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過崗龍

(中藥材)

鎖定
過崗龍(學名:Rhaphidophora decursiva (Roxb.) Schott in Bonpl.)是天南星科崖角藤屬植物。
中文名
過崗龍
拉丁學名
Rhaphidophora decursiva (Roxb.) Schott in Bonpl.
別    名
爬樹龍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天南星目
天南星科
崖角藤屬
過崗龍
龜背竹族
分佈區域
分佈於季雨林和亞熱帶

過崗龍形態特徵

曬乾後的過崗龍 曬乾後的過崗龍
附生藤本。莖粗壯,粗3-5釐米,背面綠色,腹面黃色,節環狀,寬1-3毫米,黃綠色,生多數肉質氣生根,節間長1-2釐米。幼枝上葉片圓形,長16釐米,寬13釐米,先端驟尖,全緣。成熟枝葉片輪廓卵狀長圓形、卵形,表面綠色,發亮,背面淡綠色,長60-70釐米,寬40-50釐米,有時更長大,先端鋭尖,基部淺心形,中肋腹面下陷,背面隆起高達1釐米,基部寬達5毫米;不等側羽狀深裂達中肋,裂片6-9(-15)對,中部裂片不等側的線形,上彎,基部稍狹,先端近截平,上側漸尖,具凸尖,長20釐米以上,寬3-5釐米,中央有1條(基生裂片有3條)明顯隆起的I級側脈或2-3條II級側脈,向上裂片漸狹,基生裂片較寬、常達6-7釐米。花序腋生,序柄粗壯,綠色,圓柱形,長10-20釐米,粗1.5-3釐米。佛焰苞肉質,二面黃色,邊緣稍淡,卵狀長圓形,長17-20釐米,寬10-12釐米,蕾時席捲,花時展開成舟狀。肉穗花序無柄,灰綠色,圓柱形,長15-16釐米,粗2-3釐米,先端鈍圓,基部斜形。雄蕊花絲線形,基部狹,長約5毫米,與子房近等長,花葯黃色,長圓形,長不及1毫米;子房正六角狀錐形,長5毫米,頂部寬約3毫米,花柱明顯,長約1釐米,柱頭長圓形,縱向,黃色;胚珠每室多數,珠柄纖細,着生於由隔膜形成的側膜胎座上。果序粗棒狀,長15-20釐米,粗5-5.5釐米;漿果錐狀楔形,綠白色,卞部白色透明或黃色,長1.8釐米,頂部寬5釐米,中央漸狹為高約1毫米的宿存花柱。果皮厚,內含豐富的無色粘液。花期5-8月,果翌年夏秋成熟。

過崗龍生境分佈

過崗龍 過崗龍
產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東南部,海拔2200米以下,常見於季雨林和亞熱帶溝谷常綠闊葉林內,匍匐於地面、石上,或攀附於樹幹上。錫金、孟加拉、印度東北部、斯里蘭卡、緬甸、老撾、越南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島都有分佈。

過崗龍鑑別

【性狀鑑別】本品呈不規則的塊片狀,斜而扭曲,大小不等,厚1~2cm。外皮棕褐色或淡棕色,粗糙,有地衣斑,具明顯縱皺紋或溝紋,可見側枝痕及皮孔,常有1條稜脊狀突起。切面皮部深棕色,有紅棕色或棕黑色樹脂狀物,木部棕色或淡棕色,有多數小孔,可見紅棕色樹脂狀物環繞髓部呈偏心環紋,髓部較小,類圓形,有的呈小空洞狀,偏於有稜脊的一側。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味微澀。
【顯微鑑別】
1、本品莖的橫切面:木栓層寬廣,含棕色或棕紅色色素。皮層散有石細胞,有的薄壁細胞草酸鈣方晶。中柱鞘石細胞排列成環。韌皮部散有較多纖維束,韌皮射線呈漏斗狀;分泌細胞含紅棕色物。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1~5 列細胞,導管單個散列或數個相聚。粉末黃棕至紅棕色。纖維束黃色,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類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厚,直徑50~150μm;有的胞腔內含紅棕色物。具緣紋孔導管較大,大者直徑約1000μm樹脂道直徑60~100μm,內含紅棕色分泌物。
2、粉末
黃棕色至紅棕色。纖維束黃色,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類三角形或多角形,壁厚,直徑50~150μm,有的胞腔內含紅棕色物。具緣紋孔導管較大,直徑約至1040μm。樹脂道直徑60~100μm,內含紅棕色分泌物。 [1] 
【檢查】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中國藥典》 附錄Ⅸ H 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4.0%。
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中國藥典》 附錄Ⅹ A)測定,用70%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6.0 %。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過崗龍 過崗龍

過崗龍採收加工

春、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和鱗片狀的葉鞘,洗淨,鮮用或扎把曬乾。 [2] 

過崗龍化學成分

落新婦苷、黃杞苷;3-O-咖啡酰莽草酸、莽草酸、阿魏酸、葡萄糖;山柰酚。 [3] 
參考資料
  • 1.    陳蔚文主編,嶺南本草 7,廣東科技出版社,2016.05,第99頁
  • 2.    黃惠勇,李路丹主編,張家界地區常用民族藥物,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1,第74頁
  • 3.    郭建生,潘清平主編;雷磊,潘清平副主編;馬本玲等編,實用臨牀中藥手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8,第3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