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逸夫館

鎖定
據教育部消息,截止2014年2月,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逸夫樓”項目6013個,遍佈中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2] 
簡    稱
逸夫館
創辦時間
1991年9月
所屬地區
中國

逸夫館機構簡介

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揚州大學 [4]  等學校均有逸夫館。 [1]  [3] 
清華大學逸夫館由清華大學關肇鄴院士設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資和國家教委撥款興建,落成於1991年9月。逸夫館位於老館西側,也常被稱為新館。新館與老館館風格基本一致,渾然一體,是建築工程中的傑作之一,曾多次獲國家各類優秀建築獎,並被評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築”。另外,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很多圖書館,都被命名為逸夫館。

逸夫館建築特色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舍由聯成一體的東部老館和西部新館兩部分組成。全館總建築面積27820平方米。新館與舊館風格基本一致,渾然一體,是建築工程中的傑作之一,曾多次獲國家各類優秀建築獎,曾被評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築”。另外邵逸夫先生捐款建造的很多圖書館,都被命名為逸夫館。
逸夫館 逸夫館
逸夫館由清華大學關肇鄴院士設計,與老館渾然一體,曾多次獲國家各類優秀建築獎。逸夫館建成後圖書館館舍總面積達27820平方米,閲覽座位2500餘席。 [1] 

逸夫館發展歷史

東部老館建於1919年,擴建於1931年;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資和國家教委撥款興建的西部新館落成,後被命名為“逸夫館”。
九十年代,圖書館的自動化、網絡化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逐步建立起比較先進、完備的信息基礎設施。先後引進了ILIS、INNOPAC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通過網絡提供館藏中外文圖書和期刊目錄的公共查詢、館內業務工作如採購、編目、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業務均在INNOPAC管理下進行;還建立了光盤網絡查詢系統,通過校園網為全校師生提供文獻信息檢索服務。自1998年以來,圖書館在繼續增加印刷型館藏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子資源,已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及管理科學文獻,包括中外文圖書、期刊和報紙合訂本、音像製品以及計算機文檔等在內的多種類型、多種載體的綜合性館藏體系。
2011年底,實體館藏總量約有419.7萬冊(件),文摘索引類二次文獻已基本覆蓋學校現有學科,中、外文學術性全文電子期刊逾65,000種。 [1] 
校圖書館有寬敞明亮的閲覽室13個,設置閲覽座位1570餘個,每週開放時間105小時,實行開放式借閲一體化服務,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閲讀和學習環境。 [1] 

逸夫館功能介紹

清華大學逸夫館 清華大學逸夫館
圖書館為學校校園網的三個核心交換結點之一,有良好的網絡應用環境。普通閲覽室配備了大量的網絡端口和計算機終端,無線網覆蓋全館。讀者在這裏可以很方便地查詢館藏信息、使用各類專業數據庫等。圖書館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網絡信息服務,學校師生可以在校園網上的任意客户端自由訪問各種數據庫資源或自行預約和續借圖書。隨着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信息參考諮詢工作日益活躍,圖書館開設了多種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為學校師生提供各種電子資源和其他類型的培訓。實行學科館員制度,密切與各院系的聯繫,針對師生教學、科研的需求主動開展服務工作。設立信息服務中心,承辦課題查新、論文諮詢、代檢代查等服務。師生還可以通過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從國內、外圖書館獲得本館沒有的信息資源。 [1] 

逸夫館發展

自1999年以來,學校又相繼建立了人文圖書館、經管圖書館、法律圖書館、建築圖書館、美術圖書館、醫學圖書館等專業圖書館。這些分館的館藏均實現了與學校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的對接,在統一的平台上為讀者提供服務,圖書館還開展了多項數字圖書館課題研究。2011年百年校慶期間,新建成的人文社科圖書館落成並順利開館。 [1] 

逸夫館未來展望

緊隨着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清華大學圖書館正向着建設研究型、數字化和開放文明的現代化圖書館的目標不斷前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