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違和

鎖定
違和,是漢語詞彙。拼音:wéi hé,釋義:不協調;失常。身體失於調理而不適。用於稱他人患病的婉詞。
中文名
違和
外文名
molimen
拼    音
wéi hé
釋    義
不協調;失常
出    處
焦贛 《易林·屯之泰》

目錄

違和釋義

1.不協調;失常。2.身體失於調理而不適。用於稱他人患病的婉詞。 [1] 

違和出處

漢·焦贛 《易林·屯之泰》

違和例句

1.不協調;失常。
漢·焦贛 《易林·屯之泰》:“調攝違和,陰陽顛倒。”
宋書·裴松之傳》:“懼國俗陵頹,民風凋偽,眚厲違和,水旱傷業。”
2.身體失於調理而不適。用於稱他人患病的婉詞。
南朝·梁 沈約 《齊禪林寺尼淨秀行狀》:“又經違和極篤,忽自見大光明,遍於世界。”
宋·歐陽修 《嘉祐七年與王懿敏公書》:“昨日公謹相過,乃雲近少違和,豈非追感悲慼使然邪。” [2]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主公玉體違和,未可輕動。且待平愈,出兵未遲。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令親外太媽陸氏,身體違和,特地叫我寄信。 [3] 
清· 昭槤嘯亭雜錄·傅閣峯尚書》:“上違和,醫藥皆公掌之。”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惟長年未通音問,此誠憾事。近聞政躬違和,深為懸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