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逆時光

(雷子著詩集)

鎖定
《逆時光》是雷子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6年9月。 [4] 
該書彙集了作者多篇詩作,包括《甲骨文·“羌”》《遺失的海子》《寫意三生》《往返天赦山》《色彩的舞蹈》等等。在該書中,雷子以她的悲憫與善良,再次提起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空巢老人贍養這一普遍而沉重的話題。詩人用簡約的語言,對農村真實現狀加以描述,表達一個普通公民的憂慮和擔憂,給讀者心靈較大的衝擊,情感以強烈的震撼。 [1] 
作品名稱
逆時光
作    者
雷子
文學體裁
詩集
字    數
171千字
首版時間
2016年9月

逆時光內容簡介

該書內容涉及生命的追問、歷史、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等。如《祖靈聲紋》述説羌族人民用高山箭竹製作的民間樂器一一羌族口弦,寫人們對它的喜愛,通過它,能“傾聽風鳴的顫音”,能讓“忘情的篝火旋轉虹的彩裙”,音樂舞蹈、篝火皓月,把人們一天的疲憊揮之而去。作者通過一首詩講述一種古老的民族樂器,通過一種民族樂器,抒發一種脈脈温情;這温情之手,是雷子對自己古老民族的撫摸,用適宜的温度和力度,表達對古老民族歷史、燦爛文化、深厚底藴的敬仰和認同,進而熱愛和傳承。 [1]  [5] 

逆時光作品目錄

甲骨文·“羌”
這一站,到大藏寺
魚皮鏡
被海浪撞成骨折的詩
遺失的海子
寫意三生
往返天赦山
色彩的舞蹈
放歌,低吟大西北(組詩)
野桃花
馬背上的雲朵
迎春花
我在荒原
懷中抱月·川貝
自閉之謎
留守兒童
空巢
羌繡
煙雨茂州
掛在眉宇的達古冰山
祖靈聲紋
尾巴相牽,我們去漫步
珊瑚戒指
車神之殤
金川有梨花,千朵醉
西雙版納之戀
太陽鼓
情灑攸樂山
越過天空的火把
倒春寒
拜謁聖典遵義
革命的馬燈
靈魂二十一克
對一枚寶石的遐想
神之光芒,三星堆
生物鐘
湄潭茶海
九九重陽
壁爐前的夢想
又見思思
詩與丹砂
夜讀
彩夢
衣裳的寓言
淺秋
讀秋
阿壩的石頭
時間無齡
厄爾尼諾的警鐘
長江之殤
又到“六一”兒童節
無題的無題
馬鞍戒
記憶之蓮
閃電
拜訪一座城市
六月紅花椒
失眠
生命的漠河
我是汶川的女兒
結痂的閲讀
講述者的春天
口述歷史
樹芽風
爹爹的父親節
關愛“漸凍人”
鰼魚
致友人瑞玲
生命的沙漏
時間的沼澤地
九鼎額際的雪
找個日子發呆
寫給親愛的山微
夢裏的寶寶
湛藍DNA
塵世之外的獨白
透明
夢的N種意向
告密者
清明
語言
失語的冬季
狐仙
盲道
羌之詩神·喜多吉
戰爭殘酷
逆時光五十一行 [4] 

逆時光作品鑑賞

作家和詩人,都有他靈魂紮根的地方,有他精神力量的輸出地;這塊神秘之地,就是故鄉。該書很多作品寫到家鄉,比如《這一站,到大藏寺》《往返天赦山》《煙雨茂州》《掛在眉宇的達古冰山》《金川有梨花,千朵醉》《阿壩的石頭》《我是汶川的女兒》《結痂的閲讀》等。閲讀這些寫家鄉的作品,能品味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進入這種生活的信念。這些作品既有情懷,又有細節,真誠而質樸,深刻而貞烈,比如《留守兒童》:“桌上發黃的奶瓶已沾滿塵埃/蹣跚起步的孩子最先呢喃‘奶奶’/黃昏走近,瘦犬淺吠,老人遲歸/屋檐上詭誡的老貓與碩鼠對峙/它們一聲聲尖叫與放肆的狂飆/從屋樑追到雜亂的廚房外/孩子,歡天喜地的孩子拿着木棍參與這精彩的遊戲/鼻涕開心成一串串氣泡/啪啪的空響終結了一天的守望//孩子,父母心尖上小小的寶貝/暫時的漂泊只為門楣的榮光與生存/外面的外面是千重門綻放的精彩世界/嘆老屋太老,孩子如筍一般鮮嫩/關於父母的概念像神秘的電話鈴聲/從話筒端口出發又在嘟嘟聲裏結束留下無數懸疑//莫名的笑與淚如荒漠上抖落的魚鱗/童年,羌式城堡迷路的曲折迂迴/荒蕪的記憶是貧瘠的山坡渴盼的雨水/留守的孩子,某一天被城市薰染濃郁的父母接走/去一個陌生的城市裏學習競爭與呼吸/彷彿高原的青棵被移植到城市的水泥地//祖母老得似一幅經年的油畫/祖父老得是一台咳壞的拖拉機/歇斯底里的疾病將勞累的身體襲擊/故土難離,不願在兒女們孝心的名義下/在城市的格子裏顛沛流離//將留守作為一種戰略/是一代兩代農民工夢想啓程的步履/把留守孤獨的記憶化成緘默的勇氣/回望故土,百年的老樹站成一件雨衣/即使風雨交加的夜晩/他也會摟你在樹下/容你低聲哭泣”。
德國思想家歌德在《格言和感想集》中感嘆:“逃避這個世界,再沒有比從事藝術更可靠的途徑,而要想與世界緊密相關,也沒有比藝術更有把握的途徑”。文學本來就是棲居着人們心靈活動的文化樣式。可當代很多文字工作者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迷失了方向。但雷子是清醒的,她的筆觸和文字,很多時候就沒有離開過人民羣眾。從《留守兒童》第一節就看出,詩人在長期關注、細微觀察、時刻思考留守兒童問題,用精到的筆觸,精準的語言和詞彙,獨特的視角、滿盈盈的情感,把當代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撫養和教育這一沉重話題躍然紙上:許多院落荒草悽悽、門窗緊閉,許多鄉路,路人稀落、孤影飄搖,偶遇之人,老弱病殘,步履蹣跚,表情木訥。詩人筆下的農村,就是當代很多農村的真實寫照。從第二節開始,詩人寫留守兒童的境況,他們的孤單、落寞、自閉;他們的理想、嚮往、憧憬;他們的期許、期盼、等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緊接着詩人又給這個時代、社會,給很多人又拋出沉重的話題,除留守兒童的撫養和教育,還有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祖母老得似一幅經年的油畫”,“祖父老得是一台咳壞的拖拉機”。即使他們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還要拼盡老命撫養一兩個、甚至三四個孫子。老人老眼昏花、思緒混亂、行動遲緩,不要説教育,就連基本的安全都保證不了。每年留守兒童因為被淹、高處墜落、意外事故導致的死亡、傷殘持續不斷。雷子以她的悲憫與善良,再次提起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空巢老人贍養這一普遍而沉重的話題。寫作和寫詩,就是寫情感、寫情緒,詩人用簡約的語言,對農村真實現狀加以描述,表達一個普通公民的憂慮和擔憂,給讀者心靈較大的衝擊,情感以強烈的震撼。毋庸置疑,這是一首寫現實、寫生活、寫底層、寫農村的詩歌。 [1] 

逆時光作品評價

西南民族大學教授彭超:“雷子2016年出版的詩集《逆時光》較之前的詩歌集,民族國家之愛表達更為熾熱。例如《金川有梨花,千朵醉》關於地理版圖的書寫呈現出鮮明的地方和國家的整體觀,‘在中國的一隅,在四川的眉梢/在阿壩州的臉頰有個叫金川的地方’。再如《戰爭殘酷》中‘國旗輝煌人民如新’的描寫洋溢着鏗鏘豪邁的愛國情懷。” [2] 

逆時光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逆時光》
2016年9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063-9010-1 [4] 

逆時光作者簡介

雷子,本名雷耀瓊,女,1970年出生,羌族,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人。1998年加入四川省作家協會。曾主編報告文學《葉茂長春》,特邀編輯民族文化集成《牛尾羌》。業餘創作二十年,有詩歌、散文、小説、報告文學等六十餘萬字的作品見諸各級報刊。有作品在多類文學賽事中獲得獎項。有作品被譯成英文、日文、朝鮮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等。出版詩集《雪灼》《逆時光》、散文集《天真的夢與羌野的歌》。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