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

鎖定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先寫自己的人生志向及無辜被貶後從憂懼不平到漸趨安寧的心路歷程,接着寫從石角山遊至長烏村的見聞,最後表達了詩人“釋志東皋”、歸隱躬耕的願望。此詩用詞凝練精確,自然貼切、神韻獨具,表現出詩人非凡的語言功力。 [1] 
作品名稱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
作    者
柳宗元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柳河東集》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作品原文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
志適不期貴,道存豈偷生1
久忘上封事2,復笑昇天行3
竄逐宦湘浦4,搖心劇懸旌5
始驚陷世議6,終欲逃天刑7
歲月殺憂慄8,慵疏寡將迎9
追遊疑所愛10,且復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11,長烏遂遐徵12
磴回茂樹斷13,景晏寒川明14
曠望少行人,時聞田鸛鳴15
風篁冒水遠16,霜稻侵山平17
稍與人事間18,益知身世輕。
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喬木餘故國,願言果丹誠19
四支反田畝20,釋志東皋耕21 [1]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註釋譯文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詞句註釋

  1. 偷生:苟且求活。
  2. 封事:奏章。
  3. 昇天行:指求仙學道之舉。
  4. 竄逐:放逐、流放。宦:在……做官。
  5. 搖心:心憂不寧。懸旌(jīng):掛在空中隨風飄蕩的旌旗。
  6. 陷:掉進,這裏指橫遭、身陷。世議:世人的評論。
  7. 天刑:朝廷的懲罰。天:上天,指朝廷,皇上。
  8. 憂慄:憂愁恐懼。
  9. 將迎:送迎,指人際交往應承,也指逢迎、迎合。
  10. 追遊:尋勝而遊。
  11. 幽步:閒步。
  12. 遐徵:遠行、遠遊。
  13. 磴(dèng):石頭、台階。
  14. 晏(yàn):天清無雲。寒川:寒天的河流。
  15. 鸛(guàn):鳥,羽毛灰白色或黑色,嘴長而直,形似白鶴,生活在江、湖、池沼的近旁,捕食魚蝦等。
  16. 風篁(huáng):風吹竹叢。篁:竹叢。
  17. 霜稻:指晚稻 。因霜後成熟,故稱。
  18. 稍:巳、既。
  19. 丹誠:即赤誠。
  20. 四支:即四肢。反:通“返” 。
  21. 東皋:唐初王績有戰功,官至大樂丞,而自號東皋子。 [2]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白話譯文

只要志趣投合便不必追求富貴,只要大道存在就不必苟且偷生。
我已經很久沒有上疏奏事,昇天遊仙更讓我嘲笑不為。
被貶來到湘江邊做官,心情不定就象旌旗翻動。
開始的時候還擔心世俗的議論,最終只想着逃避天的懲罰。
歲月流逝使我的憂恐之心漸漸消失,慵懶而疏曠,不願意迎送應酬。
追念遊賞之樂是我真正喜愛,通過遊賞我可以舒展自己的感情。
石角這個地方可以任我邁開幽寂的步伐,長烏村也讓我進行了長途的散步。
石磴盤旋,使茂盛的樹林斷開了一條道路,黃昏的景色中,寒川顯得分外明亮。
曠野當中很少能看得見行人,倒是時不時地可以聽到田間的鸛鳥在鳴叫。
風中的篁竹在遠遠的水邊,經霜的稻田在平坦的山邊。
處在人事的糾紛當中,更覺得身世兩輕。
做一個農夫才是真正的快樂,身受寵幸也不過是一種虛榮。
喬木森森的地方,我的故鄉還在,思念的一片丹心始終存在。
希望有一天能回到田畝中使四肢勤勞,放棄所謂的志向而躬耕皋。 [3]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元和四年(809年)九月前。據《湖南通志》卷十八《山川地理》篇載:“石角山在(零陵)縣東北十里,山有小洞,極深遠。連屬十餘小石峯,奇峭如畫。”長烏村則較石角山更遠,至少也得十幾裏山路。柳宗元被貶永州,這裏雖然貧瘠,但卻山水清秀,為了排遣苦悶,他經常徜徉於水光山色之中,寫下了許多廣為流傳的遊記和詩作,《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是其中一篇。 [2]  [4]  [5-6]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作品鑑賞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文學賞析

全詩分三層,前十句為第一層,抒寫自己的人生志趣及無辜驟貶後從憂懼不平到漸趨安寧的心路歷程,而在風格上比謝靈運詩更刻露詳盡。不求富貴,只期道存,其志向可以謝之“潛虯”“飛鴻”比擬。“久忘上封事,復笑昇天行”,正見“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之矛盾和苦悶。當然,這種“憂慄”隨着歲月的流逝,逐漸被淡化了,逐漸沉埋到了心理底層,它帶給詩人的一個結果,便是“慵疏寡將迎”。
隨後十句,也即詩作的第二層寫詩人從石角山遊至長烏村的見聞。與謝的滿園春色相比,此詩中描寫的是一片幽靜、荒寒之景。柳宗元在《永州龍興寺東丘記》中曾把山水美的形態概括為兩種:“遊之適,率有二:曠如也,奧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鬱,寥廓悠長,則於曠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則於奧宜。”那麼,此詩中作者所遊則是歷“奧如”而見“曠如”之景。先在林中“恣幽步”,茂密的樹木遮住了上山的道路。穿過樹林,“曠望”便可見寒川、遍野的霜稻等等。而這些景物皆生動形象,傳神如畫。特別是其中的動詞用得凝練精確,如“恣”、“斷”、“冒”、“侵”等,自然貼切、神韻獨具,表現出詩人非凡的語言功力。
末八句為第三層,抒寫詩人出遊後的感喟,表達了自己“釋志東皋”、歸隱躬耕的願望。從“道存”、“竄逐”、“憂慄”、“慵疏”、“追遊”到“皋耕”,詩人經歷了一個複雜的心路歷程。 [1] 
從此詩所描述的內容來看,遊蹤之遠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心路歷程的演變之遠,寫遊蹤也只是為自己的心理變化提供一個真實的註解。 [7]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名家點評

明代文學家許學夷《詩源辯體》卷二十三:韋柳五言古,蕭散沖淡,本未可以句摘,今於景中見趣者姑摘數語,以見大略。柳如.......“磴回茂樹斷,景晏寒川明”等句,皆於景中見趣,試一諷泳之,則鄙吝盡除矣。 [8]  《詩源辯體》卷二十三:子厚五言古,較應物有同有異。.......如.......“志適不期貴”.......等篇,語雖蕭散,而功用始周,與應物小異。 [8] 
明末清初學者蔣之翹《柳集輯注》卷四十三:昔人論此詩,以為逼真韋左司遊覽諸作,予深不然之。子厚意志感慨巳不如韋之恬淡,句調工緻已不如韋之蕭散,是本同道而異至,鳥可謾議云乎? [2] 
清學者餘成教《石園詩話》卷一:柳子厚宗元文章卓偉精緻與古為侔,尤擅西漢詩騷,一時行輩推仰。貶官後,自放山澤間,其堙厄感鬱,一寓於詩。“志適不期貴,存豈偷生。”此等吐屬,大有見解。 [8] 
清代文學家汪森《韓柳詩選》:先用虛寫,後用實敍,章法自變。 [2] 

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德宗貞元(793年)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與韓愈共事。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司馬。十年後,又改任柳州刺史,卒於任所時年47歲,世稱“柳柳州”,亦稱“柳河東”。柳宗元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世人以“韓柳”並稱。他的散文寫得很出色。其作品由劉禹錫編成《柳河東集》三十三卷。 [9] 
參考資料
  • 1.    尚永亮編選. 柳宗元集[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30-31.
  • 2.    柳宗元著. 柳宗元集 插圖本[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8 ,337-339.
  • 3.    [唐]柳宗元著. 今譯 柳河東全集 (上、下冊)[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 ,983.
  • 4.    [唐]柳宗元著. 柳宗元詩箋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06.
  • 5.    吳文治. 柳宗元評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 ,84.
  • 6.    李興盛著. 中國流人史 上[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2 ,301-302.
  • 7.    柳宗元. 經典傳家 圖解柳宗元集[M].合肥:黃山書社, 2016 ,337.
  • 8.    温紹坤著. 柳宗元詩歌箋釋集評[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4 ,187.
  • 9.    王恩保主編. 中華古文選 詳解祥注誦讀本[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7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