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逢病軍人

鎖定
《逢病軍人》是唐代詩人盧綸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一個傷病退伍的軍人在還鄉途中的悲慘情景,體現出軍人的不幸遭遇,表達了詩人對軍人的同情。全詩採用集中描畫、加倍渲染的手法,有人物刻劃,也有背景烘托,表現患病軍人的苦難,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
作品名稱
逢病軍人
作    者
盧綸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逢病軍人作品原文

逢病軍人1
行多有病住無糧2,萬里還鄉未到鄉。
蓬鬢哀吟長城下3,不堪秋氣入金瘡4 [1] 

逢病軍人註釋譯文

逢病軍人詞句註釋

  1. 病軍人:受傷的兵士。
  2. 行多:指行路多,這裏指行程長。有病:一作“無方”。
  3. 蓬鬢(bìn):散亂的頭髮。鬢,頭髮。吟:呻吟。長城:秦時修築的古代軍事工程,用來防止匈奴入侵。此處泛指古城牆。
  4. 不堪:不能忍受。秋氣:秋天的寒風。金瘡(chuāng):中醫指刀箭等金屬器械造成的傷口 。 [2-4] 

逢病軍人白話譯文

軍人在行軍途中經常患病,住宿時又沒有糧食吃。在萬里歸鄉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還未回到自己的家鄉。
在這生病之際,他頭髮蓬亂,在古城下哀吟,身上的刀箭傷口被寒風一吹,如刀割一般,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5] 

逢病軍人創作背景

詩人遊塞北時,與一個患病軍人返鄉途中所遇,想到傷兵退伍的命運後而寫下這首詩。詩的具體創作年份不詳。 [6] 

逢病軍人作品鑑賞

逢病軍人整體賞析

此詩寫一個傷病退伍在還鄉途中的軍人,從詩題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為依據。詩人用集中描畫、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詩中的這個傷兵退伍後,他很快就發覺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慘的命運。“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對趕路的人就越發難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談何容易,離軍即斷了給養,長途跋涉中,乾糧已盡。“無糧”的境況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寫出“病軍人”的三重不堪,將其行住兩難、進退無路的悽慘處境和盤托出,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進一步寫人物處境。分為兩層。“萬里還鄉”是“病軍人”的目的和希望。儘管家鄉也不會有好運等着他,但狐死首丘,葉落歸根,對於“病軍人”不過是得願死於鄉里而已。雖然“行多”,但家鄉遠隔萬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連死於鄉里那種可憐的願望怕也難以實現呢。這就使“未到鄉”三字充滿難言的悲憤、哀怨,令讀者為之酸鼻。這裏,“萬里還鄉”是不幸之幸,對於詩情是一縱;然而“未到鄉”,又是“喜”盡悲來,對於詩情是一擒。由於這種擒縱之致,使詩句讀來一唱三嘆,低迴不盡。
詩的前兩句未直接寫人物外貌。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然而由於加倍渲染與唱嘆,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兩句鋪墊的基礎上,第三句進而刻畫人物外貌,就更鮮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適當的環境中。“蓬鬢”二字,極生動地再現出一個疲病凍餓、受盡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為病餓的緣故,尤其是因為創傷發作的緣故。“病軍人”負過傷(“金瘡”),適逢“秋氣”已至,氣候變壞,於是舊傷復發。從這裏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單薄、破敝,不能禦寒。於是,第四句又寫出了三重“不堪”。此外還有一層未曾明白寫出而讀者不難意會,那就是“病軍人”常恐死於道路、棄骨他鄉的內心絕望的痛苦。正由於有交加於身心兩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聞。這樣一個“蓬鬢哀吟”的傷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個“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處境的孤悽,無異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隨時都可能像螞蟻一樣在城邊死去。
這樣,通過加倍手法,有人物刻劃,也有背景的烘托,把“病軍人”飢、寒、疲、病、傷的苦難集中展現,它客觀上是對社會的控訴,也流露出詩人對筆下人物的深切同情。 [6] 

逢病軍人名家點評

宋代範晞文對牀夜語》:趙微明《回軍跛者》之詩,只讀起句,不必看題,亦必知為此詩矣。……盧綸《逢病軍人》詩云:“行多有病住無糧……”驅罵雖未及前,而悽苦之意,殆無以過。起句亦盡。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凡戰陣傷殘兵士,理應有撫卹。此詩所寫傷兵之苦如此,則其吋軍政之窳敗自在言外。吟,呻吟也。 [7] 

逢病軍人作者簡介

盧綸像 盧綸像
盧綸(748—800?),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大曆(766—779)初,屢考進士不中,後得宰相元載的賞識,得補閿鄉(在今河南省)尉。曾在河中任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户部郎中。為“大曆十才子”之一。詩多送別酬答之作,也有反映軍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盧綸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五卷。 [8]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01
  • 2.    許明善.唐宋邊塞詩詞選粹.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6:122-123
  • 3.    廖仲安.邊塞詩派選集: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01月第1版:142-143
  • 4.    劉鳳泉.中國曆代軍旅詩三百首鑑賞.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9:287-288
  • 5.    王文金.新編千家詩之三·詠秋古詩百首.鄭州:海燕出版社,1986:97-98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95-696
  • 7.    陳伯海.唐詩匯評(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457
  • 8.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