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載

(唐朝宰相)

鎖定
元載(?~777年),本姓景,字公輔,鳳翔府岐山縣(今陝西省岐山縣)人。唐朝時期宰相。
元載出身寒微,嗜好讀書。性格靈敏聰慧,精通道家書籍。天寶初年,考中進士,授新平縣尉,歷任大理司直、祠部員外郎,出任洪州刺史,遷户部侍郎、度支郎中、諸道鹽鐵轉運使。唐代宗即位後,他交好權宦李輔國,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受封許昌縣子,成為宰相。任內提拔理財名臣劉晏,判天下元帥府行軍司馬。協助剷除李輔國和魚朝恩兩個權宦,深得寵信,進封潁川郡公。其後志得意滿,獨攬朝政,排除異己,專權跋扈。專營私產,大興土木,逐漸引起唐代宗的厭惡。
大曆十二年(777年),元載被左金吾大將軍吳湊逮捕,後被賜死。興元元年(784年),唐德宗感念翊戴之功,恢復官職,以禮改葬,諡號成縱。 [49] 
公輔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鳳翔府岐山縣(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
逝世日期
777年5月10日
主要成就
剷除權宦 提拔人才 獨攬朝政
主要作品
《元載集》
本    名
元載
官    職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爵    位
許昌縣子→ 潁川郡公
諡    號
荒 → 成縱
本    姓

元載人物生平

元載早年經歷

元載出身寒微,自幼嗜學好讀,博覽羣書,尤通道學。他家境貧困,只能步行去參加鄉試,但多次不能中第。
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舉行策試,徵求精通道家學説的人才。元載應試高中進士,被授為邠州新平(今陝西彬縣)縣尉,歷任黔中監選使判官、大理評事、東都留守司判官、大理司直。 [1] 

元載累職拜相

至德元年(756年),唐肅宗在靈武繼位。當時,元載因安史之亂避居江南,被宗室江東採訪使李希言表舉為副使,並授祠部員外郎,後改任洪州(江西南昌)刺史。同年十月,兩京收復後,唐肅宗返回長安,以為為度支郎中。生性敏悟,善於奏對,深受肅宗器重,領江淮轉運使,加御史中丞。 [3] 
上元二年(761年),元載回朝,擔任户部侍郎、度支使、諸道轉運使。 [4] 
寶應元年(762年),唐肅宗病重,宦官李輔國專權。李輔國妻子與元載同宗,便讓元載兼任京兆尹。元載屬意相位,便拜訪李輔國,不肯擔任京兆尹。李輔國明白他的想法,次日才改任為同平章事,判度支、鹽鐵轉運使。
唐代宗繼位後,李輔國因有擁立之功,拜為中書令,權勢更重,時常稱讚元載於御前。元載善於揣摩上意,頗受恩寵,升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加集賢殿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封爵許昌縣子。 [5] 

元載剷除權宦

元載拜相後,認為度支轉運使之職繁雜瑣碎,負荷又重,擔心有損聲名,便自領營田使,推薦劉晏接任度支轉運使。寶應元年六月,李輔國罷相,所任天下元帥行軍司馬之職由元載繼任。 [6]  十月,唐代宗暗中指使刺客殺死李輔國,元載參與密謀。 [7] 
廣德元年(763年),裴遵慶罷相後,元載更加受寵。暗中交結宦官董秀,並重金買通中書主書卓英倩,通過他們探聽內宮消息、偷探密旨內容,預先獲知皇帝心意,鞏固皇帝信任。顧繇上表參奏元載。唐代宗倚重元載,反而將顧繇治罪。 [8] 
當時,宦官魚朝恩掌握禁軍,專權跋扈,妄議朝政,侮辱宰相。元載能言善辯,卻是拱手緘默,不敢作對。大曆四年(769年),元載趁機密奏唐代宗,歷數魚朝恩罪行,建議代宗將其誅除。唐代宗對魚朝恩非常忌憚,授意元載策劃行動。元載以重金收買魚朝恩的親信皇甫温周皓,全盤掌握魚朝恩的密謀。沒有引起魚朝恩的察覺。 [9-10] 
大曆五年(770年),元載奏明皇帝,內調皇甫温為鳳翔節度使,以藉助其兵力,並將興平、武功四縣改隸神策軍,以麻痹魚朝恩。不久,元載與皇甫温、周皓商定誅殺魚朝恩的計策,並稟報唐代宗。三月,唐代宗在禁中設宴,以賀寒食節,命元載留守中書省。宴席結束後,唐代宗將魚朝恩留下,指責他有不軌意圖。魚朝恩不知是計,爭辯不已,言語傲慢。周皓指揮武士拿下魚朝恩,將其縊殺。 [11] 

元載獨攬朝政

度支使第五琦因是魚朝恩黨羽,獲罪被貶,元載遂兼任度支使。自此,志得意滿,自恃除惡之功,非議前賢,認為滿朝文武,無人比得上自己。後來,元載為獨攬大權,上奏皇帝,要求吏部、兵部對六品以下官員的任命不得檢驗考核,得到唐代宗的批准。 [12] 
後來,元載與王縉上奏皇帝,建議以河中府為中都,駐兵五萬,秋末前往,春初還京,以躲避吐蕃侵擾。本以為為奏本呈上便會得到批准,便提前命屬下官吏到河中去規劃宮殿,建造私宅。唐代宗聞知,非常憎惡,將此議擱置。 [2] 
大曆六年(771年),上少良上疏朝廷,陳奏元載惡跡。元載得知後,編排罪名,將李少良等人杖殺於公府。從此人們再也不敢公開非議元載,就算走在路上,也不敢交談,只是以目示意。當時,元載獨攬朝政,貪財納賄,培植親信,排除異己,凡是想求官仕進的,都要向他的兒子、親信贈送厚禮,貪腐之風公開流行。他在京城南北修建兩座府邸,豪華宏麗,冠絕百官,而城南的別墅更是規模宏大,僕婢眾多,歌姬成羣。 [13] 

元載賜死獄中

元載與宰相王縉關係密切,都大肆斂財,日益驕縱。 [14]  唐代宗對元載所為非常清楚,但考慮到元載任相多年,想讓他善始善終,因而單獨召見,加以勸誡,希望他有所收斂,元載卻不思改過。代宗對元載產生厭惡之心,逐漸收回他的權力。 [15] 
大曆十二年(777年)三月二十八日,有人舉報元載和王縉在夜晚設醮,圖謀不軌,唐代宗便命自己的舅舅左金吾大將軍吳湊政事堂抓捕元載和王縉,又將元載的兒子、親信下獄,命吏部尚書劉晏、御史大夫李涵、散騎常侍蕭昕、兵部侍郎袁騕、禮部侍郎常袞、諫議大夫杜亞一同審訊,又派宦官前去責問他們的秘密勾當。元載服罪,於同日被賜自盡。在被賜死前,他對來賜死他的官員説:“願得快死!”那名官員説:“相公須受少污辱,勿怪!”然後把髒襪子塞進元載的嘴裏,隨後殺了他。 [16]  [47] 
唐代宗將元載的妻子王氏以及兒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全部賜死,並處死董秀、卓英倩等四人。此外,楊炎王昂韓洄包佶韓會等數十黨徒全部貶謫地方。元載的家產也被抄沒,僅胡椒便被抄出八百石。同年五月,唐代宗下令挖開元載父祖墳墓,劈棺棄屍,拆毀他在大寧裏、安仁裏以及東都洛陽的府第,焚燬私廟神主,又將在他家中抄出的五百兩鍾乳分賜中書門下省官。 [17] 
興元元年(784年),唐德宗因元載此前曾幫助自己成為太子,追復元載官職,並同意改葬元載,賜諡號為荒,後改為成縱。 [18] 

元載主要成就

元載擔任宰相十五年,最終雖因專權貪腐被賜死。但任相期間,頗有功績,協助唐代宗剷除了權傾朝野的宦官李輔國和魚朝恩 [7]  [19]  ,提拔任用了劉晏楊炎等理財名臣。 [20-21] 
此外,元載曾就西北邊防的防禦問題提出建議,認為應修築原州城,守衞木門谷、木峽關、隴山三關,設置鳴沙縣、豐安軍,並將隴西地區的地形繪成地圖。但這一建議,最終沒有實施。 [22] 

元載人物評價

  • 唐代宗李豫:“元載性頗奸回,跡非正直,寵待逾分,早踐鈞衡。亮弼之功,未能經邦成務;挾邪之志,常以罔上面欺。陰妖巫,夜行解禱,用圖非望,庶逭典章。納受贓私,留鬻官秩,兇妻忍害,暴子侵牟,曾不堤防,恣其凌虐。行僻辭矯,心狠貌恭,使沈抑之流,無因自達,賞罰差謬,罔不由茲。頃以君臣之間,重於去就,冀其遷善,掩而不言。曾無悔非,彌益兇戾,年序滋遠,釁惡貫盈。” [23] 
  • 蘇鶚:①“上纂業之始,多以庶務託於鈞衡。而元載專政,益墮國典。若非良金重寶,趑趄左道,則不得出入於朝廷。”②“元載喪令德而崇貪名,自一婦人而致也。” [24] 
  • 劉昫:①“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智性敏悟,善奏對。”②“載諂輔國以進身,弄時權而固位,眾怒難犯,長惡不悛,家亡而誅及妻兒,身死而殃及祖禰。……鹹著文章,殊乖德行。“不常其德,或承之羞”,大《易》之義也。富貴不以其道,小人之事哉!”③“載、縉、炎、準,交相附會。《左傳》有言,貪人敗類。” [25] 
  • 宋祁:“元載、楊炎各以才資奮,適主暗庸,故致位輔相。若其翦閹尹,城原州以謀西夏,還左藏有司,一租賦以檢制有亡,誠有取焉。然載本與輔國以利合,險刻著諸心,溪壑之慾,發乎無厭。炎牽連載勢,興醜裔,秉國維綱,返為載復讎,釋言於君,卒與妻子並誅,暴先骨,殛命於道,蓋自取之也。夫奸人多才,未始不為患,故鄷舒以俊死,而鄧析以辯亡。若兩人者,所謂多才者邪。” [26] 

元載軼事典故

元載杜塞言路

元載專權時,害怕百官上奏揭露他私攬大權,便奏請道:“百官如果有事論奏,都應當先告訴部門長官,由各長官告訴宰相,然後再奏報陛下。”他還以皇帝的名義告誡百官:“近日各司奏事繁多,所説的多是讒言詆譭之詞,所以宰相、諸長官要先確定所説的事是否可以上奏。”刑部尚書顏真卿上疏駁斥。元載懷恨在心,稱顏真卿誹謗宰相,將他貶為峽州別駕。 [27] 

元載笑者叵測

宦官魚朝恩曾在國子監手執《易經》,當眾講論“鼎覆餗”,以此諷刺宰相。王縉大怒,元載卻含笑不語。魚朝恩對人道:“發怒乃是常情,而微笑則是不可揣測的。” [28] 

元載威權動人

元載任相時,宣州有一老者向他求官。元載見此人不堪為官,便給了他一封書信,將他打發走。老者走到幽州,拆信觀看,見上面只有元載的署名,別無他話,非常生氣,但只得持信去求見當地節度使。節度使見了元載所書,將老者迎到館舍,加以款待,又贈送他絹帛千匹。 [29] 

元載書生獻詩

元載任相時,曾有一個書生求見,道:“聽説你品格高尚,仁德而喜歡有才能的人。我就獻詩一篇,用來寄託我的敬意。”其詩道:“城南路長無宿處,獲花紛紛如柳絮;海燕銜泥欲作窠,空屋無人卻飛去。”(另一版本作“城東城西舊居處,城裏飛花亂如絮。海燕啣泥欲下來,屋裏無人卻飛去”)元載不明其意,而書生出了門便不見了蹤影。而一年多之後,元載就被賜死,家族也破敗了。 [30]  [48] 

元載八百石胡椒

元載被治罪抄家時,從家中被抄出八百石(合現在64噸)胡椒,“籍其家,鍾乳五百兩,詔分賜中書、門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稱是。”(出自《新唐書列傳第七十》)胡椒進口自西域南亞,在當時賣得很貴。
清人丁耀亢在其所著的《天史》一書中,這樣疑問:“人生中壽六十,除去老少不堪之年,能快樂者四十多年耳。即極意温飽,亦不至食用胡椒八百石也。惟愚生貪,貪轉生愚。黃金雖積,不救燃臍之禍,三窟徒營,難解排牆之危,事於此儕,亦大生憐憫矣。”元載之窮奢極欲,可見一斑。

元載親屬成員

元載祖先

曾祖:元揚名,魏王文學。
祖父:元敬同,贈兵部尚書。

元載父親

關於元載的父親,《新唐書》與《舊唐書》記載不同。
《舊唐書》記載,元載生父不詳,隨母改嫁元氏,繼父元景昇,曾任員外郎,贈户部尚書。 [31] 
《新唐書》記載,元載父親元昇,原姓景,為曹王李明妃元氏收取田租,改隨主姓。 [32] 
兩唐書記載雖有不同,但含有一處共同點:元載本不姓元,只是冒姓元氏。因此《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並未將元載列入元氏宰相之中。 [33] 

元載妻妾

王韞秀,河西節度使王忠嗣之女,以兇狠暴戾聞名,後被賜死。 [34] 
薛瑤英,野史記載中的元載寵妾,以美貌著稱。 [35] 

元載子女

元伯和,曾任揚州兵曹參軍,被賜死。 [34] 
元仲武,曾任祠部員外郎,被賜死。 [34] 
元季能,曾任秘書省校書郎,被賜死。 [34] 
元氏,自幼出家為尼,法名真一,充入掖庭。 [34] 

元載個人作品

元載著作

元載著有文集十卷、《南華通微》十卷、集註《周易》一百卷,並負責監修《玄宗實錄》《肅宗實錄》。 [36-39] 

元載詩文

全唐詩》收錄詩一首《別妻王韞秀》。 [40] 
年來誰不厭龍鍾,雖在侯門似不容。
看取海山寒翠樹,苦遭霜霰到秦封。
全唐文》收錄文章六篇:《城原州議》《建中都議》《故定襄王郭英乂神道碑》《冀國公贈太尉裴冕碑》《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朔方河東河西隴右節度使御史大夫贈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清源公王府君神道碑銘》。 [41] 

元載史書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八·列傳第六十八》 [25]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七十》 [2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唐紀三十八》 [42]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唐紀三十九》 [4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 [4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五·唐紀四十一》 [45] 
《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潁川郡公元府君墓誌銘並序》

元載藝術形象

類型
時間
名稱
飾演者
電視劇
2019年
長安十二時辰
餘皚磊 [46]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元載傳》:家本寒微。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家貧,徒步隨鄉賦,累上不升第。天寶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詔求明莊、老、文、列四子之學者。載策入高科,授邠州新平尉。監察御史韋鎰充使監選黔中,引載為判官,載名稍著,遷大理評事。東都留守苗晉卿又引為判官,遷大理司直。
  • 2.    《新唐書·元載傳》:又與王縉請以河中為中都,裒關輔河東十州税奉京師,選兵五萬屯中都,鎮御四方,杪秋行幸,上春還,可以避羌戎患。載以議入,即從,前敕所由吏於河中經圖宮殿,築私第。帝聞,惡之,置其議。
  • 3.    《舊唐書·元載傳》:肅宗即位,急於軍務,諸道廉使隨才擢用。時載避地江左,蘇州刺史、江東採訪使李希言表載為副,拜祠部員外郎,遷洪州刺史。兩京平,入為度支郎中。載智性敏悟,善奏對,肅宗嘉之,委以國計,俾充使江、淮,都領漕輓之任,尋加御史中丞。
  • 4.    《舊唐書·元載傳》:數月徵入,遷户部侍郎、度支使並諸道轉運使。
  • 5.    《舊唐書·元載傳》:既至朝廷,會肅宗寢疾。載與倖臣李輔國善。輔國妻元氏,載之諸宗,因是相暱狎。時輔國權傾海內,舉無違者,會選京尹,輔國乃以載兼京兆尹。載意屬國柄,詣輔國懇辭京尹,輔國識其意,然之。翌日拜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度支轉運使如故。旬日,肅宗晏駕,代宗即位,輔國勢愈重,稱載於上前。載能伺上意,頗承恩遇,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又加銀青光祿大夫,封許昌縣子。
  • 6.    《舊唐書·元載傳》:載以度支轉運使職務繁碎,負荷且重,慮傷名,阻大位,素與劉晏相友善,乃悉以錢穀之務委之,薦晏自代,載自加營田使。李輔國罷職,又加判天下元帥行軍司馬。
  • 7.    《新唐書·元載傳》:盜殺李輔國,載陰與其謀。
  • 8.    《舊唐書·元載傳》:及輿駕還宮,遵慶皆罷所任,載恩寵彌盛。輔國死,載復結內侍董秀,多與之金帛,委主書卓英倩潛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屬,載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上封人顧繇奏之,上方任載以政,反罪繇而已。
  • 9.    《舊唐書·元載傳》:內侍魚朝恩負恃權寵,不與載協,載常憚之。大曆四年冬,乘間密奏朝恩專權不軌,請除之。朝恩驕橫,天下鹹怒,上亦知之,及聞載奏,適會於心。載遂結北軍大將同謀,以防萬慮。
  • 10.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左監門衞大將軍兼神策軍使、內侍監魚朝恩,專典禁兵,寵任無比,上常與議軍國事,勢傾朝野。朝恩好於廣座恣談時政,陵侮宰相,元載雖強辯,亦拱默不敢應。……元載測知上指,乘間奏朝恩專恣不軌,請除之。上亦知天下共怨怒,遂令載為方略。朝恩每入殿,常使射生將周皓將百人自衞,又使其黨陝州節度使皇甫温握兵於外以為援;載皆以重賂結之,故朝恩陰謀密語,上一一聞之,而朝恩不之覺也。
  • 11.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辛卯,載為上謀,徙李抱玉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以温為鳳翔節度使,外重其權,實內温以自助也。載又請割郿、虢、寶雞、鄠、盩厔隸抱玉,興平、武功、天興、扶風隸神策軍,朝恩喜於得地,殊不以載為虞,驕橫如故。……皇甫温至京師,元載留之未遣,因與温及周皓密謀誅朝恩。既定計,載白上。三月,癸酉,寒食,上置酒宴貴近於禁中,載守中書省。宴罷,朝恩將還營,上留之議事,因責其異圖。朝恩自辯,語頗悖慢,皓與左右擒而縊殺之,外無知者。
  • 12.    《舊唐書·元載傳》:五年三月,朝恩伏法,度支使第五琦以朝恩黨坐累,載兼判度支,志氣自若,謂己有除惡之功,是非前賢,以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六年,載條奏應緣別敕授文武六品以下,敕出後望令吏部、兵部便附甲團奏,不得檢勘,從之。時功狀奏擬,結銜多謬,載欲權歸於己,慮有司駁正。
  • 13.    《舊唐書·元載傳》:外委胥吏,內聽婦言。城中開南北二甲第,室宇宏麗,冠絕當時。又於近郊起亭榭,所至之處,帷帳什器,皆於宿設,儲不改供。城南膏腴別墅,連疆接畛,凡數十所,婢僕曳羅綺一百餘人,恣為不法,侈僣無度。江、淮方面,京輦要司,皆排去忠良,引用貪猥。士有求進者,不結子弟,則謁主書,貨賄公行,近年以來,未有其比。……會有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載醜跡聞,載知之,奏於上前,少良等數人悉斃於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議載之短。門庭之內,非其黨與不接,平素交友,涉於道義者悉疏棄之。
  • 14.    《舊唐書·元載傳》:與王縉同列,縉方務聚財,遂睦於載,二人相得甚歡,日益縱橫。
  • 15.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上悉知元載所為,以其任政日久,欲全始終,因獨見,深戒之;載猶不悛,上由是稍惡之。……上益厭元載所為,思得士大夫之不阿附者為腹心,漸收載權。
  • 16.    《新唐書·元載傳》:大曆十二年三月庚辰,仗下,帝御延英殿,遣左金吾大將軍吳湊收載及王縉,系政事堂,分捕親吏、諸子下獄。詔吏部尚書劉晏、御史大夫李涵、散騎常侍蕭昕、兵部侍郎袁騕、禮部侍郎常袞、諫議大夫杜亞訊狀,而責辨端目皆出禁中。遣中使臨詰陰事,皆服。乃下詔賜載自盡。
  • 17.    《新唐書·元載傳》:妻王及子揚州兵曹參軍伯和、祠部員外郎仲武、校書郎季能並賜死,發其祖、父冢,斫棺棄屍,毀私廟主及大寧、安仁裏二第,以賜百官署舍,破東都第助治禁苑。……籍其家,鍾乳五百兩,詔分賜中書、門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稱是。……載敗,董秀、卓英倩、李待榮、術者李季連悉論死。其它與載厚善坐貶者,若楊炎、王昂、宋晦、韓洄、王定、包佶、徐縯、裴冀、王紀、韓會等凡數十百人。
  • 18.    《新唐書·元載傳》:帝為太子也,實用載議。興元元年,詔復其官,聽改葬。故吏許初、楊晈、紀慆等合貲以葬,諡曰荒,後改曰成縱。
  • 19.    《新唐書·元載傳》:魚朝恩驕橫震天下,與載不葉,憚之,雖帝亦銜恚,乃乘間奏誅朝恩,帝畏有變,載結其愛將為助。朝恩已誅,載得意甚,益矜肆。
  • 20.    《新唐書·劉晏傳》:然畏為人牽制,乃移書於宰相元載。……載方內擅朝權,既得書,即盡以漕事委晏,故晏得盡其才。
  • 21.    《新唐書·楊炎傳》:宰相元載與炎同郡,炎又元出也,故擢炎吏部侍郎、史館脩撰。載當國,陰擇才可代己者,引以自近,初得禮部侍郎劉單,會卒,復取吏部侍郎薛邕,邕坐事貶,後得炎,親重無比。
  • 22.    《新唐書·元載傳》:大曆八年,吐蕃寇邠寧,議者謂三輔以西無襟帶之固,而涇州散地不足守。載嘗在西州,具知河西、隴右要領,乃言於帝曰:"國家西境極於潘原,吐蕃防戍乃在摧沙堡,而原州界其間,草荐水甘,舊壘存焉,比吐蕃毀夷垣墉,棄不居,其右則監牧故地,巨塹長壕,重複深固。原州雖早霜不可蓺,而平涼在其東,獨耕一縣,可以足食。請徙京西軍戍原州,乘間築作,二旬可訖,貯粟一歲。戎人夏牧青海上,羽書比至,則我功集矣。徙子儀大軍在涇,以為根本,分兵守石門、木峽,隴山之關,北抵於河,皆連山峻險,寇不可越。稍置鳴沙縣、豐安軍為之羽翼,北帶靈武五城,為之形勢,然後舉隴右之地,以至安西,是謂斷西戎脛,朝廷高枕矣。"因圖上地形,使吏間入原州度水泉,計徒庸,車乘畚閘之器悉具。而田神功沮短其議,乃曰:"興師料敵,老將所難,陛下信一書生言,舉國從之,誤矣。"帝由是疑不決。
  • 23.    全唐文:卷四十八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5-20]
  • 24.    蘇鶚《杜陽雜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25.    舊唐書:列傳第六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26.    新唐書:列傳第七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27.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元載專權,恐奏事者攻訐其私,乃請:“百官凡論事,皆先白長官,長官白宰相,然後奏聞。”仍以上旨諭百官曰:“比日諸司奏事煩多,所言多讒毀,故委長官、宰相先定其可否。”刑部尚書顏真卿上疏,以為:“……陛下倘不早寤,漸成孤立,後雖悔之,亦無及矣!”載聞而恨之,奏真卿誹謗;乙未,貶峽州別駕。
  • 28.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八月,國子監成;丁亥,釋奠。魚朝恩執《易》升高座,講“鼎覆餗”以譏宰相。王縉怒,元載怡然。朝恩謂人曰:“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測也。”
  • 29.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載有丈人自宣州來,從載求官,載度其人不足任事,但贈河北一書而遣之。丈人不悦,行至幽州,私發書視之,書無一言,惟署名而已。丈人大怒,不得已試謁院僚,判官聞有載書,大驚,立白節度使,遣大校以箱受書,館之上舍,留宴數日,辭去,贈絹千匹。
  • 30.    《太平廣記·徵應九》:唐元載為相時,正晝有書生詣焉。既見,拜語曰:“聞公高義好士。”輒獻詩一篇,以寄其意。詞曰:“城南路長無宿處,獲花紛紛如柳絮;海燕銜泥欲作窠,空屋無人卻飛 去。”載亦不曉其意。既出門而沒。後歲餘,載被法家破矣。
  • 31.    《舊唐書·元載傳》:父景昇,任員外官,不理產業,常居岐州。載母攜載適景昇,冒姓元氏。
  • 32.    《新唐書·元載傳》:父昇,本景氏。曹王明妃元氏賜田在扶風,昇主其租入,有勞,請於妃,冒為元氏。
  • 33.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元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2]
  • 34.    《舊唐書·元載傳》:王氏,開元中河西節度使忠嗣之女也,素以兇戾聞,恣其子伯和等為虐。載長子伯和,先是貶在揚州兵曹參軍,載得罪,命中使馳傳於揚州賜死。次子仲武,祠部員外郎,次子季能,秘書省校書郎,並載妻王氏並賜死。女資敬寺尼真一,收入掖庭。
  • 35.    《杜陽雜編·捲上》:載寵姬薛瑤英攻詩書,善歌舞,仙姿玉質,肌香體輕,雖旋波、搖光、飛燕、綠珠,不能過也。
  • 36.    新唐書:藝文志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37.    新唐書:藝文志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38.    新唐書:藝文志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39.    新唐書:藝文志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40.    全唐詩:卷一百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41.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05-20]
  • 42.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43.    資治通鑑:唐紀三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44.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45.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20]
  • 46.    長安十二時辰 的全部演職員  .豆瓣[引用日期2019-08-27]
  • 47.    《資治通鑑 卷二百二十五 唐紀四十一》: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元載專橫,黃門侍郎、同平章事王縉附之,二人俱貪。載妻王氏及子伯和、仲武,縉弟、妹及尼出入者,爭納賄賂。又以政事委羣吏,士之求進者,不結其子弟及主書卓英倩等,無由自達。上含容累年,載、縉不悛。上欲誅之,恐左右漏泄,無可與言者,獨與左金吾大將軍吳湊謀之。湊,上之舅也。會有告載、縉夜醮圖為不軌者,庚辰,上御延英殿,命湊收載、縉於政事堂,又收仲武及卓英倩等繫獄。命吏部尚書劉晏與御史大夫李涵等同鞫之,問端皆出禁中,仍遣中使詰以陰事,載、縉皆伏罪。是日,先杖殺左衞將軍、知內侍省事董秀于禁中,乃賜載自盡於萬年縣。載請主者:"願得快死!"主者曰:"相公須受少污辱,勿怪!"乃脱穢襪塞其口而殺之。王縉初亦賜自盡,劉晏謂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況大臣乎!且法有首從,宜更稟進止。"涵等從之。上乃貶縉括州刺史。載妻王氏,忠嗣之女也,及子伯和、仲武、季能皆伏誅。有司籍載家財,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稱是。
  • 48.    《太平廣記 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引《玄怪錄》:大曆九年春,中書侍郎平章事元載,早入朝,有獻文章者,令左右收之。此人若欲載讀,載雲:"侯至中書,當為看。"人言:"若不能讀,請自誦一首。"誦畢不見,方知非人耳。詩曰:"城東城西舊居處,城裏飛花亂如絮。海燕啣泥欲下來,屋裏無人卻飛去。"載後竟破家,妻子被殺雲。
  • 49.    元載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