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遼蒙古族中學

鎖定
通遼蒙古族中學,創建於1954年。是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
截至2023年3月,學校現有在校生近2400餘名,現有教職工296名。 [1] 
中文名
通遼蒙古族中學
簡    稱
通遼蒙中
創辦時間
1954年
所屬地區
通遼市
類    別
中學
屬    性
省重點學校
現任校長
王寶龍

通遼蒙古族中學辦學歷史

通遼蒙古族中學創建於1954年,屬於通遼市教育局,是一所公辦的全日制中學,是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

通遼蒙古族中學辦學條件

通遼蒙古族中學硬件設施

通遼蒙中佔地面積64752平方米。

通遼蒙古族中學辦學規模

截至2023年3月,學校現有在校生近2400餘名。 [1] 

通遼蒙古族中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學校現有教職工296名,其中特級教師3名、正高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126名、中級教師96名,碩士學歷教師33名。 [1] 

通遼蒙古族中學辦學成果

自1982年以來,共26次摘取全區蒙授文、理科狀元,在自治區“尹湛納希杯”文科競賽和“明安圖杯”理科競賽中14次捧杯,現已為國家輸送了3萬餘名大學生和各類優秀人才。

通遼蒙古族中學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自治區文明單位標兵、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全國首批50所中學生志願服務示範學校、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第四屆烏蘭夫蒙古語言文字獎先進集體、自治區“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先進集體、通遼市十佳閲讀先進單位等諸多榮譽。

通遼蒙古族中學文化傳統

通遼蒙古族中學辦學目標

通遼市第三次黨代會指出,要把通遼市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民族教育強市,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通遼蒙中將以創建全區、全國一流的民族高級中學,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為目標,以建立一支具有現代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結構合理、團結協作、進取創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目標,以培養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特長鮮明、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民族人才為目標,把通遼蒙中建設成為文明、和諧、現代、一流的全國民族教育強校而正在積極進取,努力奮鬥。

通遼蒙古族中學辦學特色

通遼蒙中為上一級院校輸送了近萬名合格的學生,為國家、自治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蒙漢兼通的人才。通遼蒙中以純蒙語授課為主,上世紀90年代被列為自治區民族教育改革試點校,承擔“三語”教學試驗任務,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探索出“精通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掌握漢語文,同時學好一門外語(英語或日語)”的新路子。
在全自治區乃至全國的“三語”教學改革中具有示範性、輻射性與實效性。通遼蒙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形成了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學校與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網絡德育工作模式;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創建一種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內外相結合,必修課打好基礎,選修課發展特長,活動課加強實踐,教育科研領先,優化課堂教學,向45分鐘要質量的教學工作體系。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突出堅持兩手抓,即一手抓第一課堂,一手抓第二課堂,形成第一課堂全面打好基礎,第二課堂充分發揮特長,因材施教,培養各類尖子生和特長生教學工作模式,促進了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該校的科技創新活動,在自治區乃至全國都頗有名氣,成為該校一大特色,從2000年起學生自己發明製作的科技作品在“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全國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大賽”、“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活動”、“宋慶齡兒童發明大賽”等活動中榮獲國家級獎47項、自治區級獎30項。
學校秉承“注重內涵,激活潛質,突出特色,傳承文化”的辦學理念、“追求品質、品味、品牌,創建優質化、特色化、多樣化的自治區一流、全國知名民族品牌學校”的辦學目標和“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人文素養、民族情懷的高層次人才奠基”的人才培養目標。緊緊圍繞“傳承民族文化、促進多元發展”的校園文化核心理念,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特色發展為主線,在“3+1”(優質化、特色化、多樣化+智慧校園)發展模式的道路上鋭意創新,開拓進取,為學校進一步提升綜合競爭能力和學生的成材成長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依託教學質量,促進人才發展。近年來,我校高考成績穩居自治區同類學校之首,升學總人數、重點率、名牌率逐年提高,自1982年以來,共26次摘取全區蒙授文、理科狀元,在自治區“尹湛納希杯”文科競賽和“明安圖杯”理科競賽中14次捧杯,現已為國家輸送了3萬餘名大學生和各類優秀人才。通遼蒙中被譽為“培育科爾沁民族英才的搖籃”,是自治區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幟。
依靠改革創新,促進特色發展。近年來,我校結合新課程改革,對學校特色發展進一步的深入探索,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內涵。語文閲讀課程改革全區民族教育語文閲讀教學的發展和創新起到了示範、輻射和引領作用;創新型拔尖人才項目班為區內外知名高校輸送了3000多名優秀的民族精英;科技創新教育碩果累累,享譽區內外;校醫務室作為全區典範,始終引領扛旗;傳統民族體育運動在校園裏得到發展和提升,創辦了“搏克那達慕節”,至今已經培養了3名國家級健將;校園足球迅速發展,始終走在全市前列,組建了全市第一個高中俱樂部——“額爾沁足球俱樂部”。
依託特色課程,彰顯教育多樣化。本着“傳承民族文化、促進多元發展”的校園文化理念,學校進一步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前後開設了蒙古族文化歷史、安代健身操、科爾沁版畫、科爾沁刺繡、蒙古文書法、沙塔爾、蒙古族音樂欣賞、“藍韻”文學社、“薩日郎”詩社、英語“沙龍”等20餘種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拓展課程,為構建多樣化課程體系奠定基礎的同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1] 

通遼蒙古族中學科技活動

2003年中央電視台《異想天開》欄目組到通遼蒙中錄製了學生科技活動節目,並在中央電視台四套和十套節目中播出。同年在評選出的“全國百名航空少年”中就有通遼蒙中的金倉同學,他曾進京領獎並與航天英雄楊利偉合影留念,並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免試錄取。2006年,三名同學參加全國學聯和團中央組織的首屆“未來杯”科技創新大賽,獲個人一、二、三等獎,團體捧得“創意盃”獎,全自治區唯有通遼蒙中獲得了一等獎和團體獎。學生參加全國、全區各類競賽也取得了優異成績。如從1989年起全區開展的蒙授學生兩杯賽(“明安圖”杯和“伊湛納希”杯),共9次捧杯。在全國中學生各學科競賽中,該校學生獲獎達130人次。
通遼蒙古族中學正面圖—包國軍 通遼蒙古族中學正面圖—包國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