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避秦

鎖定
避秦,漢語詞語,拼音是bì qín,指躲避強暴或戰亂。
中文名
避秦
出    處
桃花源記
解    釋
脱離俗世
拼    音
bì qín

避秦詞語解釋

1.指躲避強暴或戰亂。
2.指避世隱居。
3.簏名。

避秦詞語出處

  1. 晉·陶潛 《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後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2. 北周·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夏陽 適 晉 ,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 ,與 毛公 而俱隱。”
  3. 唐·儲嗣宗春遊望仙谷》:清無車馬塵,深洞百花春。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
  4. 唐·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 ,尋幽數日不逢人。”
  5. 唐·崔塗《江雨望花》:細雨滿江春水漲,好風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無歸意,一度逢花一斷腸
  6. 唐·許渾題四老廟二首(一作重經四皓廟)》:避秦安漢出藍關,松桂花陰滿舊山。自是無人有歸意,白雲常在水潺潺。
  7. 《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台洞》:“夕有猿敲户,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秦。”
  8. 謝枋得《慶全庵桃花》: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9. 清·李漁 《奈何天·狡脱》:“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秦乃其實意。”
  10.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乃若安南亡於法 , 朝鮮並於日 ,其墐户無天,避秦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髮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