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

鎖定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是遼東學院專業特色鮮明的二級教學單位,現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紡織機械設計方向、計時方向)、測控技術與儀器本科專業和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與應用、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製冷與冷藏技術、精密機械技術6個專科(高職)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達1300餘人。
中文名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
專    業
6個專科(高職)專業
師資力量
49名專業專任教師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辦學條件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49名專業專任教師,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8人,高級工程師1人;博士1人,在讀博士2人,具有碩士學位24人。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思路,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學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辦學的宗旨;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是育人的目標,代表遼東學院參加了遼寧省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參加遼寧省“挑戰杯”等學科競賽,取得了優異成績;重視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為學生豐富知識結構、提高學歷層次和掌握就業技能搭建平台、營造氛圍。
學院擁有工程訓練中心和實驗教學與管理中心,實踐教學設施齊全,擁有現代化實踐教學設備,是以實驗、實訓教學為主,結合科研開發,面向師生開放的綜合性實踐教學場所。此外,學院在省內外建立校外實訓基地10餘個,分佈在瀋陽、大連、鞍山、丹東、北京、深圳等地。以瀋陽機牀集團、遼寧手錶有限公司、丹東機牀有限責任公司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校外實訓基地,為專業教學和學生就業提供了優良的實習實訓條件。
學院注重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擁有一支愛崗敬業、甘於奉獻、業務能力強的輔導員隊伍。在加強學風建設和學生自我管理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各種社團活動,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潛能和自主創新能力,曾多次被學校授予先進單位稱號。機電學院畢業生有着良好的就業前景,就業率均在90%以上。
機電學院積極挖掘辦學優勢,凝鍊辦學特色,把“更新理念,服務地方,打造創新人才的孵化器”作為追求和努力的目標。 [1]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學院領導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院長

畢 娟,教授,現為遼東學院機電學院院長,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主管學院教學、科研相關工作,負責學院財務管理、安全保衞、人事管理及繼續教育工作。詳細資料:畢 娟,1956年8月出生,1982年7月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物理系,物理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現任遼東學院機電學院院長,教授,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氣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講授電路與信號、技術物理等課程。曾編寫《電子技術》、《電工技術》、《電工技術習題解》等教材。主持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電工技術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機制與模式研究”、 遼寧省教育教學“十五”規劃課題“21世紀高職教育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變革研究”等課題的研究。撰寫《DS18B20 化學熒光免疫定量測定儀在温度控制系統中的應用》、《虛擬儀器與多功能實驗室建設的思考》等論文多篇。曾獲得遼東學院“學生心目中的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並於2006年被評為“遼東學院教學名師”。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書記

劉寶林,副教授,現為遼東學院機電學院黨總支書記,主持學院黨務全面工作。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大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負責羣團、統戰、穩定和保密工作。詳細資料:劉寶林,1964年出生,1985年畢業於錦州師範學院數學系,副教授,軟件工程碩士。1985年以來,在丹東絲綢工業學校、丹東紡織高等專科學校、丹東職業技術學院、遼東學院擔任高等數學的教學任務。先後擔任過丹東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副館長、校長辦公室主任、黨委辦公室主任,丹東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辦公室主任,遼東學院服裝與紡織學院黨總支書記。現為遼東學院機電學院黨總支書記。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副院長

學院共有兩位副院長,分別加以介紹:
(一)李嘉賢,副教授,現為遼東學院機電學院副院長,協助院長搞好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分管本科教學、實驗室建設工作。
詳細資料:李嘉賢,1960年4月出生,1983年7月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技術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8年東北大學國內訪問學者,碩士在讀。現任遼東學院機電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講授電工學、電工技術、電路理論、電子技術等課程,主要科研項目有《輸電線計算機局域網的設計》,發表省級以上論文十餘篇。
董炯,副教授,現為遼東學院機電學院副院長,協助院長搞好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分管實踐教學、實驗室建設工作。
詳細資料:董炯,1964年出生,1986年7月畢業於瀋陽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2005年獲得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工程碩士學位,副教授。1998、2003年大連理工大學國內訪問學者。先後擔任過丹東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機電系副書記、副主任,丹東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副主任、教務處副處長、實驗中心副主任。現任遼東學院機電學院副院長、工程訓練中心主任。主要講授金屬工藝學、工程材料與熱處理、工程製圖、工程力學等課程,指導金屬工藝學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大學生創新設計等實踐教學工作,主要科研項目有《18Mn-4Cr-0.4C-0.1N無磁鋼的氮碳化物析出行為》,發表省級以上論文十餘篇;主要的教改項目有《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建設與產學研結合的運行機制研究與實踐》等十餘項。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專業設置

專業代碼:080301
培養層次本科(四年)
招生對象:高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備進行機械產品設計製造與工藝服務的基本能力,能夠在工業生產第一線機械製造領域的設計、工藝及生產部門,從事機械產品的研發與設計、製造與服務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路基礎、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械工程控制基礎、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數控加工技術、機電傳動控制、傳感器與測試技術、機械製造裝備設計。
就業方向:機械、電子、汽車製造等行業的設計製造、產品開發、工藝管理及設備管理等工作。
體檢要求:無特殊要求
專業代碼:080401
培養層次:本科(四年)
招生對象:高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智能儀器設計製造以及測量、控制方面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測量與控制領域內有關技術、智能儀器設計製造、科研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及應用、自動控制原理、傳感器技術、工程光學、測控系統設計、儀器儀表原理、智能儀器設計、DSP原理及應用
就業方向:面向企事業單位,從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領域的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從事自動化監測、控制或生產系統的設計開發、運行管理等工作;從事機電、測控、儀器儀表、通信、家電等行業的營銷工作
體檢要求:色盲、色弱不可報考本專業,其他參照本專業高考體檢要求
專業名稱:機電一體化技術
專業代碼:580201
培養層次:專科(三年)
招生對象:高中
培養目標:培養面向生產、科研、管理、技術服務工作第一線,精通機電技術及相關設備的使用維護,具備機電一體化技術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機械製造加工工藝技術,能從事計算機識圖繪圖、數控加工技術,以及機械設備、電氣控制設備安裝與維修的具有一技之長的高等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電工電子技術,機械設計基礎、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械製造技術,數控機牀與數控編程,機械工程控制基礎,機電一體化技術。
就業方向:機械設計與製造行業,汽車、機牀製造與配件行業,及相關廠家、公司、企業的營銷部門;電子與通訊設備的生產、調試操作、維護等行業。從事機電設備的使用、安裝、調試、操作、維護及銷售等工作,機械電子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工作,以及機械電子設備零部件的生產加工、安裝調試、市場營銷等項工作。
體檢要求:無特殊要求
專業名稱:數控技術與應用專業
專業代碼:580103
培養層次:專科(三年)
招生對象:高中
培養目標:培養面向生產、科研、管理、技術服務工作第一線的,精通數控技術及設備使用維護,具有數控加工與數控編程能力的,掌握現代工業設計與製造技術、方法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械製造技術,數控機牀與數控編程,模具設計與CMA.
就業方向:機械設計與製造行業,汽車、機牀製造與配件行業,及相關廠家、公司、企業的營銷部門。從事數控加工、數控設備的使用、安裝、調試、操作、維護及銷售等工作,機械電子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工作,以及機械設備零部件的生產加工、安裝調試、市場營銷等項工作。
體檢要求:無特殊要求
專業代碼:590202
培養層次:專科(三年)
招生對象:高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應用電子技術基礎知識,電子CAD技術和單片機開發與應用技術等相關專業知識;能夠實際操作及維修、管理電子產品與設備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
主要課程: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應用、電子CAD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視技術、電子測量與儀器。
就業方向:信息技術產業、家電行業及電子產品生產企業一線的設備組裝、調試、操作與維護;單片機應用與開發;各企事業單位高科技含量設備的運行、維護;各種應用電子產品設備的維護、維修;各種電子產品的研發、完善;各種電子產品、電子設備的銷售及售後服務。
體檢要求:無特殊要求
專業代碼:080603
培養層次:專科(三年)
招生對象:高中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製冷行業生產第一線,以製冷與冷藏裝置為主,兼顧空調系統運行管理,製冷與冷藏裝置維修及銷售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製圖、金屬工藝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流體力學與傳熱學、機械基礎、製冷原理、製冷機器與設備、製冷空調自動控制技術
就業方向:主要從事製冷與冷藏行業的設備製造、營銷、工程設計,冷藏運輸及冷藏業的運營管理,設備工程安裝以及製冷系統維護、管理等工作崗位及從事空調行業的設備製造、營銷、工程設計及工程施工組織管理,設備工程安裝以及空調系統維護、管理等工作崗位
體檢要求:無特殊要求
專業代碼:580111
培養層次:專科(三年)
招生對象:高中
培養目標:以培養具有研究、設計、製造、應用、維護和管理現代儀器儀表和測控技術裝備的能力,掌握機械製造加工工藝技術的,有較強精密機械加工能力,能從事計算機識圖繪圖、數控加工技術,以及機械設備、電氣控制設備安裝與維修的具有一技之長的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機械製圖、電工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機械製造技術基礎、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數控加工工藝
就業方向:從事現代技術裝備儀器儀表的設計、使用、安裝、調試、操作、維護等工作及機械電子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工作;從事機電設備的營銷與售後服務等工作。從事特種加工、激光加工等設備操作、編程、工藝設計,特種加工設備、激光加工設備管理以及相關設備的維護等工作
體檢要求:無特殊要求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實踐教學

工程訓練中心簡介
工程訓練中心成立於2007年6月,現隸屬於機電學院管理,屬校管實驗室。實驗室使用面積65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970餘萬元。擁有加工中心數控車牀等主要儀器設備125台(套)。
實驗室現有基礎製造技術、現代製造技術、公差與技術測量、材料及熱加工、紡織機械實驗室、計時儀器實驗室等六個實驗室。
近幾年實驗室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獎項2項,其中肖楓、董炯的科技成果花式結節鈎編捻線機的研製被評為市級科研成果;自編實驗教材或實驗指導書3部。
機電學院實驗中心簡介
實驗中心隸屬於機電學院,是由原裝備材料實訓基地拆分出來的。主要承擔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數控技術及應用、數字通信技術及應用、應用電子技術等專科專業的實驗實訓任務。實驗中心現有實驗實訓教師9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2人;高級實驗師1人,實驗師1人;擁有固定資產200萬元左右,是一個以實驗、實訓為主,結合科研開發,面向學生具有開放功能的綜合性實訓場所。
機電學院實驗中心現有2個二級實驗室:
機電工程技術實驗室
該實驗室包括5個分實驗室:測控技術分室、機械設計製造分室、電機拖動與控制分室、液壓與氣壓技術分室及機械基礎實驗分室等。承擔PLC原理與開發、測試與傳感技術、機電傳動控制、液壓技術、機械製造基礎、機械裝備設計等課程的實驗教學。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實驗室是一個面向學生科研開發的開放型實驗室。
電子工程技術實驗室
該實驗室包括5個分實驗室:高頻與通信原理分室、程控交換與移動通信分室、電視技術實驗分室、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分室及電子創新設計實驗室等。承擔高頻電子技術、通信原理、程控交換技術微機原理等課程的實驗教學,其中電子創新設計實驗室是一個面向學生創新能力訓練培養的開放型實驗室。
另有CAD中心,承擔機電學院的計算機輔助設計、VisualBasic、C語言、電子商務等課程的計算機教學。

遼東學院機電學院人才培養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基本學制、修業年限、招生對象
基本學制:4年
修業年限:3~6年
招生對象:高中畢業生
二、專業定位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在傳統制造技術(工程力學、機械設計、製造理論)的基礎上融入自動控制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並將其應用於機電產品設計與製造的等方面的工學機械類本科專業。本專業按照學校確定的教學型地方綜合性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以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程力學等理論為基礎,以傳統制造技術與自動控制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的高度融合為特徵的先進製造技術為本專業發展方向,培養適應機械製造領域生產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備進行機械產品設計製造與工藝服務的基本能力,能夠在工業生產第一線機械製造領域的設計、工藝及生產部門,從事機械產品的研發與設計、製造與服務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四、基本要求
1.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職業素養;
2.系統掌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工程製圖、計算、實驗、測試、實際操作等基本技能;具備從事機械產品研發與設計、製造與工藝服務實際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現代設計方法、先進製造技術等本專業學科前沿信息和資料的基本方法,具備從事機械製造領域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5.瞭解和熟悉相關專業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測控技術與儀器等基本理論及相關知識。
6.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較高外語
綜合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7.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五、主幹學科、主要課程/學位課程、特色課程
(一)主幹學科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程力學
(二)主要課程/學位課程
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路基礎、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械工程控制基礎、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
(三)特色課程
六、主要實驗課、實訓課與實踐環節
主要實驗(或實訓)課程:機器測繪、電子技術實訓。
實踐環節:金工實習、數控加工技術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設計、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機電傳動控制課程設計、畢業設計。
七、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
(一)學分安排
總學分:188學分。
課內理論教學:156學分,其中必修課131學分,選修課25學分。
實踐教學環節:27學分。
創新與技能:5學分。
(二)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
八、畢業資格與學位授予
(一)畢業資格
在規定的修業年限內修完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修滿規定的最低總學分188學分,其中必修課最低131學分、選修課最低25學分、實踐環節最低27學分、創新與技能最低5學分,通過校內外語綜合考試,取得畢業資格。
(二)學位授予
取得畢業資格的學生,經本人申請,並符合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標準的,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基本學制、修業年限、招生對象
基本學制:4年
修業年限:3~6年
招生對象:高中畢業生
二、專業定位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以信息科學技術為主線,將光學、精密機械、電子、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多學科互相滲透而形成的一門高新技術密集型綜合學科。本專業按照學校確定的教學型地方綜合性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以智能儀表技術、精密機械與儀器設計為基礎,培養集中在智能化儀表和檢測技術的開發及應用領域等諸多行業或部門從事生產管理、設計製造、測量技術開發的應用型人才。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智能儀器設計製造以及測量、控制方面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測量與控制領域內有關技術、智能儀器設計製造、科研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四、基本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與電子學基礎理論、測量與控制理論和有關測控儀器的設計方法,受到現代測控技術和儀器應用的訓練,具有測控技術及智能儀器應用及設計開發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知識,主要包括機械學、電子學、光學、測量與控制等基礎知識;
3.掌握光、機、電、計算機相結合的當代測控技術和實驗研究能力,具有本專業測控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開發能力;
4.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
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五、主幹學科、主要課程/學位課程、特色課程
(一)主幹學科
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電子信息工程學科、光學工程學科、機械工程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
(二)主幹課程/學位課程
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及應用、自動控制原理、傳感器技術、工程光學、測控系統設計、儀器儀表原理、智能儀器設計、DSP原理及應用。
六、主要實驗課、實訓課與實踐環節
主要實驗(或實訓)課程:電工學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實驗、微機原理及應用實驗、電子工藝實訓、電工電子實訓
實踐環節:金工實習、專業生產實習、電子技術課程設計、DSP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智能儀器儀表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七、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
(一)學分安排(見附表4“課程設置類型及其學分統計表”)
總學分:185學分
課內理論教學:151學分,其中必修課125學分,選修課26學分
實踐教學環節:29學分
創新與技能:5學分
(二)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
八、畢業資格與學位授予
(一)畢業資格
在規定的修業年限內修完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修滿規定的最低總學分191學分,其中必修課最低132學分、選修課最低25學分、實踐環節最低29學分、創新與技能最低5學分,通過校內外語綜合考試,取得畢業資格。
(二)學位授予
取得畢業資格的學生,經本人申請,並符合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標準的,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