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遙感科學與技術

(一門新興交叉學科)

鎖定
遙感科學與技術,所屬一級學科測繪科學與技術,是在測繪科學空間科學、電子科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其學科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利用非接觸傳感器來獲取有關目標的時空信息,不僅着眼於解決傳統目標的幾何定位,更為重要的是對利用外層空間傳感器獲取的影像和非影像信息進行語義和非語義解譯,提取客觀世界中各種目標對象的幾何與物理特徵信息
中文名
遙感科學與技術
外文名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所屬學科
一級學科
主要課程
遙感原理、測繪學GNSS原理 等 [1] 
應用領域
環境勘測、軍事國防、航天航空 [1] 

遙感科學與技術遙感分類

遙感科學與技術微波遙感

遙感科學與技術 遙感科學與技術
主要開展地物微波輻射特徵以及土壤水分雪水當量凍融過程和植被葉片含水量等參數的微波遙感反演算法研究。擬結合近幾年微波遙感器的快速發展,通過發展模型和地面試驗系統,促進參數反演算法的開發和提高大尺度被動微波遙感反演的可信度。主要標誌性成果包括:
(1)基於星載輻射計的土壤水分被動微波遙感估測算法改進,以及裸露隨機粗糙地表輻射參數化模型的發展;
(2)考慮多次散射的積雪參數化模型的發展;
(3)凍土介電常數模型和開發及實驗測試系統的研製;
(4)地基4波段8通道微波輻射計試驗系統的聯合開發,併成功運行,取得了可靠數據。

遙感科學與技術水文氣象

重點研究水文氣象參數的遙感反演算法,以及遙感數據在水文氣象模式中的應用方法。2000年擬以蒸發散為重點,結合陸面過程模式和地面試驗,研究地面站點觀測數據的面尺度拓展理論和方法。
(1)首次成功應用了大孔徑閃爍儀、渦度相關儀與波文比-能量平衡裝置等組成的通量觀測系統,結合足跡模型獲取了不同分辨率的衞星像元尺度的通量實測值
(2)在北京密雲大興河北館陶縣建立了以大孔徑閃爍儀、渦度相關儀與自動氣象站為主要觀測手段的遙感地面驗證站;
(3)結合多源的衞星遙感信息,建立了基於地表能量平衡方程和互補相關原理的區域水熱通量的遙感估算模型。

遙感科學與技術環境遙感

面向陸地表層過程、人類生存環境監測需求,以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為主要應用目標,注重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開展遙感應用研究。主要標誌性成果包括:
(1)建立基於遙感數據和光能利用率的植被淨第一性生產力(NPP)模型,並估算了全國NPP;
(2)利用遙感數據計算了黃河流域地表蒸散並分析了流域植被覆蓋動態變化與氣候要素間的關係;
(3)定量分析了城市化過程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

遙感科學與技術研究成果

重點圍繞反演理論與方法、遙感產品優化等開展研究工作,已形成豐富的成果和數據積累。主要標誌性成果包括:
(1)我國典型地物標準波譜數據庫建設,完成3萬餘條數據的收集和採集;
(2)提出了基於USM-IM(不確定性敏感性矩陣)的信息流控制方法,實現反演過程中分階段的定量化;並選擇集合卡曼濾波遺傳算法數學方法應用於多階段反演。
(3)研製了機載多角度遙感成像系統AMTIS)實驗樣機用於獲取可見、近紅外熱紅外3個波段9個角度的機載多角度多光譜圖像,在地表反照率葉面積指數、組分温度的反演和農田旱情監測方面具有優勢;
(4)數據同化系統正在建設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