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族人

鎖定
邵人是高山族的族羣之一,居住於台灣省南投縣境內的日月潭一帶。有人認為它是曹人的一部分,有人又把它劃為布農人的成員,還有人把它劃為平埔人的一系,但其語言、風俗、習慣獨具特點,因而把它看成獨立的族羣。是高山族中人口最少的一族,只有283人。
中文名
邵人
族    羣
高山族
起    源
一隻神鹿
人口數量
少少

邵族人起源

日常生活中的邵族人 日常生活中的邵族人
相傳邵族之起源歸功於一隻神鹿,300年前當地有40個山胞集體出獵, 發現一隻體型巨大的白鹿竄向西北,於是尾隨追蹤。他們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蹤影。山胞們又在山中搜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們越過山林,只見千峯萬嶺、翠綠森林的重重圍 擁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靜靜地閃耀着寶藍色的光芒,就像純潔的嬰兒甜蜜地偎依在母親懷中酣睡。山胞們又發現,碧水中有個樹林茂密的圓形小島,把大湖分為兩半,一半圓如太陽,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於是他們把大湖稱為“日月潭”,那小島叫做“珠仔島”。他們發現這裏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於是決定全社遷居此地,帶頭的部落首領就是今日邵族酋長“毛王爺”毛信學的祖先。起先邵族只在族內通婚,近親通婚導致人口日益減少,到蔣介石入台後為不導致其滅族,告訴他們要與外族通婚,人口才得以回升。這便是現代邵族的起源。

邵族人邵族聚落

卲族曾經是水沙連地區最有勢力的族羣。水社(kankwan/水沙連)是日據時期的主要聚落之一。日月村,舊稱德化社)為中心。另一主要的聚落為位於水里鄉頂崁村的雨社山聚落。少部分居住於水裏民和村益則坑(Aksa)一帶,其餘族人散居於各地。

邵族人發展歷史

根據邵族的口傳歷史,據説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arithan / 'ari a hundun)而來。人口甚少,因此學界對於該族是否應該歸屬於鄒族(Cou; Tsou)的一支,一直有爭議;另一方面由於和漢族接觸較早,也曾被歸類為平埔族,但該族到底是屬於“高山族”或者是“平埔族”學界並無定見。清政府亦名之為“化番”(歸化生番),既不是“熟番”也不是“生番”。伊能嘉矩將其視為平埔族、鳥居龍藏將其列為高山族。從文化、服飾、體質等特徵來看,邵族均和鄒族人不同,卲族族人自己不但否認他們是鄒族,且發起正名運動。在2001年8月8日政府正式承認邵族為高山族羣之一。
邵族人深受祖靈信仰之影響,敬畏自然,但近百年來受到日據時期日本人以及漢人的移入,使原有的土地以及文化風貌受到了很大的改變。人口數少,2014年8月統計約751人左右,是台灣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族羣,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曾使八成以上邵族人之居所倒塌,因此震後全族曾暫時遷往台北市明水路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