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邪(拼音:xié、yá、yé)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也見於戰國前的著作《詩經》。古字形從邑,牙聲。“邪”本用於地名,如“琅邪”,即琅玡。此義讀yá,又讀yé。此外“邪”還可用為疑問代詞,後世通作“耶”。“邪”後假借為“衺”,意思是不正當、邪惡、怪異。讀作xié。20世紀50年代發佈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將“衺”處理為“邪(xié)”的異體字。 [3] 
(*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中文名
拼    音
xié、yá、yé
部    首
牙、阝(右) [5] 
五    筆
AHTB [1] 
倉    頡
MHNL [1] 
鄭    碼
HIY [1] 
筆    順
橫、撇折、豎鈎、撇、橫撇彎鈎、豎
字    級
一級(編號:0405) [2] 
平水韻
下平聲·六麻 [4] 
總筆畫
4+2、2+4
筆順編號
152352
四角號碼
7722₇ [1] 
統一碼
90AA [1] 
造字法
形聲字(右形左聲)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衺、𧘪、𨚌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3]
形聲字。“邪”字在戰國古璽文字中作圖1,左部的“𤘈”是“牙”的異體字,在這裏作為表音的聲旁;右部的“”作形旁,表示這個字的本義與地方有關。小篆以後的字形都是從“牙”聲。隸書(圖3、5、6)、楷書將“邑”寫成雙耳旁“阝”,就是現代通用的的“邪”的字形。
“邪”本讀yá,本是一個地名用字,指古代的“琅邪”。秦漢時有琅邪郡、琅邪縣;又有琅邪山,在山東膠南。上述地名中的“邪”字也可加上玉旁寫作“琊”,現代通用的規範寫法是“玡”。
“邪”字演變至今,無論是詞性還是詞義上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邪”又讀yé,主要是用作語氣詞,最為常見的是作為疑問語氣詞。疑問語氣詞“邪”首次出現在戰國文獻中,在《莊子·逍遙遊》中曾有寫下“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後隸變出又一俗字“耶”(圖5),兩者在語法上是通用的。據《廣韻·麻韻》記載“邪,俗作耶,亦語助。”根據學者考究,上古時期“邪”的始終頻率佔上風,直至中古之後,約莫在唐代“耶”字便在通俗性文獻中佔有絕對的優勢。不過當時仍有部分人好擬古仿用,如韓愈。到了近代“邪”作為疑問語氣詞已經很少被使用了,就算人們為了仿古而使用文言也都是使用“耶”。
“邪”發展至今最為普遍的就是“xié”的讀音,一般認為假借“衺”而來,意為不正當、邪惡。這種讀音的“邪”早在春秋時期詩歌中便有出現,例如《詩經·魯頌·駉》中便有“思無邪,思馬斯徂。”孔子也曾説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具有危害性的不正當的東西都可以冠以“邪”的稱呼,如“邪魔”指有危害性的妖魔;“邪道”指不正當的生活道路、生活方式。疾病之類對人們的身體層面帶來負面影響。在中醫學上“邪”也是有所應用的。在中醫學上所有致病因素都是邪。 [3]  [16]  [19] 
邪是不正當,這可以指道義而言,也可以指情勢而言,這時“邪”強調的是反常、罕見、奇怪。如“他突然來了一股邪勁”,這是説來了平常沒有的勁。還有個“邪門”,除了指“邪門歪道”外,還表示反常,蹊蹺。如“這事可真邪了門了”,是説這事真出奇了;而“今年冬天真邪門,雪也下得太多了”,則是強調不正常。後一句的邪門也可換成邪乎,是強調其離奇。 [1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ié
形容詞
不正當;不正派。
evil
《詩經·魯頌·駉》:“思無邪,思馬斯徂。”
《左傳·桓公二年》:“國家之敗,由官邪也。”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我看瑞貞這些日子是有點邪,鬼鬼祟祟,交些亂朋友。”
邪僻;邪説;改邪歸正;歪風邪氣
異常;不平常。
unusual
老舍《四世同堂》四九:“她的時常被飢餓困迫的減肥子忽然來了一股邪力氣,幾乎把李四媽撞倒。”
邪門;邪勁;邪乎
偏斜;傾斜。
《詩經·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名詞
指品行不正的人。
《尚書·大禹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私心。
《呂氏春秋·審分》:“主亦有地,臣主同地,則臣有所匿其邪矣。”
中醫學上指引起疾病的各種環境因素,如風寒暑濕之氣。
《急就篇》卷四:“灸刺和藥逐去邪。”
漢·張仲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凡外因百病之襲人,必先於表。表氣壯,則衞固榮守,邪由何入!”
風邪;寒邪
迷信的人指鬼神給予的災禍。
demon
《呂氏春秋·孝行》:“夫執一術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從者,其惟孝也。”
《南史·袁君正傳》:“性不信巫邪。”
中(zhòng)邪;避邪;驅邪
坡道。
《九章算術·商功章》:“今有羨除。”劉徽注:“羨除,隧道也,其所穿地上乎下邪。”
-
【琅邪】也作“琅琊”“琅玡”。古地名。又古山名。
《漢書·地理志上》:“琅邪郡,秦置,屬徐州……琅邪(縣)越王句踐嘗治此,起館台。”
助詞
語氣助詞。表疑問或反詰。相當於“嗎”“呢”。
《莊子·至樂》:“夫子有憂色,何邪?”
《史記·項羽本紀》:“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
《後漢書·班超傳》:“明者睹未萌,況已着邪?”
語氣助詞。表感嘆。
《易·繫辭下》:“乾坤,其《易》之門邪!”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語氣助詞。錶停頓。
《莊子·田子方》:“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
清·魏源《香港島觀海市歌》:“山邪雲,城邪人,胡為兮可望不可親?”
語氣助詞。表判斷。相當於“也”。
《莊子·天地》:“始也,我以女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
嘆詞
勞動時眾人協調動作,一齊用力所發出的呼聲。
《淮南子·道應》:“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清·黃宗羲《原臣》:“夫治天下猶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後者唱許。”
-
莫邪】同“鏌鋣”。古代寶劍名。



名詞
通“椰”。一種果樹。
《三國志·吳志·士燮傳》:“奇物異果,蕉、邪、龍眼之屬,無歲不至。”
通“餘”。指年曆推算中剩餘的日子。
《史記·曆書》:“舉正於中,歸邪於終。”
形容詞
通“徐”。緩慢。
《詩經·邶風·北風》:“其虛其邪,既極只且。”
shé
-
【歸邪】星名。
《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8] 

近義辨析

邪—斜
“邪”“斜”都含有不正的意思,古代有通用的案例。但在現代漢語中,二者的使用範圍不同。“邪”多用於指人與社會中的行為、品德不正,比較抽象,且含貶義。如邪惡、歪風邪氣,邪門歪道等;“斜”指物體的方位、形狀等的不正,不含褒貶之意。如歪斜、斜陽、斜路等。 [1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邑部】以遮切(yé,又yá)
邪,琅邪郡。從邑牙聲。 [9] 
【卷八】【衣部】似嗟切(xié)
衺,𠆎也。從衣牙聲。 [12] 

説文解字注

【卷六】【邑部】
(邪)琅邪郡也。謂琅邪郡之字如此作也。《前志》曰:“琅邪郡,秦置,屬徐州。”《後志》曰:“琅邪國,屬徐州刺史部。”許從前漢之制,故曰郡。《前志》郡領東武等五十一縣,今山東兗州府東境、沂州府及青州府南境、莒州、萊州府南境、膠州一帶皆是其地。今兗州府諸城縣縣東南百四十里有故琅邪城,古齊琅邪邑也。其地有琅邪山。《管子》:“齊桓公將東遊,南至琅邪。”《孟子》“齊景公欲遵海而南,放於琅邪。”蘇秦説齊宣王曰:“齊南有泰山,東有琅邪。”《史記》:“秦始皇屢竝海至琅邪。”《子虛賦》曰:“齊東陼鉅海,南有琅邪。”皆謂今諸城縣,《山海經》雲:“琅邪台在渤海郡閒,非也。”趙岐曰:“琅邪,齊東南境上邑。”《越絶書》:“句踐既滅吳,欲霸中國,徙都琅邪。立觀台於山上,周七里,以望東海。”始皇立琅邪郡為三十六郡之一,而漢因之。尋周時琅邪之名,未知何解。許君以其字從邑,傅合郡名為釋耳。《九經字樣》曰:“郎邪,郡名。郎,良也。邪,道也。以地居鄒魯,人有善道,故為郡名,今經典玉旁作良者譌。”未知其説所出。古書絶無作郎者,且琅邪齊地,非鄒魯地。邪,古書用為衺正字,又用為辭助,如“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緼邪”是也。今人文字,邪為疑辭,也為決辭。古書則多不分別。如“子張問十世可知也”,當作“邪”是也。又邪、也二字,古多兩句竝用者,如《龔遂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韓愈文:“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皆也與邪同。
從邑,牙聲。以遮切,古音在五部。按,漢碑琅邪字或加玉旁,俗字也。近人隸書從耳作“耶”。由牙、耳相似,臧三牙,或作臧三耳。 [10] 
【卷八】【衣部】
(衺)𩎮也。交部曰:“𩎮者,衺也”,二篆為互訓,小徐本作“紕也”,非是,𩎮今字作回。衺今字作邪,《毛詩》傳曰:“回,邪也。”
從衣,牙聲。似嗟切,古音在五部。 [11] 

廣韻

以遮切,平麻以 ‖ 牙聲魚部(yé,又yá)
邪,琅邪,郡名。俗作耶、瑘。亦語助。以遮切。又似嗟切。十三。
似嗟切,平麻邪 ‖ 牙聲魚部(xié)
邪,鬼病。亦不正也。《論語》曰:“思無邪。”
似嗟切,平麻邪 ‖ 牙聲魚部(xié)
衺,不正也。似嗟切。四。 [15]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部】 邪;康熙筆畫:11;部外筆畫:4
(xié)《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並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yé,或yá)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餘遮切。並音耶。《説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於來朝。
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又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為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yú)又《集韻》羊諸切。音餘。與餘同。《史記·歷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shé)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註:邪,音蛇。
(zuǒ)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慎為鄰。註:邪讀為左,謂東北接也。
又葉詳於切,音徐。《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註:邪,亦作徐。緩也。
又葉伊宜切,音移。《尚書·考靈曜》:虛為秋𠋫,昴為冬期。陰氣相左,德乃不邪。 [14] 
【申集下】【衣部】 衺;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4
(xié)《唐韻》似嗟切。《集韻》徐嗟切。並音斜。《説文》:𧝕也。《廣韻》:不正也。《玉篇》:姦思也。《周禮·天官·宮正》:去其淫怠與其奇衺之民。註:奇衺,譎觚非常。
又《地官》:比長五家有辠奇衺則相及。註:衺,猶惡也。《唐書·婉兒傳》:衺人穢夫,爭𠋫門下。
(suó)又《韻補》徐蹉切。入歌韻。白居易《續古詩》:身從富貴來,恩薄讒言多。冢婦獨守禮,羣妾互奇衺。
《類篇》:或作𧘪。《集韻》:通作斜。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牙”4畫,左上角不封口,㇗(豎折)一筆寫成。“阝”2畫,㇌(橫撇彎鈎)一筆寫成。
【寫法】“牙”“阝”寬窄相當,頂部“牙”高,底部“阝”低。“牙”,居左半格,㇗(豎折)一的折點抵橫中線;亅(豎鈎)的豎段在豎中線左方。“阝”,寫在橫中線部位。 [20]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z
i̯ɔ
高本漢系統
dz
i̯ɔ
王力系統
ʎ
ia
董同龢系統
ɡ
jăɡ
董同龢系統
z
jăɡ
周法高系統
ɣr
周法高系統
r
jiaɣ
李方桂系統
g
rjiag
李方桂系統
r
jiag
西漢
邪、衺



東漢



邪、衺


jia
邪、衺


jia
南北朝
邪、衺
北魏後期北齊

ja
齊梁陳北周隋

ja
隋唐
高本漢系統

0
i̯a
高本漢系統
z
i̯a
王力系統

j
ǐa
王力系統
z
ǐa
董同龢系統

0
ja
董同龢系統
z
ja
周法高系統

0
ia
周法高系統
z
ia
李方桂系統

ji
a
李方桂系統
z
ja
陳新雄系統
0
ǐa
陳新雄系統
z
ǐa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22-2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九麻

開口呼
次濁
以遮切/似嗟切
0ja
邪、衺
平聲
下平九麻

開口呼
全濁
似嗟切/以遮切
zja
集韻
平聲
上平九魚
合口呼
全濁
祥餘切
ziɔ
平聲
上平九魚
合口呼
次濁
羊諸切
0iɔ
平聲
下平九麻
開口呼
全濁
徐嗟切
zia
平聲
下平九麻
船/常
開口呼
全濁
時遮切
dʑia
平聲
下平九麻
開口呼
次濁
餘遮切
0ia
禮部韻略

平聲





祥餘切


平聲





餘遮切

增韻

平聲





祥餘切


平聲





羊諸切


平聲





徐嗟切


平聲





餘遮切

中原音韻

陽平
車遮

齊齒呼

全清

siɛ
中州音韻

平聲
車遮





辭嗟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四魚


次濁
雲居切
oy

平聲
四魚


全濁
祥於切
zy
邪、衺

平聲
十六遮


全濁
徐嗟切
ziə

平聲
十六遮


次濁
於遮切
oiə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二十九遮者蔗
陽平
第二十九遮者蔗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21-23]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2-09]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96-597
  • 4.    平水韻 六麻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2-09]
  • 5.    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2-09]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449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0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587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005-4006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93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018-1019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332
  • 12.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144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255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088
  • 15.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65;168
  • 16.    胡佳倩.説“邪”[J].青春歲月,2014,(第19期):65
  • 17.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4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68-69
  • 18.    王建平主編.常見錯別字辨析辭典[M].北京/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5.08:88-89
  • 19.    黃安靖著.字誤百解[M].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9.08:165
  • 20.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84
  • 21.    邪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08]
  • 22.    衺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08]
  • 23.    邪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08]
  • 24.    邪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08]
  • 25.    衺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