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連雲市

鎖定
連雲市,舊地名。1935年國民政府東海縣灌雲縣各劃出一部分成立連雲市,區域:臨洪口以南,燒香河以北,東至東西連島,西沿臨洪河新浦、板浦以東為範圍。為江蘇省第三個省轄市和全國較早的省轄市(民國時期市縣平級)。 [5] 
1946年4月1日,連雲市第一任市長張振漢到任。 [5]  1949年由新海市、連雲市和雲台工作委員會合併改置新海連市 [2] 
中文名
連雲市
行政級別
省轄市 [5] 

連雲市歷史沿革

1933年7月,連雲港由荷蘭治港公司承包開工,1936年竣工,當時共建成兩座可供6艘3000噸級海輪停泊的碼頭以及相配套的生產設施。由於港口的建設,1935年1月,江蘇省政府委員會第718次會議決定在連雲港埠設置普通市,定名為連雲市,當時成立了連雲市政籌備處,在墟溝東門外辦公,其水陸區域暫以臨洪口以南,燒香河口以北,東至東西連島,西沿臨洪河、新浦、板浦以東為範圍,面積計470平方公里。日本侵略軍佔領連雲後,於1939年8月設立“連雲市公署”,1941年又先後稱“東海縣連雲特別區”和“大海州市連雲特別區”。
1946年4月1日,連雲市第一任市長張振漢到任。(因爆發抗戰,連雲市籌備被迫中止,故1946年才出現市長)1948年11月20日,中共魯中南行署轉山東省政府命令:東海縣境劃新浦、海州、連雲港、雲台山地區設立新海連特區。 [5] 
1949年11月,新海連特區改稱新海連市,撤銷新海市、連雲市、雲台辦事處,下設數區和1個連雲港辦事處。1950年5月至12月間,新海連市與東海縣曾一度合併稱新海縣,下轄14個區和1個連雲港辦事處。 [1] 

連雲市位置境域

1935年因增設連雲市,將東海縣的部分沿海地區和灌雲縣的後雲台、新縣、墟溝、老窯等地劃歸連雲市。 [3] 

連雲市政治

1938年農曆9月13日,日軍侵佔了前三島的車牛山島,從而進一步佔領了連雲港港口、東西連島、高公島等地。日軍佔領後,成立了偽連雲市。市府設在墟溝,市長陶惠甫
民國三十四年(即1945年)後又成立了連雲市政府,成為江蘇省轄的普通市,市長孫振翰。擔任一年後,又交給江蘇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朱祥符兼任。此時的連雲市東臨大海,西及龍尾河,北到前三島,南至燒香河。全市呈三角形,人口約32000人左右。連雲市的行政區域,設立20多個鄉鎮,分三個區。
第一區,駐老窯(今高公島街道)菜市街,包括老窯、東西連島前三島、孫家山、墟溝。第二區,駐南城鎮,包括新縣山區。第三區,駐新龍鎮(今連雲港市解放路小學附近),包括大浦、新龍鎮。由於戰亂,連雲市的市政府搬遷的連雲港鎮臨海街勝利路。

連雲市連雲市與連雲區關係

連雲市是歷史行政區劃,經歷了民國、新中國。其轄區位於今連雲港市連雲區,但歷史上的連雲市與連雲區轄區範圍不同。

連雲市區劃沿革上

1935年1月,成立連雲市政籌備處。1945年,民國江蘇省政府設連雲市。 [1]  1949年由新海市、連雲市和雲台工作委員會合併改置新海連市 [2]  1969年10月建連雲區 [4] 

連雲市境域範圍上

1945年抗戰勝利後,民國江蘇省政府設連雲市,轄區面積430平方公里,人口約7萬人。 [1] 
1996年,連雲區面積94平方千米,人口10.6萬人。轄1個街道、3個鎮、4個鄉:陶庵街道、 墟溝鎮、連雲港鎮、連島鎮、前三島鄉、高公島鄉、宿城鄉、雲山鄉。區政府駐墟溝鎮,距市城區中心24千米。 [4] 
2001年10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雲台區,將雲台區的朝陽鎮、徐圩鎮、板橋鎮和中雲街道劃歸連雲區管轄。 [4] 
2009年末,連雲區總面積535平方千米、總人口20.42萬人。 [4] 
2010年7月25日,江蘇省政府(蘇政復[2010]46號)批准將贛榆縣管轄的青口鹽場、灌雲縣管轄的江蘇省東辛農場和海軍92323部隊農副業基地劃歸連雲港市連雲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連雲區行政區域面積766.44平方千米,人口24.49萬人。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