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小安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黨委委員、院長)

鎖定
郭小安,1980年12月生,江西遂川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重慶大學“百人計劃”學者(201307-201902),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傳播與社會學刊》《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新聞大學》等刊物發表學術文章50餘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40餘篇。出版個人專著2部,獲省部級獎3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及重慶市社科規劃重點課題等其他課題12項。
現任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黨委委員、院長。 [2] 
中文名
郭小安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遂川縣 [3] 
出生日期
1980年12月 [3] 
畢業院校
南昌大學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3]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政治傳播、公共輿論
職    務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
職    稱
教授

郭小安人物經歷

1980年12月出生於遂川縣雩田鎮下塘村;
2003年本科畢業於南昌大學;
2006年碩士畢業於武漢大學並繼續在該校攻讀博士學位;
2009年博士畢業進入華中科技大學任教; [3] 
郭小安 郭小安
200907-201307 華中科技大學講師、碩士生導師
201307-201803 重慶大學百人計劃學者,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1703-201704 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
201709-201710 中央黨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學習。
201803—201902重慶大學百人計劃學者(終身制序列),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807-201812 重慶市璧山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掛職)
201902- 入選中組部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1] 
20220227- 20220312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2期高校高層次人才研修班
2019年任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 [3] 
2023年7月出任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黨委委員、院長。 [2] 

郭小安擔任職務

郭小安同志是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第三批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獲重慶大學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獎、唐立新優秀獎教金以及河鋼獎教金,主要研究政治傳播、公共輿論,兼任第十三屆全國青聯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新聞史學會新聞傳播思想史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輿論學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公共關係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人民網新媒體智庫特邀研究員、中山大學互聯網與社會治理中心特邀研究員、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傳媒研究院學術顧問、重慶市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協會理事等。

郭小安主要成就

郭小安科研成果

郭小安院長長期從事公共輿論的基礎理論研究,在構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輿論學知識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出版個人專著3部,獲省部級獎4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2項及重慶市社科規劃重點課題等其他課題15項。發表CSSCI期刊論文70餘篇,其中20餘篇論文被中國知網評為高被引論文、高下載論文、高PCSI論文,是該研究領域引用率最高的年輕學者之一。 [3] 

郭小安學術成果

主持課題
1.主持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網絡時代共意性社會運動的媒介動員機制研究”(已結題)
2.主持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網絡謠言的社會心理及應對策略”(已結題)
3.主持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視覺修辭的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子課題“公共事件治理的修辭邏輯與圖像預警機制研究”(在研)
4.主持2020年重慶市社會規劃特別委託重點項目“重大疫情中的社會輿論引導機制研究”(已結題)
5.主持2014年重慶市社科規劃一般項目“網絡抗爭的情感動員策略及應對”(已結題)
6.主持2015年重慶市發改委研究課題“重慶市重大項目輿情預警及應對機制研究”(已結題)
7.主持2015年重慶市委統戰部委託課題“新媒體從業人員重要人士的作用發揮研究”(已結題)
8.主持2015年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一般項目“網絡民粹主義的話語敍事及動員方式”(已結題)
9.主持2014年度重慶市教改重點項目“人文通識課程互動教學方法研究”(在研)
10.主持2014年度重慶市研究生教改課題“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宏思維’的培養”(已結題)
11.主持2014年重慶大學跨學科重大課題“網絡抗爭的情感動員機制研究”(已結題)
12.主持2016年重慶大學人文社科跨學科研究項目“中國網絡文化安全的指標體系及治理策略”(已結題)
13.主持2018年重慶大學人文社科跨學科研究項目“網絡公共事件中的圖像傳播與視覺修辭”(在研)
學術著作
1.《網絡民主的可能及限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33萬字)(獨著),2011年5月。
2.《當代中國網絡謠言的社會心理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30萬字)(獨著)2015年3月。
3.《新聞傳播學研究所論叢1》,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副主編。
部分代表性論文
1.《輿論的公共性與公眾性:生成、偏向及融合—一項思想史的梳理》,《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年第12期。(獨著)(A刊)
2.《新媒體接觸、健康信念與HPV疫苗接種意向》,《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年第6期。(第一作者)(A刊)
3.《圖像傳播時代的符號載體與共意動員》,《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19年第49期。(第一作者)
4.《公共輿論中的情緒、偏見及“聚合的奇蹟”》,《國際新聞界》,201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9年第6期全文轉載(獨著)(A刊)
5.《網絡抗爭中謠言的情感動員:策略與劇目》,《國際新聞界》,2013年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4年第5期全文轉載,(獨著)(A刊)
6.《輿論的寡頭化鐵律:“沉默的螺旋”理論適用邊界的再思考》,《國際新聞界》,2015年第5期。(獨著)(A刊)
7.《網絡民族主義運動中的米姆式傳播及共意動員》,《國際新聞界》,2016年第11期。(第一作者)(A刊)
8.《社會抗爭中理性與情感的選擇方式及動員效果—基於十年120起事件文本的統計分析(2007-2016)》,《國際新聞界》,2017年第11期(獨著)(A刊)
9.《媒介的演替與人的“主體性”遞歸:基特勒的媒介本體論思想及審思》,《國際新聞界》,2021年第6期(第一作者)(A刊)
10.《作為“政治腹語”的社交機器人:角色的兩面性及其超越》,《現代傳播》(第一作者)(B刊)
11.《網絡輿情聯想疊加的基本模式及反思——基於相關案例的綜合分析》,《現代傳播》,2015年第3期(獨著)(B刊)
12.《謠言、傳播媒介與集體行動—對三起恐慌型謠言的案例分析》,《現代傳播》,2013年第9期(第一作者)(B刊)
13.《衍生與融合:框架理論的跨學科對話》,《現代傳播》,2018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8年第11期全文轉載(第一作者)(B刊)
14.《媒介動員視角下“表演式抗爭”的發生及儀式》,《現代傳播》,2016年第5期。(第一作者)(B刊)
15.《“層中層”的想象與行動:知識羣體維權符號的抽象性與標出性》《新聞大學》,2018年第1期。(第一作者)(B刊)
16.《民族主義運動中大學生羣體的愛國情感與“第三人效果”》,《新聞大學》,2019年第3期。(第一作者)(B刊)
17.《媒介動員:概念辨析與研究展望》,《新聞大學》2020年第12期,(第一作者)(B刊)
18.《新媒體從業人員的政治效能感與政治參與意願——一項針對成、渝兩地新媒體從業者的調查研究》,《新聞大學》,2016年第4期。(第一作者)(B刊)
19.《新媒體環境下對輿論核心要素的再思考》,《南京社會科學》,2021年第6期。(獨著)(B刊)
20.《新聞框架與社會運動框架:兩種研究視角的整合與對話》,《南京社會科學》,2017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全文轉載(2017年第11期)(第一作者)(B刊)
21.《新聞從業者的自主性感知與政治效能感一項針對西北地區的調查研究》,《新聞記者》,(第一作者)(B刊)
22.《新聞機器人的主體性界定及著作權保護策略》,《出版發行研究》,2021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出版業)全文轉載(2021年第12期)(二作,與博士生合著)(B刊)
23.《網絡謠言的傳播及治理》,《理論探索》,2014年第5期。(獨著)(B刊)
24.《網絡民粹主義三種敍事方式及其反思》,《理論探索》,(第一作者)(B刊)
25.《“數據被遺忘權”實施困境與我國的應對策略》,《理論探索》,2016年第6期。(第一作者)(B刊)
26.《從運動式治理到行政吸納:對網絡意見領袖專項整治的政治學反思》,《學海》,2015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公共行政》、《管理科學》全文轉載,2015年第12期(獨著)(CSSCI)
27.《新時代中國輿論學知識體系的反思與重構》,《東嶽論叢》,2022年第2期。(獨著)(CSSCI)
28.《輿論引導中情感資源的利用及反思》,《新聞界》,2019年第12期。(獨著)(CSSCI)
29.《情緒勞動與情感勞動:概念的誤用、辨析及交叉性解釋》,《新聞界》,2021年第12期。(第一作者)(CSSCI)
30.《共意性社會運動:概念、內涵及本土化闡釋》,《中州學刊》,2018年第7期。(第一作者)(CSSCI)
31.《重訪羣體心理研究的灰色地帶:勒龐、塔爾德和弗洛伊德的羣體思想比較及現實啓示》《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22年第2期。(第一作者)(CSSCI)
32.《透視熱點事件中的“標籤化”現象》,《人民論壇》,2020年6月。(獨著)(CSSCI)
33.《關於被遺忘權法律性質的再思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第二作者,與博士生合著)(CSSCI)
34.《視覺傳播時代的圖像賦權:研究理路、展演策略及實現路徑》,《鄭州大學學報》,2020年第4期,(第二作者,與博士生合著)(CSSCI)
35.《英美網絡謠言治理的法律規制與行業規範》,《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第一作者)(CSSCI)
36.《網絡對謠言的自我淨化:可能及影響要素——對人民網研究院調查結果的一項檢驗與補充》,《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第一作者)(CSSCI)
37.《謠言心理的三個研究視角:理論整合與現實關照》,《天津行政學院學報》《新華文摘》論點摘編2014年第18期。
38.《網絡謠言的政治誘因:理論反思與中國經驗》,《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第3期(獨著)(CSSCI)
39.《君子慎獨,更應慎羣?——再論《烏合之眾》的社會政治意義及爭議》,《新聞與傳播評論》,2017年第1期(獨著)
40.《戳掉你的泡泡”——算法推薦時代“過濾氣泡”的形成及消解》,《全球傳媒學刊》,2018年第2期(第一作者)

郭小安人才培養

郭小安院長培育了在讀博士生7名,已畢業博士生3名,師資博士後2名,碩士研究生16名。畢業的學生中,有多名同學入職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級媒體,也有多名同學入職華為字節跳動百度等新媒體頭部企業。 [3] 

郭小安部分文章

1.《做一個快樂的教書匠》,《重慶科技報》人物專訪,2022-01-24
2.《如何治理網絡謠言》,學習時報,2016-09-23.
3.《以中國民主理念深化政治傳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4-10.
4.《治理謠言應遵循差異化和複雜化原則》,人民網,2020-03-10.
5.《謠言穿着名人的“馬甲”乘虛而入》,中國青年報,2020-03-18,文章被《中國報業》刊物轉載,2020(07).
6.《不僅要澄清事實還要讓人願意聽能接受》,中國青年報,2020-03-25.
7.《人們為什麼更青睞壞消息》,中國青年報,2016-05-20,文章被《青年記者》刊物轉載,2016(16).
8.《謠言真的止於智者嗎》. 中國青年報,2016-04-2.
9.《你信或者不信,那些飄來飄去的謠言》,中國青年報,2016-04-08.
10.《網絡輿論:“自由之花”的苦澀》. 社會科學報,2013-05-09.

郭小安主要獲獎

1.第六屆新聞傳播學學會傑出青年獎(2020)
2.獲第十次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20)
3.獲第九次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8)
4.獲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2010)
5.重慶大學第六屆“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2018)
6.重慶大學“唐立新優秀獎教金”(2017)
7.重慶大學“河鋼獎教金”(2019)
8.中國新聞史學會2019學術年會優秀論文(2019)
9.首屆視聽傳播優秀學術成果獎二等獎(2018)
10.中國網絡與新媒體年會最佳優秀論文獎。(2015)

郭小安主講課程

本科生:《傳播學概論》《輿論學》《政治學原理》《新生研討課》
碩士生:《輿請信息與危機管理》
博士生:《媒介與社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