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郵亭工業園區

鎖定
郵亭工業園區,於2012年9月11日年掛牌成立 [1]  ,位於世界文化遺產地---舉世聞名的石刻之鄉重慶市大足區最南端——郵亭鎮,地處渝西川東交界,南接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鐵路、大足火車站,乃舊時上到重慶,下達成都必經之驛站,從老街那烙上歷史印跡的道路上就可讀出昔日車水馬龍、商賈雲集的繁華景象。加之轄區內有市區級文物7處,歷史文化底藴深厚。重慶十大江湖菜之一的“郵亭鯽魚”發源於此。如今的郵亭工業園區,轄區面積90.01平方公里,人口6.25萬人,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是成渝經濟區、重慶一小時經濟圈重要的腹心地帶,重慶市市級特色工業園區之一----郵亭工業園區所在地,是重慶市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是重慶市“百鎮工程”實施鎮和重慶市市級中心鎮。
中文名
郵亭工業園區
外文名
Youting Industrial Park
別    名
郵亭
行政區類別
市級工業園
所屬地區
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地理位置
大足區南部
面    積
89.5 km²
下轄地區
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
政府駐地
重慶市雙橋區郵亭鎮聯通大道71號
電話區號
023
郵政編碼
40237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6.1萬(2017年)
著名景點
郵亭鎮森林公園
機    場
重慶江北機場
火車站
郵亭鋪站、大足南站
車牌代碼
渝C
方    言
西南官話、重慶話
管委會駐地
重慶市雙橋區郵亭鎮驛新大道4號
美    食
郵亭鯽魚、肥腸火鍋魚

郵亭工業園區園區簡介

成立
郵亭工業園區掛牌成立 郵亭工業園區掛牌成立 [1]
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郵亭工業園區 [2]  ,是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設正處級工業園區事業單位,於2012年9月11日年掛牌成立。
一機構職能
郵亭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為重慶市雙橋經開區管委會管理的事業單位 [3]  ,機構規格為正處級。
核定金額撥款事業編制12名,領導職數2名(其中:正處級領導職數1名,副處級領導職數1名)。內設5個職
能科室(綜合科、規劃用地科、建設管理科、招商服務科、財務科),內設機構科長職數5名。
二職能職責
1. 研究和編制園區建設與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
2. 負責搞好園區標準化廠房、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3.配合投資促進局開展郵亭園區招商引資工作,開展園區循環經濟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和企業的服務工作;
4.協助經開區國土房管分局開展園區徵地拆遷工作;
5.在經開區安監局統一要求下負責園區的安全監督管理和信訪穩定工作;
6.負責管理園區內的國有資產,在經開區管委會的領導下指導園區各類經濟發展。
7.承辦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交辦的其他工作。 [4] 

郵亭工業園區地理環境

交通
郵亭工業園區位於大足區南部,距縣城30公里。東接永川區,西鄰榮昌縣,西北與珠溪鎮毗鄰,北與龍水鎮毗鄰。成渝公路、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客運專線、寶郵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訊發達。
地理構造
園區內資源豐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地勢西高東低,地質構造簡單,為緩丘地貌,串珠狀丘包,溝谷相間,丘包斜坡坡度較緩,坡度角一般10~20,境內有一不對稱箕狀向斜,北起復興村(李家大院子),南至天福村(張家大院子),長8.5公里,此向斜亦是沱江水系和涪江水系的分水嶺。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為16.5~17.5℃,最高氣温40℃,最低氣温-2℃,年平均降雨量為1006毫米左右,無霜期321天左右,年均日照1314.2小時,下雪年82.1%。土壤以沙溪廟祖母質發育而成的灰棕紫泥土為主,土質深厚,質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是大足區重要糧經生產基地.

郵亭工業園區行政區劃

園區面積
郵亭工業園區用地規模213.09hm2,用地規模213.09hm2 [5] 
人口
工業區所在地區——郵亭鎮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153個村(社區)小組,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6.1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萬人,城鎮化率42.3%。另有流動人口5530人。總人口中,男性32207人,佔54%;女性29279人,佔46%;14歲以下9419人,佔15.32%;15~64歲45026人,佔73.23%;65歲以上7041人,佔11.4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1320人,佔99.73%;土家族、苗族、彝族、滿族、傣族、侗族、布依族、毛南族、畲族等15個少數民族166人,佔總人口的0.27%。2011年人口出生率7.2‰,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2.2‰。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7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9千米,總面積90.0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88.06平方千米,佔97.83%;水域1.95平方千米,佔2.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76人。
下轄範圍
下轄2個社區、15個村
郵亭工業園區 郵亭工業園區
(一)、社區
火車站社區 長河社區
(二)、村
元通村、復興村、水利村、利羣村
中華村、友誼村、學堂村、天福村
紅林村、天堂村、東勝村、烈火村
新利村、新紅村、九灘村

郵亭工業園區園區經濟

園區發展
2010年,全鎮GDP完成16.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627元(1:2.6)。2011年1-8月份,預計全鎮GDP達到12.8億元,工商税收完成5390萬元。作為大足的工業重鎮,中心城鎮,我們圍繞“優化產業經濟,改善城鄉面貌,突出民生關懷”的工作思路,以打造渝西工業物流重鎮為目標,在中心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6] 
2011年, 郵亭鎮在縣委縣府堅強領導下,抓住“成渝鐵路客運專線的開工建設;市縣對區域中心城鎮的空前重視;大足工業園區郵亭B區的快速壯大”三大機遇,全鎮GDP 達到18.9億元,財政收入完成9338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65.12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5户,產值上億元企業達到11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5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00元。
2011年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初步形成了40萬噸再生鉛、50條鋼構線、100萬噸精煤、200萬噸粉磨水泥、300萬噸再生鋼和1000萬平方米瓷磚的產業體系,夯實了汽摩配件、建築建材、金屬材料、能源加工四大循環產業基礎,同時全面完善了園區水、電、氣、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園區骨架基本形成。
打造園區軟硬環境
郵亭工業園區圍繞“規劃建設年”的主題,着力整治土地、推進道路骨架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企業和項目水平,打造園區的軟硬環境,全面提升企業入駐的承載力。
據該園區常務副主任晏大利介紹,園區成立以來共投入資金約1.8億元,對4580餘畝土地進行整治,並加快建設了工業大道、工業一二路、紅林路、中華南路等4條園區道路。同時,還將整治土地1000畝,規劃建設經開西路、華興路等8條道路骨架,不斷搭建、完善園區的發展服務平台。
“築好黃金巢,只為引得綵鳳棲”,晏大利説,園區已安置了再生資源、重慶一電新能源、大昶電子科技等8家企業。同時,園區還將牢牢把握“渝新歐”鐵路貫通、巨騰項目落户等機遇,圍繞電子信息、汽車製造和循環經濟等重點產業,大力開展以商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吸引更多“綵鳳”如(巨騰國際)落户郵亭工業園區。 [7] 

郵亭工業園區基礎設施

供水
水資源豐富。境內有水庫13座(其中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10座),庫容總量714.7萬立方米。國家級大型水利工程——玉灘水庫的朱家廟乾渠將直接引水至新勝水庫,保證郵亭充足的源頭活水。轄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23千米,生產能力3000噸/日,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46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
供電
電力資源充足。已實現國家大電網和區級電網相結合,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2011年,轄區擁有220千伏、110千伏、3萬5千千伏變電站各1座,主變壓器9台,總容量500兆伏安,綜合電壓合格率99.7%,供電可靠率100%,年售電量0.85億千瓦時。
供氣
全鎮建有配氣站1個,日供氣量達40萬立方米。2011年,天然氣用户1970户,月天然氣用量115321立方米,城區燃氣普及率87%。
交通
園區內主要交通運輸是公路運輸,渝西地區的交通樞紐、物資集散中心:108省道境內達6.532公里,205省道貫穿境內,長8.2公里;成渝高速公路在境內有5.8公里。成渝鐵路在境內有11.3公里,成渝客運專線大足南站也設在此地。境內有高速公路下道口一個,火車站兩個。有各類物資倉庫和大型的裝卸貨場、國家糧食儲備庫,火車站貨場年貨運能力250萬噸。鎮級公路和村級公路已硬化49.93公里。
通信
通信興旺發達。建成融語音、數據、圖像為一體的綜合運營網絡,程控電話發展迅速,全鎮已實現村村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500門,固定電話用户460户,移動電話用户3836户,用户光纖網,互聯網端口3600個。形成了帶寬寬、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網絡平台,實現寬帶上網城鄉全覆蓋。有線電視用户達4100户,城區廣播綜合覆蓋率100%。

郵亭工業園區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境內有幼兒園23所,在園幼兒2098人,專任教師131人;5所中心小學,3所村小、1所民辦學校,在校生2697人,專任教師224人(其中公辦教師194人),中學1所,有學生897人,在職教職工1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郵亭工業園區衞生事業

園區內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5個,其中中心衞生院1所,地名衞生院3所,門診部1個,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病牀60張,專業衞生人員7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萬人次。 [8] 

郵亭工業園區園區農業

郵亭工業園區所在地——郵亭鎮,盛產水稻、小麥、玉米、高粱、豆類、油菜、花生,淡季水果枇杷,鯽魚。

郵亭工業園區主要資源

工業園區內有水庫13座。其中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10座,總庫容為714.7萬立方米,分佈在烈火村、天堂村等10個村。另有小溪河45條,總長18245米。較長的有小安溪河、太平河、九節河、伍家河溝。地下水有岩溶水、碎屑岩孔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三種。鎮區內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為54243萬立方米,地表水徑流深355P毫米,徑流量49478萬立方米,外來入境徑流深352.2毫米,徑流量4765萬立方米。煤、鐵、石灰、石料礦源豐富,植被覆蓋率38%。

郵亭工業園區特色美食

郵亭鯽魚
郵亭工業園區 郵亭工業園區
郵亭鯽魚的發源地在雙橋經開區郵亭鎮高家店,大郵路沿途
有鯽魚一條街(從成渝高速路出口到郵亭水泥廠附近),比較出名的有陳鯽魚、劉三姐鯽魚、向鯽魚等等。
成都到郵亭約250公里,從成都來的朋友可以在荷花池、五桂橋長途汽車站乘坐開往大足區的高速公路直達大巴,三個小時左右到郵亭,車費在70元左右。
重慶到郵亭約80公里,從重慶過來的朋友可以去菜園壩、陳家坪長途汽車站乘坐開往大足區的高速公路直達大巴(每20分鐘一班),全程經成渝高速一個小時左右到郵亭,車費在30元左右。
公元1999年,成都重慶以及川渝兩地的一些縣市餐飲市場,颳起了一股“郵亭鯽魚”旋風,其勢頭之強勁令餐飲業老闆始料未及。在重慶,郵亭鯽魚之火爆超過了以往泉水雞燒雞公等,僅儲奇門濱江路一帶就集中了十幾家大中型的郵亭鯽魚店,上千食客蜂擁而至,每天的生意一直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在成都,也有不少大型火鍋店、中餐館“土法上馬”,搖身一變經營起郵亭鯽魚來。文華路、玉林小區、東較場……不少餐館改旗易幟,高懸起“郵亭鯽魚”招牌。一般的郵亭鯽魚店每天能售出一百多公斤鯽魚,較大一點的店每天能售二到三百公斤鯽魚。即使這樣,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有時還得編號候座。與此同時,吃郵亭鯽魚必備的魚形盤子也在蓉城餐具市場上賣斷了貨,鮮活鯽魚價格也不斷上漲。
在郵亭鯽魚的發源地雙橋區郵亭鎮高家店,“郵亭鯽魚”更是得到迅猛發展,在大郵公路沿線的郵亭水泥廠到公鐵大橋之間,形成了郵亭鯽魚一條街,經營户超過了20户,從業人員近100人,不少外地食客,慕名而來,專程來品嚐正宗的郵亭鯽魚。到大足來旅遊者,在寶頂、北山石刻一飽眼福之後,又到郵亭鯽一條街大飽口福。在郵亭鯽魚一條街,最著名的招牌有“劉三姐鯽魚”、“楊門正宗鯽魚”、“郵亭陳鯽魚”。其中“郵亭陳鯽魚”的品牌,已向國家工商局申請註冊。
火鍋肥腸魚
郵亭工業園區 郵亭工業園區
肥腸魚是著名的漢族特色菜餚。口味鮮美、綿軟,先將葱薑蒜,紅辣椒,辣醬,花椒依次加入燒熱的油鍋裏,煸炒幾下,就會聞到很香很香的味道了。
郵亭“陳鯽魚”
座落在中國“石刻之鄉”美麗富饒的郵亭工業園區,成渝高速公路橫貫其中,由創始人陳青和於一九八八年成立。
郵亭工業園區 郵亭工業園區
公司佔地面積50餘畝,陳鯽魚總店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集飲食、會議、客房、娛樂、科研、教學、生產為一體的綜合型現代化企業,擁有員工300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3人,中級技術職工23人,初級技術職稱66人。
堪稱中華一絕的陳鯽魚,集傳統工藝、科學配方的烹調方法,其風味獨特,麻辣適度,鮮嫩可口,香味宜人,回味悠長,其特色菜“青和肉片、天下第一菜、泡椒豬寶、過江嫩牛肉、腰纏萬貫”等地方風味菜品系列,讓中外遊客食後留戀忘返、讚口不絕,陳鯽魚總店每日高朋滿座、席開流水、生意火爆。

郵亭工業園區保障措施

大足府函〔2005〕145號 大足縣人民政府 關於重慶市龍水工業園區郵亭B區(現雙橋經開區郵亭工業園區) 建設發展工作實施計劃的報告 [5] 
(一)圍繞園區展開招商引資。突出產業特色,力爭招大、招強,促進園區建設有序快速健康發展。
(二)繼續實施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業主制,多元化開發建設園區。採取爭取國家開發銀行授信資金投入、以園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資產開展融資、加大財政資金對園區的投入、完善園區擔保公司等手段擴展資金渠道,增大融資能力。
(三)繼續實施工業園區税收分成體制。以税收增量縣級留成部分確定比例返還園區,土地出讓金、市級部門土地新增建設使用費返還資金、建設規費等全部返還園區,加快園區建設。
(四)嚴格實行園區項目准入制。堅持企業入駐園區標準,對企業實行限時開工投產達產製;堅持土地利用標準,注重投資密度和產出強度,保證園區開發建設有序進行。
(五)以市場化方式實施水、電、氣、道路等管網設施建設,主管網由主管單位按園區規劃承擔建設任務。
(六)切實加強領導。我縣把園區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對園區作出一定投入的基礎上,確定為“工業園區發展年”,大力改善園區環境,促進我縣工業園區快速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