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迦薩尼—萊赫米戰爭

鎖定
大馬士革的阿拉伯人的迦薩尼王國為拜佔廷的屬國,而巴比倫的萊赫米王國又是波斯的屬國。在拜佔廷和波斯的挑動下,兩國之間戰火不息。529年,迦薩尼國王哈里斯五世擊敗萊赫米國王孟迪爾三世。約544年,孟迪爾三世將哈里斯五世之子俘虜,作為犧牲祭神。10年後,哈里斯五世在肯奈斯林打敗萊赫米,殺死孟迪爾三世。580年,哈里斯之子孟迪爾對萊赫米發動猛烈進攻,焚燬萊赫米首都希拉城。 [1] 
中文名
迦薩尼-萊赫米戰爭
發生地點
中東

迦薩尼—萊赫米戰爭歷史背景

迦薩尼王國(參見詞條:加薩尼王國)和萊赫米王國(參見詞條:萊赫米王朝)都是在今敍利亞伊拉克地區的阿拉伯遊牧國家。他們是古代南部阿拉伯的後裔,屬於艾史特部族(Al-Azd)。艾史特部族屬於卡赫坦阿拉伯人(Qahtanite)的一支,原本居住在希木葉爾(今也門)一帶,後來因馬裏卜水壩的崩潰,田園荒廢,於是從也門遷徙至阿拉伯半島以北地區。作為遊牧國家,兩國之間本就有衝突。
當時,在中東相互敵對的東羅馬帝國薩珊帝國都在試圖爭取阿拉伯人,可是由於地理的原因,他們都沒有辦法完全征服在沙漠中游牧的貝都因人,因而只能滿足於羈縻統治,開始通過外交和金錢控制阿拉伯部落,支持邊境地區的阿拉伯人部落建立附庸國,以之作為向對方發起進攻的橋頭堡和緩衝帶;更為重要的是,利用它們抵禦來自阿拉伯沙漠中的貝都因遊牧民,保持邊境城市的安全。公元五、六世紀,兩國分別成為東羅馬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的附庸,相互之間戰爭頻仍。

迦薩尼—萊赫米戰爭戰爭經過

東羅馬和波斯兩國在546年議和,但是他們的阿拉伯附庸之間繼續作戰。544年前後,加薩尼和萊赫米兩國在戴克裏先要塞羣(Strata Diocletiana)附近拉鋸,萊赫米國王孟迪爾三世俘虜了加薩尼國王哈里斯五世(希臘語:Arethas;阿拉伯語:Harith V。約529~569年在位)的兒子,把他當作犧牲獻給歐薩女神。554年6月,哈里斯在肯奈斯林地區(Qinnasrin,今敍利亞阿勒頗西南)的一次戰役中殺死了孟迪爾三世,並在與萊赫米人綿延數十年的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戰役在阿拉伯詩歌中被稱為哈麗梅之役(Battle of Halima),因為哈里斯的女兒哈麗梅親手給加薩尼的百名敢死隊員撒香水,並且給他們穿上鎧甲,加上白麻布的壽衣。哈里斯的長子哲伯萊在此役中戰死。
萊赫米人在哈里斯去世後頻頻舉兵襲擾加薩尼王國。570年,哈里斯五世的兒子孟迪爾三世(Mundhir III)出兵迎戰,打敗了萊赫米軍隊。但隨後萊赫米人在加薩尼人和拜占庭人發生衝突時再次乘虛而入,佔據了敍利亞大片地區。580年,加薩尼軍隊攻入萊赫米首都希拉城,大肆擄掠,並放火焚燬了城中的許多建築物,使萊赫米國遭受了慘重損失。

迦薩尼—萊赫米戰爭戰爭結果

584年,加薩尼王國統領黎凡特各個阿拉伯部落的權力被東羅馬皇帝收回,此後直到602年萊赫米王國被波斯徹底吞併為止,兩國之間都沒有大規模的戰爭了。
參考資料
  • 1.    陳顯泗主編.《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湖南出版社,1992年12月:第3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