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張五歸山

鎖定
《送張五歸山》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為送友人張諲歸隱而作。作者為友人受到楊國忠的排斥而歸山而感慨,並表明自己有歸隱的意思。全詩語言樸實自然,用筆委婉曲折。
作品名稱
送張五歸山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題    材
送別詩

送張五歸山作品原文

送張五歸山
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1] 

送張五歸山註釋譯文

送張五歸山詞句註釋

⑴張五:張諲,生卒年未詳,排行第五,永嘉(今屬浙江)人。青年時期離家出遊,和王維居於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歷時十餘年。
⑵惆悵: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
⑶攜手:指攜手一同歸隱。
⑷一朝:一時。拂衣:振衣而去。謂歸隱。古代士大夫寬抱大袖,舉止温和,激動或憤激時衣服揮動。“拂衣而去”,從“生氣地揮衣離開”意引申出辭官歸去意。
⑸東山:據《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早年曾辭官隱居會稽之東山,經朝廷屢次徵聘,方從東山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東晉重臣。後因以“東山”為典,指隱居或遊憩之地。這裏指洛陽附近的嵩山,王維和張諲曾一起在那裏隱居過。
⑹幸:希望。荊扉:柴門。
⑺謝官:辭官。
⑻心事:指厭惡昏濁的官場,希望解脱羈絆,一同隱居的心思。 [2]  [3] 

送張五歸山白話譯文

送別您心中滿是惆悵,不知道還要送何人離開。
往日裏我們攜手相伴,一時之間您已辭官歸去。
我在山上也有幾間茅屋,希望能夠灑掃柴門院落。
應當與您一同辭官歸隱,怎麼能違拗自己的心事。 [2] 

送張五歸山創作背景

此詩為王維送友人張諲歸隱而作。當時朝局動盪,小人當道,不少士大夫失望辭官。《舊唐書》記載,楊國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於外。張諲擅長書畫,尤工山水,曾同王維一起隱居嵩山,後來出仕,官刑部員外郎,又與王維同朝,二人互相酬唱,交情很深。他因受到楊國忠的排斥而歸山,王維十分感慨,再次產生歸隱思想,因作此詩。 [2]  [3] 

送張五歸山作品鑑賞

送張五歸山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説“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寫出這一時期王維的舊友多有辭官歸隱者,今天送別張五,説不好明天哪個朋友又要辭官遠去,心中非常難受。一“盡”字極為妙用,送別之時的滿腔惆悵,因這一“盡”字而多了幾許沉甸。“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詩人應該是帶着一份歆羨的心情寫下此詩句的。“攜手”寫出友人和王維的往日友情,“一朝”突出變化之迅速,“拂衣”寫出友人心中的激憤。
詩歌前半部分盡寫詩人送別友人的惆悵與傷感,而長安城裏風雲詭譎也被側面寫出。詩歌下半部分描寫詩人也想像張五一樣,歸隱田園。“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東山茅屋,或許是友人歸隱所在。一個“幸”字,淡了些詩人內心迷茫的霧靄,可喜可慶的是,友人的茅屋還為詩人敞開着,讓他得以有機會清除內心的塵埃。“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最後表明詩人的心跡與志向,直白了當,然一“豈”字又平添了幾許回味。
此詩圍繞送別友人的傷感心境展開描述,而在這些描述中,流露出詩人對時局的失望之情,表現了詩人無限的惆悵,無限的失落。 [2] 

送張五歸山名家點評

南開大學古籍與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鄧安生王維詩選譯》:用筆委婉曲折,飽含了對友人去官的安慰,又表明了自己的懷抱。 [3] 

送張五歸山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5-286
  • 2.    張 晨.王維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131-132
  • 3.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71-72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