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郝大猷

鎖定
郝大猷(1550年—1609年),萬曆年間進士,直隸廣平府人(河北省邯鄲市串城街郝家巷裏)。任濟南府推官,升吏部稽勳司主事,轉考功司員外郎。 [5]  官至山西按察使。 [6] 
郝大猷自幼奮發努力,寄託着幾輩人的希望,萬曆八年(1580年)與張國彥的兒子張我續同榜中進士。郝大猷從濟南府推官做起,在官途上浮沉幾十年,最後做到山西按察使。 [1] 
本    名
郝大猷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河北省邯鄲市串城街郝家巷裏
出生日期
1550年11月24日 [7] 
逝世日期
1609年
主要成就
泰山修建孔廟

郝大猷人物生平

郝大猷早年經歷

郝大猷出生於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隨着祖、父輩一家人,先是居住在邯鄲縣西南的大隱豹村,後來移居到邯鄲老城內南門裏。郝氏先祖是明初從山西遷民而來。 [7] 
郝大猷在萬曆己卯年(1579年)參加鄉試成為舉人,庚辰年(1580年)成為進士。郝大猷的科舉考試,是比較順利的。他在鄉試時佔據經魁,緊接着第二年會試,又考中進士。明科舉有以五經取士之法,每經各取一名為首,名為經魁。明代鄉試中每科必於五經中各中一名,列為前五名。具體來説,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第四、第五名被稱為“經魁”。 [7] 
在當時,和郝大猷有同樣的考試經歷的,一起同年考上舉人、考中進士的,還有北門裏張國彥的兒子張我續。在同年的舉人名錄裏,還有一人,叫冀光祖。這樣一年三舉人,對邯鄲縣也是轟動一時。 [7] 
這時期的張國彥處於上升時期,張家的老三張我續的考試,不僅有着京都文壇高手的輔導,而且他和他的父親一樣,都是年輕即入仕途的。比起郝大猷來,起點高了太多。實際的考試中,張我續的名次,比郝大猷高十名。而南門裏的郝大猷,卻沒有那麼好的家庭條件。 [7] 

郝大猷初入官海

中進士之後的郝大猷,第一個任職,就是濟南府的推官。濟南府是山東省首府,領有4州26縣。推官是府的佐貳官,也稱推事,為正七品,掌理刑名、贊計典。 [7] 
郝大猷自萬曆八年(1580年)到此任職,直到萬曆十二年(1584年),歷練了四年。期間,他做出了較好的成績。他的父親也因兒子的顯貴,在萬曆十二年(1584年)被敕封為文林郎、濟南府推官。按照朝廷的通例,如果官員在任期間,有了值得褒獎的事蹟,上級會以皇帝的名義,對官員的父、祖進行追封或追贈,這是官員們的家族榮譽。封、贈的爵銜和官銜,一般就是官員當時所擔任的職務和分封的爵銜。郝大猷由於是在濟南府推官的任上受到表彰的,因此他父親所得到的封號,也是文林郎、濟南府推官。同時,郝大猷的兒子也依照以往的成例,入國子監為太學生。 [7] 
萬曆十二年(1584年),濟南府推官郝大猷在岱頂創建孔子廟。郝大猷在泰山過化亭舊址創構正殿三間。前門一間,四周垣牆,用以祭祀孔子。後因遷任吏部,未能塑像。這就是泰山上的文廟最早雛形。到萬曆十四年(1586年),山東鹽運監察御史等人,按照學宮規制在這裏塑造孔子像和四配。泰山文廟,如今被稱為中國唯一高山文廟,其首創以及建設攻擊,當歸功於郝大猷。 [7] 
吏部下設吏部司、司封司、稽勳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唐代的吏部一度改稱天官,到明代嘉、萬時期,皇帝喜歡古稱,因此吏部又有天官之説。但這只是在詔書或者聖旨裏有,而六部名稱仍保持原稱。這也是為什麼在吏部考功司任過員外郎的郝大猷的牌坊,稱作天官大夫坊的由來。 [2] 
郝大猷在吏部,先為吏部司勳司主事,後轉考功司員外郎。考功司全稱考功清吏司,員外郎是副長官,佐郎中掌司事。任考功司員外郎,是萬曆十四五年間(1586年-1587年)的事,説明郝大猷由主事再升員外郎,也不過數年之間。至萬曆十八年(1590年),他仍在考功司任上。 [7] 
萬曆二十二年(1594),郝大猷出京前往泰州,擔任鹽運司泰州分司運判。分司運判是明清時期鹽税官職,負責鹽課徵收。鹽運司顯然屬於户部,這説明郝大猷這時是從吏部改到了户部。不過,吏部考功部員外郎為從五品而泰州分司運判官為從六品,郝大猷的這次任職,似乎是其仕途上的一次挫折。 [7] 
郝大猷的分運司判僅僅當了一年,説明貶職很快就過去了。但其後的一段時間任職,變得含糊不清。推斷他後來應是回京改到户部任職,而非回吏部。 [7] 
郝大猷在後來調到了遼東參政。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七月,由皇帝下旨,擢升遼東參政郝大猷為山西按察使。 [3] 

郝大猷晚年去世

《山西通志》裏記述説郝大猷在來山西前曾在户部任職,據此推斷,他任遼東參政的時間應是很短。或許這只是其為官生涯的一個鋪墊。遼東是明朝自建政之初就十分重視的一個地區,在這裏基本實行軍事統制。明嘉、萬時期,幾乎所有的北方官吏,特別是京都的官吏,都有到遼東任職的經歷。郝大猷的遼東參政,是在遼東都指揮使司之下的。山西按察使的職務,顯然證明了郝大猷升值,但是走出京城,再到地方任職,對於郝大猷來説,其實更是一種體力的考驗。在此任上,僅僅兩年,也就是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郝大猷就去世了。 [7] 

郝大猷軼事典故

邯鄲還流傳着一個《牌坊摞牌坊》的故事:明代刑部尚書張國彥的家人,在城內南門裏修建了一座石牌坊,由於這個石牌坊佔地面積大,佔到了郝大猷的家門前,郝大猷家人當然不同意。但張家卻説,如果你家有人能當上大官,就可在我這個大牌坊上再修一個小牌坊。幾年之後,郝家後人刻苦用功,學成赴試,果然當上了大官。張國彥遵守諾言,讓郝家在自家的石牌坊上又修建了一個郝氏小牌坊。張、郝兩家同鄉同裏又同朝奉君,關係很好。在明代萬曆年間的邯鄲城裏,郝大猷家族成為僅亞於張國彥的名門望族。 [4] 

郝大猷史料記載

郝大猷之名,明史無載。萬曆本《邯鄲縣誌·選舉志》有記載其生平。

郝大猷後世紀念

郝大猷故居

邯鄲城內中街在河北銀行舊址院的北側,即為郝家巷。郝家巷的後面,即北面,就是著名的斜街口。進入巷子內,在4號門前,即為明朝進士郝大猷故宅。 [2] 

郝大猷牌坊

據清朝康熙本《邯鄲縣誌》記載,天官大夫坊,在節制坊北,是表彰吏部考功司員外郎郝大猷。這説明,郝大猷在考功勞司任職的時間確實比較長,也做出了成績,建天官大夫坊即為證。 [2] 
節制坊,指的是當時敕予鄖陽撫治、都御史張國彥的節制四省坊,在斜街口北。張國彥在鄖陽任職,是在萬曆十年(1582年),他的節制坊就建立在這一年。天官大夫坊還在節制坊北,也就是斜街口的北面,但仍距郝大猷的故宅不遠。張、郝兩人的受獎和牌坊的豎立,在當時的邯鄲城,一定是轟動全城的大事 [2] 

郝大猷墓地

郝大猷後人郝子榮作聶敬修孫子螟蛉義子,名聶郝子榮。聶敬修是張國彥二女婿。後聶郝子榮還郝姓,故郝家墳1958年遷聶莊村。2009年邯鄲市建設金澤園小區,佔在郝大猷1958年新遷墳的基址上,因是老墳無人再遷移,所以按無主墳對待,被挖掘機起土拉走填埋。郝家後人只把郝子榮的墳遷移至輸元河堤,作為郝門始祖。郝大猷墳塋的最後一抔黃土也在城市化進程中被湮沒殆盡了。 [4] 

郝大猷墓誌銘

1958年邯鄲城市擴建徵地,郝家墳地全部拆遷,當時曾挖出了郝大猷的墓誌,其銘文為邯鄲城內的明代刑部尚書張國彥撰寫。當時卧碑(皆橫長)九通,外加墓誌銘露天堆放。六十年的聶莊村把墓碑作化工防腐池,不知做了誰家的牆跟腳。 [4] 

郝大猷親屬成員

郝大猷的祖母任氏,原本是邯鄲本縣人任景的女兒。她從小就知書達理,年僅17歲的時候,嫁給了郝大猷祖父郝津。過了兩年,生下個兒子。讓人沒有預料到的是,沒幾個月,郝津就去世了。當時的郝家只有任氏與孤單的婆婆相守。她整天思考着自己“無以成夫志而明己節”,於是抱着遺孤不住地哭泣,甚至哭到鼻子出血。
任氏下定決心把孩子撫養成人,又把婆婆養老送終,於是給才數月之大的兒子起名鮤(liè),寓含着“冀列成人”之意,並喻自己“烈不二夫之操”的節行。 [7] 
任氏從此執婦道以奉其姑,嚴母訓以率其子。鄉親們聽説後都感嘆。等到郝鮤(liè)後來讀書入仕,到河南鞏縣做了縣丞,家境才自然轉好。他對後代的培養也愈加用心,萬曆庚辰年長孫郝大猷高中進士,被四鄰看作是對郝節婦幾十年來努力的最大回報。 [7] 
任氏辛苦艱難的事蹟,得到了邯鄲知縣和上級有關部門的讚譽,甚至曾經上報朝廷給予表彰。先是在萬曆十二年(1584年)郝大猷為父親請封,隨後萬曆十九年(1591年)郝大猷又獲贈皇帝賜予的建坊鄉里,成為郝家的莫大榮譽。 [7] 
後來郝大猷的兒子郝衝翔,也曾官居兩淮鹽運司經歷。郝家的一部分族人,也就在南方紮根落户,居住繁衍,形成了郝氏枝蔓。 [2] 
參考資料
  • 1.    歷史名人可圈可點明清民國接續連綿  .邯鄲晚報[引用日期2021-02-01]
  • 2.    串城街上的明朝進士——郝大猷  .騰訊網[引用日期2021-02-01]
  • 3.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四百三十七》:壬申加易州兵備張崇禮為河南參政遼東兵備郝大猷為山西按察使俱照舊管事。
  • 4.    陳光唐 劉東光 ,《河北邯鄲出土明刑部尚書張國彥夫婦合葬墓誌》,《文物》, 1986年09期。
  • 5.    萬曆本《邯鄲縣誌·選舉志》:“郝大猷,萬曆己卯科,登庚辰進士。曾任濟南府推官(掌勘問刑獄及司法事物的官員),後升任吏部稽勳司主事,轉考功司員外郎,見(現)任” 。
  • 6.    清代在續修《邯鄲縣誌》時,增記“郝大猷官至山西按察史。”
  • 7.    侯廷生.《叢台區文化叢書-往事俱滄桑·串城街》.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9年:182-1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