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這些人,那些事

鎖定
《這些人,那些事》是2011年09月1日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念真。這是吳念真導演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和最大低潮後,所完成的生命記事。 [1] 
書    名
這些人,那些事
作    者
吳念真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9月1日
頁    數
203 頁
定    價
28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4717731

這些人,那些事內容簡介

台灣最會説故事的人、知名導演吳念真暌違12年感人之作,他用文字寫下心底最掛念的家人、日夜惦記的家鄉、一輩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灣各個角落裏最真實的感動。那些再普通不過的人,再平常不過的日子,那些靜靜流淌的命運卻喚醒了我們沉睡的記憶。母親在唸真的婚禮上,穿着一輩子沒穿過幾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堅持跪拜一百下,以謝神明保佑“像我這樣的媽媽,也可以養出一個大學畢業的孩子”;那個神算子一樣的相命師緩緩道出一切皆屬必然;跑片小弟領着一羣孩子在海邊,把影片拉得長長的,一邊跑一邊對着陽光看;暗生情愫的技工和中學女生在公車上面對面,各自沉默地吃着麪包;更有給念真帶來屈辱又為他做面子的弟弟,寫遺書説“你要照顧家裏,辛苦你了,不過,當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
本書還特別收錄吳念真近年唯一小説創作《遺書》,寫下對胞弟離開人間的真情告白與不捨,並特別邀請作家雷驤繪製插畫,看兩位大師以圖文激盪出的精采火花 [1] 

這些人,那些事作品目錄

自序 你們還記得我嗎?
前言 四個相命師
第一輯 心底最掛念的人
母難月
只想和你接近
心意
遺書
第二輯 日夜惦記的地方
可愛的冤仇人
老山高麗足五兩
母親們
頭家返鄉
年糕
琵琶鼠
秘密
小小起義
魔幻記憶
告別
第三輯 搏真情的朋友們
春天
未遂犯
茄子
他不重,他是我兄弟
人狗之間
兄弟
跑片
第四輯 一封情書的重量
邂逅
長夢
情書
重逢
美滿
第五輯 這些人,那些事
思念
真實感
圓滿
八點檔
寂寞
儀式
遺照
陳設一個家
淪陷
笑容

這些人,那些事作者簡介

吳念真,1952年出生於台北縣瑞芳鎮,本名吳文欽,因女朋友叫阿真而取筆名吳念真,意思是“不要再掛念阿真”。1976年考入輔仁大學夜間部,主修會計學,開始從事小説創作。大部分以中下層人們的生活為背景,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説獎。
1977年,吳念真開始接觸劇本創作。第一個劇本《香火》即引起“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明驥注意,此後受邀進入“中影”擔任編審,期間與時任企劃部副經理的作家小野結識成為好友,一起合作推動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參與了《海灘的一天》《兒子的大玩偶》《戀戀風塵》《無言的山丘》《悲情城市》等多部重要電影作品。
吳念真近年來在舞台劇方面表現活躍,由他編劇執導的《人間條件》四個系列每次上演都反響熱烈,而他自己擔當主角的廣告也頗受歡迎,其鄉土草根和誠懇訴求的形象令人記憶深刻。
目前,這位“最受歡迎的歐吉桑”擔任着吳念真影像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大象影片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併為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之兼任教師。忙碌的念真還參與了“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和眾多藝術人士一起,走遍全台灣319個鄉鎮,演戲給小孩子看。

這些人,那些事編輯推薦

1.作者知名度
這些人,那些事 這些人,那些事
台灣導演吳念真,在國內有大量文藝讀者是他的粉絲。被公認為“全台灣最會説故事的人”。
因編劇《悲情城市》《戀戀風塵》《無言的山丘》等等五獲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獲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
2. 台灣出版情況
《這些人,那些事》在台灣上市以來,受到讀者瘋狂追捧,短短几個月加印到了八萬冊。有讀者説:“我最反對煽情。可每次看他的東西就是要哭。”
3. 感人的力量
這是一本積累了多年、珍藏了多年的文集,描寫心底最掛念的家人,日夜惦記的家鄉,一輩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灣各個角落裏最真實的感動。它們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雖然情感樸素又恣意,噴薄出的卻是強大的生命能量與心靈啓發。
4. “本是同根生”的情懷
書中的小弟和小妹,老兵或女孩,彷彿就在身邊,和我們一起經歷着生命中的驚喜與惶恐。作者是台灣人,深沉的文字底下透出濃厚的中國人鄉土情懷,感動着同根所生的人們,讓我們想念共同的祖先和血脈。
吳念真 吳念真
5. 特別收錄
吳念真近年唯一小説創作《遺書》,令人動容,寫下對胞弟離開人間的真情告白;
特別邀請作家雷驤繪製插畫,兩位大師以圖文激盪出精彩的火花;
特別製作別冊《記憶?吳念真》,展現小野、大魯、衞西諦等人眼中的念真,以及多幅珍貴私藏照片。

這些人,那些事精彩書評

  1. 有時候我們以為放棄的是一段感情,其實我們放棄的是一種人生。這不是我的故事,但不知為什麼每當跟別人説起總會哽咽。我不希望重逢時你不好,或者我希望你事業好,愛情不好,這樣你才會懷念我吧!可是我們的感情也不好,不然你怎麼捨得放棄。
  2. 比起相遇,重逢似乎需要更多的回憶。事業失敗之後才發現除了開車之外,自己好像連説得出口、拿得出手的專長都沒有,所以最後他選擇開計程車。 只是沒想到台北竟然這麼小,計程車在市區裏跑竟然老是碰到以前商場上的客户或對手,熟人不收費,自己倒貼時間和油錢這不算什麼……最怕的是載到以前的對手,車資兩百三給你三百塊,奉送一句:不必找啦,留着吃飯!外加一個奇怪的眼神和笑容,那種窩囊……
  3. 生命裏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為若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而這些人、那些事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温暖,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彷彿都已雲消霧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