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邢台市工業學校

鎖定
邢台市工業學校始建於1972年,是我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河北省重點中專。主要面向企業培養實用型中等專業技術管理人才。秉承“培育企業管理精英,造就現代技術人才”的辦學理念,建校33年來,已為社會輸送了1萬多名合格畢業生。
2011年6月22日,根據邢台市委市委、市政府的文件,邢台市工業學校與邢台市農業學校邢台市財貿學校合併,組成新的邢台現代職業學校
中文名
邢台市工業學校
創辦時間
1972年
類    型
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
教職工數
152人

邢台市工業學校學校簡介

邢台市工業學校始建於1972年,是我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河北省重點中專。主要面向企業,培養實用型中等專業技術管理人才。秉承“培育企業管理精英,造就現代技術人才”的辦學理念,建校33年來,已為社會輸送了1萬多名合格畢業生。

邢台市工業學校辦學特色

邢台市工業學校 邢台市工業學校
學校堅持以就為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方向。在專業設置上堅持“面向市場,服務企業”,創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課程體系,開設機電、財經、計算機三大類十六個專業。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辦學格局。為滿足學生求學深造的要求,學校成立了燕山大學邢台函授站,與河北師範大學聯辦脱產大專班,開設對口高考班,開辦北京應用技術大學計算機專業預科班。我校還被確立為“全國數控緊缺人才培訓基地”,“河北省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北京中關村軟件人才培養基地”、“河北省電子行業技能實訓基地”、“金算盤財會軟件邢台實驗基地”、“蘇州工業園就業培養基地”、“邢台市就業訓練基地”。

邢台市工業學校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52人,其中專兼職教師113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45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36人,有20多名教師獲省級教學能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學校教學設施完善,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建有多個實驗室,擁有多套教學軟件及配套設備。採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嚴格的管理模式。學生管理在實施“全程跟蹤封閉管理”的基礎上實行專業科管理體制。建立了“學生處——專業科——班主任”的學生管理體系,形成了“教管合一、三級管理、分級負責”的機制。校園文化氛圍濃厚,辦公室都懸掛着催人奮進的條幅,校園內隨處可見醒目的標語,教室懸掛着名人名言,處處體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學校生活設施齊備,學生住宿條件良好,各個宿舍和第各教師均配有電話,便於學生、家長、教師這間的溝通和聯繫。食堂飯菜品種多樣,質優價廉。學校為學生營造優越的學習環境,濃郁的文化氣息,和諧的師生關係,舒適的生活條件。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創新”。
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保障。建立了以邢台市為中心輻射全國的就為網絡,在立足本地區就業的基礎上,分別與全國二十幾個城市的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用人關係,100%負責推薦就業。我校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供不應求,邊年被邢台市人事局評為“畢業生就業指導先進單位”。
工業的復甦和發展,對實用型技術人才需求迫切,也為工業學校每一位學子拓展了就業和發展更為廣闊的空間。

邢台市工業學校學校歷史

學校不同時期名稱及隸屬關係一覽表
邢台市工業學校前身是1964年建立的河北邢台農機電力學校(由邢台地區電力局、農機局代管)。“文革”期間農機電力學校與地區農機廠合併。1971年末,邢台地區革委會根據河北省的決定,批准建立了邢台地區工業學校,由地區機械局主管,校址設在原邢台農機電力學校舊址的東半部,派葛玉圖、劉廣德二人籌備。1972年1月,學校正式招收100名學員,3月新生入學時學校尚無校舍,辦學條件極為艱苦,師生只能借住在離校3、4里路外的邢台縣董村和葛莊。學校提出了“發揚抗大精神,走抗大之路”的建校口號,師生們以當年抗大為榜樣,住民房、睡地鋪、點油燈,麥場是操場,民房是課堂,磨棚是伙房,後來暫借農機廠六間平房作教室。農機廠離董村、葛莊三、四里路,離市區七、八里路,師生每日往返兩、三次,有的單身老師住在市裏,當時這一段路不通汽車,靠步行來上課。下課後學生還要到市裏拉煤,到村外拉水吃。當時邢台市鐵新西路原地委室為工校的籌建處,身體有病的學校負責人林達宇整日奔波於市裏、董村、農機廠之間,廣大師生在他帶領下不懼寒暑,不怕困難,順利地完成第一學期教學任務。7月份,地區農機廠歸還了原農機電力學校的部分校舍(平房1951平方米),學校遷到現校址。師生搬來後,一邊上課,一邊搞建校勞動。在艱苦的條件下,師生們幫助周圍村搞夏收、秋收,自己平地、修路、修操場、搭自行車車棚、種花植樹美化校園等等。建校勞動已成為師生的日常習慣與美德,並把勞動列為學生的必修課之一。
1972年7月國家撥款24萬元,學校於1973年9月建成第一座綜合教學樓(3000平方米)和飯廳(670平方米)。1975年11月,學校南辦公樓樓座竣工,建築面積767平方米,後又於1983年6月在此基礎上接建了第二層。1982年國家財政撥款建成一座1091平方米的幹部培訓樓和飯廳。1984年後,由於國家財政撥款增加,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先後建造了職工家屬樓、教學樓等基礎設施;籌建了物理、化學、微機等實驗室,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走上了規範發展的辦學道路。學校校址確定為邢台市建設路41號,位於邢台市橋西區建設西路路南,東臨鋼鐵路,西、南兩面毗鄰長征廠(原地區農機廠),全校佔地面積為34.137畝。從此學校辦學的主要校址一直位於該處,沒有發生大的變動。
1993年邢台地市合併後,學校更名為邢台市工業學校,並一直沿用至今。1994年後,學校加大了基礎建設步伐,接建了教學樓第五層,建設了職工住宅樓、圖書教研樓和宿舍樓等基礎設施,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具備了較好的辦學環境,學校的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辦學實力不斷增強。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為了解決校舍緊張的難題,學校還曾經以聯辦、租賃等形式借用過邢台市委黨校、邢台地區技校、白雲學院、旭光中學等學校的部分校舍。
2007年12月,在邢台市教育局的統一規劃下,邢台市長征職業中學(校址在)、邢台市第十三中學(邢台市第三職業中學,校址在邢台市橋西區西郭莊)先後併入學校,原學校固定資產也同時劃入邢台市工業學校,學校形成了“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邢台市工業學校逐步發展成為一所功能齊備、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學校現校址為邢台市建設大街186號。
時間
學校名稱
隸屬機關
1964年
河北邢台農機電力學校
邢台地區電力局、農機代管
文革期間
(與地區農機廠合併)
邢台地區電力局、農機代管
1971年底
邢台地區工業學校
邢台地區機械局
1972年底
邢台地區工業學校
邢台地區工業交通辦公室
1979年
邢台地區工業學校
邢台地區經濟委員會
1993年
邢台市工業學校
邢台市經濟委員會
2006年7月
邢台市工業學校
邢台市教育局
2007年12月
(原長征技校、三職中併入)
邢台市教育局

邢台市工業學校領導體制

邢台市工業學校沿革

建校初期,工業學校行政隸屬於地區機械局,1972年底隸屬於地區工業交通辦公室,1979年地區工交辦改地區經濟委員會,學校隸屬於地區經委。1972年春,河北省委、邢台地區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河北省邢台地區工業學校,同意於該年招生。1972年3月,以邢台地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成立工業學校革命委員會,校革委主持學校日常教育及行政工作。1977年6月學校開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1978年以前,學校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黨委不但管思想政治工作,而且還管理學校教學及行政工作。1979年6月,學校領導體制由革委會改為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黨委及基層黨支部主要對學校的各項工作起保證監督作用。1993年10月12日,因邢台地區和邢台市實行地市合併,學校更名為邢台市工業學校。2006年7月6日,市委24號文《關於理順市屬大中專學校領導幹部管理體制及市屬大中專學校副校長實行聘任制的意見》,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級領導按照正校級、副校級管理。校長任用由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市政府任命;黨委書記的任用由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的任用由市委組織部部委會研究,並代市委審批;副校長實行聘任制,由本校校長聘任,市委組織部審批。2006年7月18日,市委辦公室下發邢辦字47號文件《關於六所市屬大中專學校劃歸市教育局管理的通知》,學校劃歸市教育局管理,級別不變。移交工作在2006年9月底之前完成。
1994年5月4日邢台市委決定:
趙學坤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書記、委員;
秦百魁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副書記、委員;
李忠昌同志任邢台市工作學校黨委副書記、委員;
申連航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免去其原邢台地區工作學校黨委副書記職務;王羣生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王全法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顧問,免去其原邢台地區工業學校黨委書記、委員職務;呂佐周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督導員,免去其原邢台地區工業學校紀委書記、黨委委員職務。
6月4日市政府決定任命:秦百魁為市工業學校校長;李忠昌為市工業學校副校長;申連航為市工業學校副校長;王羣生為市工業學校副校長。
1996.9月9日《中共邢台市委關於李忠昌同志任免職的通知》,市委決定:李忠昌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督導員,免去其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副書記、委員職務。
9月28日《中共邢台市委關於範雪印等同志任免職的通知》,市委決定:範雪印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鞠金秋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免去林順成同志邢台市工業學校紀委書記職務。
10月4日邢台市人民政府《邢台市人民政府關於林順成等同志任免職的通知》,市政府決定:任命林順成為邢台市工業學校副校長;任命範雪印為邢台市工業學校副校長;免去李忠昌邢台市工業學校副校長職務。
1998.3月27日中共邢台市委組織部《關於杜文忠同志任職的通知》:杜文忠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4月1日工業學校同意王智退休,自1997年10月起執行。4月1日工業學校同意王全法退休,自1995年11月起執行。4月1日工業學校同意呂佐周退休,自1996年3月起執行。
4月18日中共邢台市委《關於劉修海等同志任免職的通知》:劉修海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書記;趙學坤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副書記,免去其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書記職務;秦百魁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顧問,免去其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副書記、委員職務。
4月19日邢台市人民政府《邢台市人民政府關於楊玉波同志任職的通知》:任命楊玉波為邢台市工業學校副校長。
5月18日邢台市人民政府《邢台市人民政府關於趙學坤等同志任免職的通知》:任命趙學坤為邢台市工業學校校長;免去秦百魁的邢台市工業學校校長職務。
2003年8月7日,中共邢台市委員會研究決定,杜文忠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助理調研員,免去其邢台市工業學校副校長、黨委委員職務。
2004年2月20日中國共產黨邢台市委員會發布《關於楊玉波等同志任職的通知》。市委決定:楊玉波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校長、黨委副書記;劉修海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調研員,免去其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書記、委員職務。
2005年8月19日中共邢台市委員會發布《關於趙世東通知任職的通知》:市委決定:趙世東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副書記。
2006年7月6日,市委《關於理順市屬大中專學校領導幹部管理體制及市屬大中專學校副校長實行聘任制的意見》,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級領導按照正校級、副校級管理。校長任用由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市政府任命;黨委書記的任用由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的任用由市委組織部部委會研究,並代市委審批;副校長實行聘任制,由本校校長聘任,市委組織部審批。
7月18日,市委辦公室下發邢辦字47號文件《關於六所市屬大中專學校劃歸市教育局管理的通知》,學校劃歸市教育局管理,級別不變。移交工作在2006年9月底之前完成。
10月13日,市委邢幹字342號文《關於王羣生同志任免職的通知》決定,王羣生為邢台市工業學校副處級幹部,免去其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職務。
2006年10月19日,按照中共邢台市委“關於理順市屬大中專學校領導幹部管理體制及市屬大中專學校副校長實行聘任制的意見”(邢字[2006]24號)的要求,市工業學校於2006年10月聘林順成、喬興朝、高寧任我校副校長,於2007年12月聘劉秉志任我校副校長。2009年10月聘任期滿。
2007年12月14日,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了教育局“關於落實長征職業中學編制的請示”,同意將原長征職業中學17名教師併入工業學校,同時撤銷原長征職業中學。自2007年開始,市工業學校還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積極參與了市區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工作,原邢台市長征技校和原三職中(十三中)兩所職業學校先後併入,初步形成了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
2009年6月28日,按照邢組發[2009]4號文件精神,市工業學校召開黨委會議研究班子成員分工問題,會議應到9人,實到8人。結合班子成員自身條件和學校工作實際,經集體研究調整了班子成員分工如下:黨委書記張金榜主持學校黨委全面工作;黨委副書記、校長楊玉波主持學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財務處;黨委副書記趙世東分管政治處、團委、工會;黨委委員、副校長林順成分管辦公室;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鞠金秋分管紀檢工作;黨委委員、副校長高寧分管總務處、保衞處;黨委委員、副校長喬興朝分管教務處、科研處、機電技術部、財經管理部、信息技術部;黨委委員、副校長劉秉志分管學生處。
在聘任期間,林順成等四名同志服從校長的領導,恪盡職守,嚴於律己,紮實創新工作,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受到學校領導和羣眾的一致好評。2009年10月19日,經校長提名,學校黨委研究決定,擬繼續聘任林順成、喬興朝、高寧、劉秉志任工業學校校副校長,聘期三年。

邢台市工業學校現行領導體制

校長負責制。
為了提高現代學校效能,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學校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由校長主持的、人數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務委員會,作為審議機構。”1993年2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依靠教職工辦好學校。”從此,校長負責制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行,並收到了一定的管理成效。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一種黨委領導制與校長負責制有機結合的制度。黨委領導制是實行“委員會制”的集體領導制度,它有效地避免“家長制”、“一言堂”的弊端;校長負責制是一種行政首長負責的“一長制”,通過校長全面負責學校日常行政工作,可以克服黨政不分、黨委包攬一切的弊端。我國的學校領導體制包括政府宏觀調控、校長全面負責、學校黨組織保證監督和教職員工參與民主管理四個方面。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我國學校實行的一種基本領導體制形式,其中校長全面負責和控制學校的各項教學、管理事務,對學校內部的工作有決策權和指揮權,向全體教職工和全體學生負責,對外代表學校,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承擔管理學校的責任。

邢台市工業學校師資隊伍

工業學校教師隊伍的來源,主要是國家人事部門分配來的大中專畢業生(包括本校留校生)與外單位調進的知識分子。
1972年初,學校僅有教職工5名,其中幹部2名(林達宇、葛玉圖),教師3名(秦百魁、楊作榮、馬壽華),同年三月,王剛、於芹雪、陳梅英、張學潤、王金生、牛純業、孫東勤、呂恆玉等陸續調入學校,在這期間,李連續、孟令海、馬全勝、劉國政、馬祥增、安書明、常進明等大學生經勞動鍛鍊後分配到學校任教,教師隊伍達18人。此後,隨着學校規模的擴大,教師隊伍逐年增加。1974年至1978年,由人事部門分配來“工農兵”大學生和部分留校生充實到教師隊伍。1977年,教師隊伍已達44人。
1982年後,陸續分進一批高考後的大學畢業生。1984年後,學校陸續從外單位調入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和紮實理論知識的中年以上骨幹教師。至1992年,工業學校已形成以學科帶頭人為骨幹的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師隊伍。1992年5月河北省中專學校辦學水平評估組進校評估時,“師資隊伍”條目評分為67.21.其中:(1)老師思想政治狀況與教書育人得分 90.20;(2)學歷結構得分52.85;(3)職稱結構得分80.88;(4)專業帶頭人(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教師)得分45。
1992年,學校僅有教職工167人,其中專兼職教師83人.。此後,隨着學校規模的擴大,教師隊伍逐年增加,1994年至2003年由人事部門分配來的大學生和部分留校生充實到教師隊伍。到2004年教師隊伍已達 人。2006年至2007年 名大學生通過公開招錄加入到教師隊伍中。2007年12月14日,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了教育局“關於落實長征職業中學編制的請示”,同意將原長征職業中學17名教師併入工業學校。2008年據市政府第56次常務會議精神,在市教育局的組織領導下,邢台市第十三中學於2008年1月併入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