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這不過是春天

鎖定
話劇劇本。李健吾作於1934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北京警察廳廳長奉命捉拿從南方來的革命者,而革命者卻是廳長夫人的老友,正住在廳長家裏。此事為密探偵知,廳長夫人買通密探,放走了革命者。
中文名
這不過是春天
作    者
李健吾 [1] 
出版時間
1946年
出版社
文化生活出版社
頁    數
119 頁
ISBN
9787508017914 [1] 
開    本
18cm

這不過是春天劇情概要

《這不過是春天》寫於1934年,是李健吾的代表作,劇本以北伐戰爭前夕為背景展開了戲劇情節。北伐軍的革命者馮允平化名後突然來到了舊日情人、北洋軍閥某警察廳長夫人的客廳之中,而警察廳長正接到了上級的命令在到處追捕他。劇作一開場就把人物推到了緊張矛盾衝突的漩渦中來。廳長太太曾經是一個熱血青年,由於不甘貧窮嫁給了廳長,但是對婚後庸俗的生活深感不滿,馮允平的到來,使她沒能抑制住自己的真實情感。當馮允平面臨即將被捕的命運時,雖然她惱恨馮允平隱瞞了他的革命者身份,但又不願失去他的愛情,終於巧妙地使馮允平化險為夷,逃出了虎口。

這不過是春天作品點評

從劇本表面情節來看,這是一出追捕革命者的革命題材的戲劇,但實際上戲劇中的主人公卻不是革命者,而是廳長夫人。作者關注的並不是情節中包含的革命與反革命的衝突,而是廳長夫人及劇中其他人物內心的矛盾衝突。劇作在愛情和革命的糾葛中,通過幾個反覆,着重刻畫了在廳長夫人身上存在着的一系列的矛盾,如:理想和現實的矛盾、純情摯愛和世俗利益的矛盾、物質享受和精神空虛的矛盾、青春不再和似水流年的矛盾、強烈的虛榮心和隱蔽的自卑感的矛盾……,在其他人的身上也同樣如此。 李健吾的劇作不象曹禺劇作那樣引起羣眾心靈的震撼,而是讓觀眾在得到愉悦的同時,感受到劇本的魅力,並進行認真的思考。劇本不足之處是主要人物馮允平缺少了一些個性,在劇情安排上也略嫌造作,明顯有編造的痕跡。

這不過是春天作者介紹

李健吾(1906.8.17-1982.11.24),中國作家、戲劇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法國文學研究專家。山西運城人。1906年8月17日生。父李鳴風參加辛亥革命,1919年被北洋軍閥暗害。李健吾自幼隨母漂泊異鄉。10歲起在北京求學。1921年入國立北京師範大學附中,翌年與同學蹇先艾、朱大柟等組織文學團體曦社,創辦文學刊物《國風日報》副刊《爝火》,開始發表小説、劇本。1925年考入清華大學,先在中文系,後轉入西洋文學系。同年由王統照介紹加入文學研究會。1931年赴法國留學研究福樓拜等現實主義作家和作品,1933年回國,在中華教育基金會編輯委員會任職。1935年任暨南大學教授。抗日戰爭期間在上海從事進步戲劇運動,是上海劇藝社以及苦幹劇團的中堅。抗戰勝利後,應鄭振鐸之約,與鄭振鐸合編《文藝復興》雜誌,並參與籌建上海實驗戲劇學校(後改名上海戲劇專科學校),任戲劇文學系主任。1954年起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還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全國文聯委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法國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市政協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