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逸夫基金會

鎖定
邵逸夫基金會是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先生於1973年在香港設立的私人慈善機構,其宗旨是協助促進教育、醫療和藝術事業的發展。截止至2008年,邵逸夫捐助內地事業的資金達32億元,受惠學校及教育項目近5,000個,遍佈31個省、市及自治區,“逸夫樓”也遍佈中國大地。
中文名
邵逸夫基金會
創始人
邵逸夫
成立時間
1973年
地    點
香港
創始人原名
邵仁楞
邵逸夫性別

邵逸夫基金會邵逸夫人生歷程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電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創辦人之一,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
邵逸夫祖籍寧波,1907年出生於上海,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後來人稱“六叔”。邵受教於美國,19歲中學畢業便隨兄長邵仁枚到新加坡開拓電影市場,從此對電影製作產生興趣。他與兄長於1920年代活躍於中國的電影業。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與粵劇名伶薛覺先合作,拍攝全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粵語)。1928年,邵逸夫赴星馬等地協助兄長髮展電影發行公司。
1958年,與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製作電影,邵逸夫任總裁。1961年,位於九龍清水
邵逸夫 邵逸夫
灣的邵氏影城於12月6日正式啓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當時發展迅速的電視行業,與無線電視合作,培訓藝員。1980年,邵逸夫成為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電影業務不斷收縮,減少電影,於1985年賣出全部院線,至1987年5月,邵氏宣佈停止生產電影。由邵氏投產至暫停製作期間計算,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2000年,馬來西亞的“天映娛樂”斥資4億港元購入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並花費2億港元作數碼復修。 多年來,邵逸夫捐助超過數以十億計款項,為內地、香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香港多間專上院校的建設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香港大學的邵逸夫樓、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夫圖書館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
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勳銜以表揚他在娛樂事業的成就,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授勳。1977年獲英女皇冊封為KNIGHT BACHELOR,賜予爵士銜頭。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三藩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會公益貢獻。1998年,獲特區政府頒發的GBM勳銜。
2002年邵逸夫創立“邵逸夫獎”,第1屆於2004年舉行。獎項模仿諾貝爾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3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授一百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第一屆的數學獎得主是陳省身;天文學獎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簡悦威和Richard Doll。

邵逸夫基金會邵逸夫事業

邵氏與中國星電影公司合作投資11億港元,位於將軍澳工業村的“香港電影城”,預期於2005年中期開幕。影城設施包括後期製作中心、行政大樓、攝影廠、電影院及展覽廳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後,將再與演員簽約,投資大約2億港元開拍約15部新戲。 邵逸夫的慈善事業:2008年中國四川發生汶川地震,邵逸夫捐款一億。2009年香港地區特大水災,邵逸夫捐款一億。為援助台灣“8.8水災”,邵逸夫委託其夫人到賑災晚會現場捐款1.08億新台幣。

邵逸夫基金會基金簡介

獎章 獎章
邵逸夫基金會是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先生於1973在香港設立的私人慈善機構,其宗旨是協助教育、醫療和藝術事業之發展。邵逸夫先生對內地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有獨鍾,不遺餘力,自1985年以來,該基金會與教育部合作,每年向內地提供鉅額教育捐款,歷年資助的金額累計超過30億港元,修建大學、中小學教育項目超過4500個,受惠學校遍及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2002年11月15日,由著名香港實業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資創立的“邵逸夫獎”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類的傑出科學家。
邵先生愛心助學,在中華大地傳為美談。 該基金會還在中國香港地區及亞洲、歐美等國家和其他地區,開展有關教育、醫療衞生、文化藝術、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援助工作,並設立獎學金等項目。該基金會向內地教育贈款情況介紹 1985年以來,邵氏基金會連年向內地教育捐贈鉅款,支持內地教育事業發展,截至2012年10月贈款金額累計達47.5億港幣。 [1]  教育部與邵氏基金會合作,採取捐款與項目單位資金配套的做法,共同建設了大學、中、小學、職業技術學校、師範學校的6013個項目,涉及項自有:圖書館、教學樓 、科技樓、藝術摟、學術交流中心等。

邵逸夫基金會相關資料

由邵氏基金會捐建的教學設施, 遍佈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為支持內地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作出寶貴貢獻。為配合國家西部開發的偉大戰略,該基金會的捐贈,重點支持了西部的大中小學的教育設施的建設,有效促進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值一提的是,每當內地一些省份遭受自然災害時,邵逸夫先生都及時地向災區慷慨捐贈,用於災區中小學校舍的重建工作。
雪中送炭似的援助,令災區師生永遠銘記。長期以來,教育部和內地有關各省、市、自治區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及大學,高度重視邵氏基金會的捐款項目建設,各單位通力合作,精心設計、精心施工,認真建好每一個項目截止目前,已建成的邵氏項目大多成為當地標誌性的學校建築,是師生理想的教學、科研場所,發揮着良好的效益。 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獎”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類的傑出科學家。“邵逸夫獎”現 設天文學、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三個獎項,該獎每年頒佈一次,獎金100萬美元。第一屆頒獎已於2004年舉行。頒獎原則:不論得獎者的種族、國籍、宗教信仰, 而以其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獲得突破性成果。且該成 果對入類生活有意義深遠的影響為宗旨。 由於其設獎宗旨和鉅額獎金足以媲美聲名顯赫的“諾貝爾獎”,因而一設 立就被稱為“東方諾貝爾獎”。

邵逸夫基金會邵逸夫獎

獎章 獎章
獎章
邵逸夫獎於2002年11月成立,並由“邵氏基金會有限公司”管理及執行。
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得獎人應仍從事有關的學術領域,在學術研究、科學研究及應用上有突破性的成果,或對文化藝術有傑出貢獻,或在其它領域有卓越之成就。評選原則主要考慮候選人之專業貢獻能推動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生活質素,豐富人類精神文明。
邵逸夫獎現設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一百萬美元。提名及評審程序於每年九月開始,翌年夏天宣佈頒獎典禮並於同年秋季頒獎。

邵逸夫基金會頒獎原則

“邵逸夫獎”現設天文學、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三個獎項,該獎每年頒佈一次,獎金100萬美元。第一屆頒獎將於2004年舉行。頒獎原則:不論得獎者的種族、國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獲得突破性成果。且該成果對入類生活有意義深遠的影響為宗旨。由於其設獎宗旨和鉅額獎金足以媲美聲名顯赫的“諾貝爾獎”,因而一設立就被稱為“東方諾貝爾獎”。 [2] 

邵逸夫基金會頒獎情況

2019年5月21日,邵逸夫獎基金會公佈2019年度得獎者名單,三位科學家分別獲頒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數學科學獎,每項獎金120萬美元。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