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慶輝

鎖定
羅慶輝(1670-1752)廣東省惠州府人(今梅州興寧市福興鎮)通書羅老祖屋(矮崗西興圍),《羅家通書》作者。 [1] 
本    名
羅慶輝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興寧福興鎮錦華村
出生日期
1670年
逝世日期
1752年
主要作品
《羅家通書》
主要成就
編纂《羅家推算通書》

羅慶輝人物生平

幼年家貧,刻苦好學。及長,隨親友赴河南等地做生意。其間,得一位懂天象的人,授以天文、星象、儀度、六王吉凶及預測禍福之術。後入京都,於欽天監內推算曆法,研究中外天文著作。學成,回到興寧家鄉編纂通書,名為《廣東省興寧縣羅家推算通書》(簡稱《羅家通書》)。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二,欽天監面奉上諭,恩准羅氏所編通書為民書式樣頒行。《羅家通書》受時代限制,雖小有封建迷信成分,但不乏科學真諦。其推算日月交蝕、月份大小、節氣變化極為精確,對季候風及其流向亦有所表述,以此指導人們注意外出航行安全、注意建築方位和安排農事工作等,使用價值頗高。該書刊行數百年,深受人們歡迎,銷量日增,最高年銷量數十萬冊。僅行銷全國,而且遠銷東南亞及歐美等地。在這些國家,凡有華人之地,便有《羅家通書》。
慶輝公乃興寧羅氏大六公系十三世祖,出生於矮崗西興圍(即現在福興錦華通書羅老祖屋)。慶輝公從小聰明好學,於清康熙年間赴京欽天監琉璃廠學習天文曆法,尤在五行克擇方面極俱天賦和感悟,有很深的造詣。其所推演曆書中節氣交接和日月交蝕時刻精準,常被皇曆一一採用,至雍正五年獲恩准編輯發行逐年通書,史稱《羅家通書》。《羅家通書》內容推演法度嚴謹,日腳標註準確詳盡,極大地方便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擇日選課,存正糾偏,遵循“以古為幹,以法為根,以物為造,以理為程”的皇家諏吉宗旨;蒐羅眾説,去偽存誠,“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自成一家,造福準驗而蜚聲海內外,《羅家通書》遂大行於世。確立了“中國民歷第一書”的文化地位和市場地位。北京故宮博物館亦藏有慶輝公傳略紀事,地方誌中有詳實記載。
2010年梅州市批准《羅家通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報省“申遺”。慶輝公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族人引以為耀的歷史光環,更重要的還是歷史文化財富。他不僅是我羅家族人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客家人的驕傲。《羅家通書》是我廣東興寧最有份量的一張歷史文化名片。
羅慶輝開創《羅家推算通書》後,後裔博長,在羅盤製作上力求精益求精,開拓創新,已歷三百餘年,羅家集福堂羅盤,暢銷海內外,精準度與質量贏得廣大同胞讚賞。 [1] 

羅慶輝人個簡介

羅慶輝(16707—1752年),出生於廣東省興寧縣福興鎮錦華村西興圍。父母農耕為生,家境貧寒。羅慶輝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好學,在村裏上過幾年私塾。舅父陳鐵筆通曉天文地理,見慶輝聰敏過人,很是疼愛,常常給他講授一些天文地理知識。羅慶輝對天文星象學挺感興趣,後因經濟艱難,無力繼續讀書,就跑到舅父家學習天文知識,為後來編纂通書奠定了基礎。及長,羅慶輝隨親友外出謀生,常往粵北、贛南、湖北、河南等地經商。
康熙年間,一次,羅慶輝在河南信陽一帶路遇一位在京都欽天鑑任事的天象大師。他的歷學造詣精深,學問淵博。言談之中,大師見羅年輕聰明,謙和温良,懂得不少天文知識,又有志學習曆法學,甚為喜歡,便收他為弟子,帶他進京。羅慶輝跟隨大師學習三年,深得大師器重。大師將天文、星象、儀度、六任、吉凶和預測禍福等方面的知識傳授與他,又推薦他進欽天鑑推算曆法。此時,他的天文歷學知識已頗有根基,但他仍繼續刻苦鑽研有關歷學的著作,如《七政算學》、《協記新書》、《曆象考成》等。同時,他還認真學習研究西洋曆法,汲取了西洋曆法的精華,解決了一些以往計算曆法中未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受到欽天鑑官員的讚許。
康熙三十八年(1699),羅慶輝告病還鄉,回到興寧。此後,他一邊養病,一邊繼續研究推算曆法,並把自己平生所學傳授給兒子。雍正二年(1724),羅慶輝開始着手編纂通書。他參閲了大量資料,如《內紀憲書法則》、《協紀辯方書》、《創書訣言》、《七政四餘日月表》、《增訂句表》等。他採用“升度表”(即升度時差表、均數時差表、太陽距地心數表、清蒙氣差表等)推算年、月、日、時、節氣及日蝕、月蝕。運算的工具是使用很多梗數的大算盤。最大的算盤有一百零八梗。現尚存的算盤僅有三十九梗,保存於興寧縣福興鎮黃畿村“通書羅屋”。雍正五年(1727),羅慶輝經過四年的潛心研究和推算,通書正式編纂成功出版,定名為《廣東省興寧縣羅家推算通書》(即《羅家通書》)。起初,《羅家通書》僅在興寧民間流行。由於此書算的節氣、時日準確,對農業耕作影響的預告和農事安排的詳實説明,頗受羣眾歡迎,越傳越廣。於是引起了官府的注意,被誣為“邪書”,不準出版發行。羅慶輝不服,向縣官據理申訴,辯明《羅家通書》是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決不是什麼“邪書”。縣官不信,即拿此書與朝廷皇曆對照比較,結果幾乎一樣。由於那時交通落後,山鄉閉塞,京都皇曆運到嶺南粵東山區要好幾個月時間,遲遲落後於農事生產和人們的生活需要。而《羅家通書》卻大大方便了當地羣眾,所以此書禁而不止。雍正六年初,縣官只好將《羅家通書》上呈京城欽天鑑。是年七月十二日,欽天鑑上奏皇帝,推薦此書可以在嶺南民間使用。雍正皇帝看了《羅家通書》後,不信山區小縣會有這樣的能人,即下詣傳羅慶輝入京。羅慶輝奉旨趕到京城應考,但他臨場不懼,細心推算,他計算“秋分”的日時與“皇曆”絲毫不差。他落落大方,能辭善辯,對答自如。雍正皇帝稱讚他是“奇才”。雍正七年(1729)獲皇上恩准,《羅家通書》在興寧正式頒行。
《羅家通書》內容豐富,包括“頭由、山課、嫁娶、月辰、二十八宿吉凶圖”等。還繪有二十多種動物圖像,文字精煉,通俗易懂,形象生動。通書推算日月蝕、月份大小、二十四個節氣較為準確。對氣候及氣流流向也有一定的表述。對二十四個節氣的温差變化將給農作物生長帶來的影響以及對農事安排都有明確的預示。全書以曆法為依託,滲進很多有關擇吉避兇的內容。它既是嶺南民間,尤其是粵東客家地區人民明察四時的依據,又是他們趨吉避凶舉事行動的圭臬。它反映了當時有關天文曆法的科學水平。有一定的科學性和使用價值,但亦摻雜了許多迷信妄誕的東西。
《羅家通書》最初用木刻印刷,以“宗睦堂”刊號出書。朝廷恩准發行後,銷量日增,收入漸豐。不久,羅慶輝在興城金帶街設立總行,接着在新豐街、興化街、高興街、水巷街設立分行,發行量不斷擴大。1752年,羅慶輝病逝。羅慶輝有六子,繼承父志,把編纂出版《羅家通書》的事業延續下來。他們劃房分庭執事,以“集福”、“天堂”、“崇道”、“萬興”、“上四”五個堂號出書。後又擴增“廣善”、“九星”、“參化”、“四達”、“宗和”、“天文”、“萬福”、“衍儀”、“峻英”九個堂號出版,代代相傳。現今羅家推算遍地開花,僅興寧羅家就有數十人編輯通書。
《羅家通書》當時流傳很廣,影響深遠。它不僅發行南方各地,而且遠銷世界許多國家,如東南亞各國、日本、菲律賓、英國、美國等、凡有華人之地,就有《羅家通書》。因此,廣東省興寧縣福興鎮“通書羅屋”隨之聲名遠揚海內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