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違眾

鎖定
違眾,讀音wéi zhòng,漢語詞語,意思是與眾不同,違反常規。
中文名
違眾
拼    音
wéi zhòng
注    音
ㄨㄟˊ ㄓㄨㄙˋ
釋    義
違背多數

目錄

違眾解釋

1、違背多數。2、與眾不同,違反常規。

違眾出處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違眾旅叛,舉以喪名,為天下笑,則明哲不取也。”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違眾速尤,迕風先蹶。”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回:“若知而不言,是不忠於君也;若違眾而言,是不和於友也。然寧得罪於友,不敢得罪於君。”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四回:“夫吳乘我喪,我乘吳亂,正好相報,奈何去之!非得吳賂,焉肯違眾輕退?子惡若得志,楚國危矣。”
漢書·伍被傳》:“夫以吳眾不能成功者,何也?誠逆天違眾而不見時也。”
唐 韓愈 《送牛堪序》:“違眾而求識,立奇而取名,非堪心之所存也。”
袁桷 《垂綸亭辭》:“豈直鈎以違眾兮,守釣道之自然。”
清 陶正中 《讀史》詩:“君子重違眾,持衡妙善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