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書羅屋

鎖定
通書羅屋,為二堂四橫三圍圍龍屋,位於廣東省興寧市福興街道黃畿村,由《羅家通書》的創始人羅慶輝的兒子羅發揚主建,始建於清康熙年間。通書羅屋分佈面積約4600平方米,建築佔地面積3351平方米。 [1] 
通書羅屋,其坐北向南,為二堂四橫三圍圍龍屋,門前有禾坪和水塘,有4個廳,99間房,1個天井,上下廳有4條木柱,牆基以三合土夯牆,上部為土磚、木、瓦構築,硬山頂。該民居為興寧典型的客家民居。 [1] 
2009年8月10日,通書羅屋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興寧市特色古民居”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通書羅屋
地理位置
廣東省興寧市福興街道黃畿村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3351 m²
保護級別
興寧市特色古民居
分佈面積
4600平方米
批准單位
興寧市人民政府

通書羅屋歷史沿革

通書羅屋由《羅家通書》的創始人羅慶輝的兒子羅發揚主建,始建於清康熙年間。 [1] 

通書羅屋建築格局

通書羅屋,其坐北向南,為二堂四橫三圍圍龍屋,門前有禾坪和水塘,分佈面積約46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72.8米,進深51.8米,建築佔地面積3351平方米。圍屋有4個廳,99間房,1個天井,上下廳有4條木柱,牆基以三合土夯牆,上部為土磚、木、瓦構築,硬山頂。該民居為興寧典型的客家民居。 [1] 
通書羅屋 通書羅屋

通書羅屋文物遺存

  • 興寧羅家通書推算法
通書羅屋存有興寧羅家通書推算法,羅慶輝首創於清雍正二年( 1724年),在中國佔有重要的位置,對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用此推算法推算出版的《羅家通書》曾得到清雍正皇帝恩准發行於華南五省。其內容豐富、精確,主要包括月辰、頭由、山課、嫁娶等。有訣言,有分述,有實例,運用39梗的算盤計算,細緻深微,方便實用。 [1] 
興寧羅家通書推算法

通書羅屋歷史文化

  • 堂號堂聯
通書羅屋堂號:崇道堂。堂聯:探花門第;理學家聲。 [1] 
  • 相關人物
羅慶輝(為興寧羅氏洪德公脈十三世祖,生於清康熙九年,即1670年,卒於乾隆十七年,即1752年)。他賦性聰穎,讀過私塾,刻苦好學。但由於他家境貧寒,只好早年隨着親友外出謀生,有一天,他在河南信陽賣貨時,遇到一位回家省親的皇室欽天鑑的天象大師(人稱造福翁),見羅慶輝年輕精明,得知他有志獵取歷學知識,便收為徒弟。這位大師對羅慶輝甚為偏愛,便介紹他到皇家曆法廠(叫琉璃廠)做工,將歷學知識及推算訣竅傳授給他,並提供資料。三年後,經這位大師推薦,羅慶輝考入皇室欽天鑑執事。從此,他學習研究《七政算學》《協記新書》《曆象考成》等著作,並吸取西洋新法,進一步解決了其中的好些疑難奧秘,使他的知識更加豐富,精通了天文、星象、儀度、六壬吉凶及預測之術,天文知識頗有根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羅慶輝告病還鄉,回到興寧。他一邊養病,一邊繼續研究推算曆法,又把自己平生所學知識傳授給兒子。25年後,即清雍正二年(1724年),羅慶輝父子開始編纂通書,經過潛心研究推算,編成通書木刻版印製本開始在興寧民間銷售流行。由於書中推算的節令、時日準確,對農事耕作很有好處,因此《羅家通書》深受羣眾歡迎,越傳越廣。但卻引起了官府的關注,被誣為“邪書”,不準發行。羅慶輝不服,到縣衙據理申訴,闡明《羅家通書》是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決不是什麼“邪書”。清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二日,興寧知縣施智便據理推薦,報欽天鑑審批。欽天鑑接報後,認真審核了《羅家通書》,認為羅慶輝精通曆法,所編通書能以皇家資料為依據,結合西洋推算方法,內容豐富、準確,具有獨到之處,適於南方使用,能夠解決皇家曆法每年遲遲不能運送到南方使用,於是上奏皇帝。雍正皇帝看了《羅家通書》,下旨傳羅慶輝入京當面考試。羅慶輝接旨後,日夜兼程趕到京城應考。在雍正皇帝面前,他臨場不懼,細心推算,對答如流,連過五關。於是,雍正皇帝於雍正七年(1729年)恩准《羅家通書》以民書式樣流行社會。 [4] 
  • 圍龍屋
所謂圍龍屋,“龍”指的是屋後山巒的走勢,“圍”指的是半圓形的屋子。客家人建屋大都在依山傍水的丘陵山麓,宅基選擇以山脈來勢雄健,山麓結基平坦、寬敞,周圍綠水迴環的地方,此被視為“風水林”。靠山修建屋子,整體呈半圓形,前低後高,方位一般坐北向南。屋前為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等作用。半圓池塘與半圓圍屋相配搭,便成了“天圓”;而在這中間,一般建有方形堂橫屋,為“地方”,二者相結合,是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的體現。 [3] 

通書羅屋保護措施

2009年8月10日,通書羅屋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興寧市特色古民居”保護單位。 [2] 

通書羅屋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通書羅屋位於廣東省興寧市福興街道黃畿村 [1] 
  • 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通書羅屋:從興寧站出發,路程大約12千米,約需22分鐘。從興寧城區出發,路程大約8.2千米,時間約需2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