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辟雍碑

鎖定
《辟雍碑》是刊刻於西晉咸寧四年(278年)十月的一方碑刻,全稱“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大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又稱“皇帝三臨辟雍碑”等,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位於河南洛陽伊濱區佃莊鎮東大郊村。 [1-2] 
《辟雍碑》高322釐米,寬110釐米,厚30釐米,圍繞碑首正、側面雕有龍紋圖案,碑座刻有孔子及其弟子等八個人像,額題“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大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23字。碑陽30行,每行55字,記述晉武帝司馬炎設立學官、興辦太學、親臨辟雍視察講演以及皇太子司馬衷再次蒞臨之事,並追述了西晉國的歷史,稱頌司馬炎的才略。碑陰刻有學官(如太常散騎)、教職員(如博士、助教、主事、司成)、學生(分禮生、弟子、門人、散生、寄學)400餘人的郡籍、姓名。書法上,其筆勢遒勁有力,結構嚴謹,造型莊重,收放自如。 [2] 
中文名
辟雍碑
創作年代
西晉
全    稱
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大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
別    稱
皇帝三臨辟雍碑等
書法類型
隸書
規    格
高322釐米,寬110釐米,厚30釐米
現藏地
河南洛陽伊濱區佃莊鎮東大郊村

辟雍碑碑刻內容

碑陽
(碑額)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大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頌┘
曰昔在先代,肇開文教。殊風至化,發跡乎黃唐;備物致用,具體於三代。歷自列闢,廢興存亡,降於秦漢。雖開國立統,而皇道不融,帝典闕而未┘備,王綱有所不張。累世彌久,有由來矣。至於大晉龍興,當魏氏多難,而天命未壹,豪傑𧆞爭,三方分崩。實賴┘宣皇帝風沐雨,經營宇內。是時正𦙚未加於華陽,王教不被於江表。西嵎㧊㨭,揚越內侵。戎車屢駕,抑有不暇。雖誕敷神武,光被四海,流風邁化,┘惠懷棃元,而未遑治定之制,儒道不得並時而施。至於┘文皇帝,方寇負固,猶未軄,左提右挈,虔劉邊陲。乃振威域外,蕩定梁益。西域既𣧠,遂眷東顧。文告江裔,為百姓請命。南蠻順軌,革面款附。九服混┘同,聲教無。彭濮肅慎,織皮卞服之夷,楛矢石弩齒革大龜之獻,莫不和會王庭,屈𣍿納贄。戎夏既泰,九域無事,儒術久替,古典未隆,乃興道┘教,熙帝載。廓開大學,廣延羣生。天下鱗萃,遠方慕訓。東越於海,西及流沙,並時集至,萬有餘人。暨┘聖上踐祚,崇光前軌。闡五帝之絕業,邁三代之弘風。敦禮明化,庠序為先。乃遣相國長史東萊侯史光、主薄東萊劉毅,奉詔詣學,延博士,會學生,┘諮詢讜言。又下丙辰詔書,興行古禮,備其噐服。太常樂安亭侯琅耶諸葛緒、博士祭酒騎都尉濟南劉熹、博士亰段溥考合儀制,述造絃歌。泰┘始三年十月,始行鄉飲酒、鄉射禮。馬、鄭、王三家之義,並時而施。然後罍樽列於公堂,俎豆陳於庭階。鄉縣之樂設,百拜之儀陳。縉紳之士,始覩𢯇┘讓之莭,金石之音。六年正月,熹、溥䓁又奏行大射禮。乃抗大侯,設泮縣,用《肆夏》,歌《騶虞》。邦君之制,於是而顯。其年十月行鄉飲酒禮。┘皇帝躬臨幸之,正法服,負黼扆,延王公卿士,博士助教,治禮掌故。弟子門人,鹹在列位,莫不被文相德,祗服憲度。穆穆焉,濟濟焉,搶搶焉,禮行樂奏。┘詔曰:“羣生勤學務禮,尊脩舊典,朕甚嘉之。”遂斑饗大燕,上下鹹周。三家之禮,庭肆終日。既而錫寺卿、丞、博士、治禮學生,下至樂工,束帛幬巾,各有䓁┘差。厚施豐備,人知所勸。宇內承風,莫不景慕。於時方國貢使,及報塞入獻之戎,倍於海外者,蓋萬數。若夫耆老嘔嘆於邑裏,士女抃舞於郊畛。┘歌詠昇平之謠,諮嗟大同之慶。布濩流衍,充塞四嵎。飛英聲騰,茂實足盈天地而冒六合矣。咸寧三年,太常脩陽子、平原劉寔命博士京段┘暢、漁陽崔豹講肆大禮。冬十一月行鄉飲酒禮。四年二月,行大射禮於辟雍。┘皇太子聖德光茂,敦悦墳素,斟酌道德之原,探賾仁義之藪,遊心遠覽,研精好古,務崇國典,協時雍。乃與大保、侍中、大尉魯公充,大傅、侍中、司空┘齊王攸,詹事、給事中、光祿大夫、關內侯珧,及百辟卿士,同升辟雍,親臨禮樂。降儲尊之貴,敦齒讓之制。𠷎諮軌憲,敷納話言。堂列不臣之客,庭延┘布衣之賓。𦂝柔學徒,接引眾心。温温其仁,冀冀其恭。故夫洪烈之美,可述而不可及;模之格,可行而不可階。是髦士駿奔,華夏響臻。𦂝熙聖┘緒,光融至化。儀形萬國,作孚四方。盛德大業,於斯為美。於是學徒沐浴純澤,承風感化。伏膺詠歎,不知手之舞之。乃相與言曰:“蓋享帝王之位者,┘必有則天之象;成厚載之功者,必建不朽之業。是順應交泰,莫崇乎三皇,開物興務,罔隆於五帝,前聖之所歸美,永守鴻名,常為稱旹,惟斯而┘已。然夫品物鹹享,廣被為貴;天下化成,同風為大。光於前人,可得䔍述者,鮮矣。觀今變通之苻,典模之則,順天承運,肇造區域,則虞夏之烈┘也;建皇極之中,恢配天之範,則羲農之略也;韜威邁德,樹之風聲,則湯武之軌也;闡化本,垂道綱,則宣尼之教也;兼六代之美跡,苞七聖之遐蹤,┘魏魏蕩蕩,大晉是其也已。在昔先葉,德化可述,儀形可像,皆發之於雅頌,播之於金石。故使風流長存,暉光不隧。且古詩之興,採遊僮之歌,收牧┘豎之謠。今遇不世之運,被覆燾之施,豈無風人之作,奚斯之制哉?”於是禮生守坊,寄學散生,乃共刊金石,贊述洪羙。遂作頌曰:┘悠悠皇羲,承天作帝。幽贊神明,觀象天地。三墳五典,八索九𠀌。發源在昔,邁茲請流。大道𨹧遲,質文推移。樸散為噐,醇澆為漓。降遝三代,世䔍軌┘儀。鬱郁之羙,莫尚於斯。六國縱橫,禮樂消亡。秦焚其緒,漢未之詳。鑠哉皇代,時惟大晉。龍飛革命,天應人順。敷演彝倫,亮採賢儁。神化罔極,風翔┘雨潤。眀眀大子,玄覽惟聰。遊心六藝,再臨辟雍。光光翠華,騤騤六龍。百辟雲集,卿士率從。儒林在位,爰暨生童。升降有序,行過乎恭。祗奉聖敬,曠┘若發矇。玄冥司節,饗飲嘉賓。大射之儀,講於元春。執弓鷹揚,百拜逡巡。金石迭奏,兩禮並陳。容服猗猗,宴斌斌。德感庶類,洪恩豐沛。東漸西被,┘𦙚南式賴。遂作頌聲,永垂萬世。┘
咸寧四年十月廿日立。┘ [3] 
碑陰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第六列
第七列
第八列
第九列
第十列

助教中郎夏□□□□□
禮生北□公沙濡陳寶
禮生陳留朱莫徽永
禮生濟北竇武始伯
禮生常山樊奕熙元
弟子渤海程莠伯苗
弟子樂𨹧□恪元恭
散生西□□□□□
弟子□□□□□□

治禮議郎魯國孔胤宗羽
禮生安平張根季木
禮生始平陳晏子嬰
禮生中山□峻季嶷
禮生安平翟遵偉卿
弟子勃海樊商廣音
弟子城陽淳于恢昭裕
散生西平衞鮮世明
弟子平原王琳欽□

治禮議郎太原□會忠宣
禮生平原張范陽元
禮生東□許榮初松
禮生勃海張□伯申
禮生□□劉□玄彥
弟子勃海李語□□
弟子城陽□振明
散生西平□琨允先
弟子勃海程賢

治禮議郎河南陳嚴敞平
禮生熒陽張斌長敍
禮生河間束鄉芬子
禮生濟𠀌顏朗長舒
禮生陽平張倫廷行
弟子勃海孫儀令宗
弟子城陽侍其□元□
散生西平鞠仁仲興
弟子勃海韓嗣偉宗

治禮郎中濟北戴瓘公孝
禮生陳國汝承慎宗
禮生頓𠀌邵林應龍
禮生濮陽□正元平
禮生高陽馬宗巨仲
弟子勃海陶衝
弟子琅邪盧權良伯
散生西平麴昆巨明
弟子平原言贊奉國

治禮中郎勃海王誕承宗
禮生河南路雄元生
禮生齊國薛雲元叔
禮生鉅鹿馮弼不韋
禮生遼西韓瑗偉琚
寄學悟位陽平劉雄儁英
弟子彭城紀瑾季偉
弟子樂𨹧李慎□□
弟子平原傅濯彥叔

治禮舍人趙國耿𨹧煒發
禮生汲郡李啓肇陽
禮生濟南梁𠀌龍士玄
禮生廣平李延叔儒
禮生安平石超始儁
弟子踢平解種休徵
弟子沛國傅康德初
散生西平衞深少明
弟子平原李恭令和

治禮軍謀掾樂安孫優泰元
禮生濟北謝偉道元
禮生南陽孫歆預棆
禮生廣平張景叔平
禮生勃海祁務雍初
弟子頓𠀌張宣子叔
國子都講汝陰謝韶南伯
散生西平蟜祈玄龍
弟子趙國張允國元

治禮軍謀掾東海戴珎瑋琦
禮生勃海張蒨季載
禮生常山邵和衡□
禮生廣平張孜孔文
禮生趙郡解慶長雲
弟子常山張詠元才
弟子汝陰龍運孔機
散生西平衞直正平
弟子濟南孟雄叔才
太常脩陽子平原劉寔子直
大學吏舍人齊國徐龍伯
禮生遼西路融稚明
禮生梁國吳穆孝韶
禮生漁陽徐雲叔桃
禮生襄城宋松孔休
弟子常山趙倫曼英
弟子梁國王恂元淑
散生西平麴康休祖
寄學中山張俊洪元
散騎常侍博士祭酒潁川庾純謀甫
大學吏軍謀陳留帥囿邵虎
禮生清河夏頎
禮生河南左閎伯予
禮生鉅鹿張慎伯林
右王鄉飲酒禮生
弟子章武孫昌元時
弟子魯國脅施初伯
散生西平衞其令章
弟子高陽元裕宗舒
散騎常侍博士甄城公譙國曺志允恭
都講汝南南馗泰賓
禮生襄城王羕公興
禮生北海鄧明朱
禮生高平司鹹景璜
掌故熒陽傅宣孝周
國子司業陳留董康興元
弟子穎川張顥休明
散生西平郭豐文盛
弟子北海杜調稚休
大常丞陽𠀌男譙國蔣林永元
主事樂平段幹琰伯
禮生趙郡王察長理
禮生廣平馬信長明
禮生汝南孫恢宏熙
弟子汲郡王洪孔範
弟子陳留崔誕景舒
弟子汝陰鄭穆季恭
散生西平彭泰文平
弟子趙國靳常景宗
高功博士中山張靖彥貞
禮生平原邴悝梁緒
禮生陽平馬權長玄
禮生勃海李彥景林
禮生廣平閻乂佐冶
弟子汲郡焦胤□嗣
弟子陳留馮徽賢先
弟子新平李琛玄舒
散生西平孫術孔儒
弟子趙國石鸞龍伯
典行鄭大射禮博士亰兆段暢永弘
禮生燕國鮮于迼長元
禮生平原趙斌長元
禮生樂𨹧宋□叔龍
禮生安平劉林元徵
弟子河東上官楨德干
弟子陳留吳基茂初
弟子亰王適元始
散生西平楊欽仲明
弟子趙國張餘玄波
典行王鄉飲禮博士漁陽崔豹正雄
禮生泰山劉昇休龍
禮生天水王獻祖文
禮生汝陽夏榮季原
禮生高陽王濬琳潛
弟子河東上官雄季幹
弟子陳留胡慮顯思
弟子馮翊楊殷泰宗
散生西平馬菅玄仲
弟子趙國張恆季龍
博士東郡周暘彥春
禮生安平張智承謀
禮生勃海程碩令儒
禮生趙郡趙亰叔武
禮生魯國於茂延先
弟子平陽相里揮茂英
國子司成陳留焦岐宣周
弟子遼東狼休子脩
弟子清河卞曾正子
弟子亰楊袞元謀
博士新興秦秀玄良
禮生平原徐豐茂元
禮生遼西韓逢景時
禮生上黨程李玄
禮生廣平李宏季仲
弟子弘農許鮑延叔
弟子高平翟洪長業
弟子遼東昊頵令伯
散生西平楊達顯通
弟子亰劉純仲賢
博士亰兆杜琬文琰
禮生魚陽王如顯元
禮生代郡張龍仕沫
禮生常山邱兆宗林
禮生東莞鍾驤延秋
都將河間李奧淵衝
主事高平夏茂季倫
弟子武都王璆宏琳
散生西平麴崇巨元
弟子大原常烈公舒
博士東莞孫毓休朗
禮生安平王蹈景叔
禮生廣漢楊綜宗元
禮生河間劉汰休叔
禮生鉅鹿馬龕始平
弟子清河牟徵允休
弟子高平江榮初玄
散生西海陳恭元起
散生西平王初長髮
弟子扶風段奉叔時
博士梁國項棐建政
禮生河間劉振君初
禮生安平李默道玄
禮生襄城路長元
平禮生勃海王嗣承祖
弟子清河成寂君孫
弟子高平王劭士南
散生西海陳基元聲
散生西平衞斐儁雄
弟子鉅鹿馮撟不遺
博士亰兆韋永元舉
禮生高平傅宣玄宗
禮生樂𨹧王湛玄升
禮生高陽劉春休先
禮生廣平趙庸元休
弟子清河邢儁文英
弟子濟北萊嘉世宏
散生西海鄭嵩申伯
散生西平田敷威國
弟子清河郭羆世租
博士平原宋昌茂初
禮生樂安樂式泰儀
禮生東萊季登長春
禮生穎川蓱季良
禮生趙郡宋康玄虎
弟子清河孟珪偉璋
弟子東郡伏歆舒伯
散生西域朱喬尚建
散生西平田法長則
弟子鉅鹿馬銓令忠
博士陳國謝衡德平
禮生陳留□睢少先
禮生漁陽王震世雲
禮生大原張龍延龜
禮生平原王緯□先
弟子安平李擢延宗
弟子泰山王揚宣叔
散生西域王邁世光
散生西平𠀌宮默叔治
弟子平原邢稚延季

禮生趙郡□超士儁
禮生勃海王潛處英
禮生陳留張孜士英
禮生清河單□稚元
弟子安平李該道休
弟子任城孫造士玄
散生西域槐景大卿
散生西平楊敷公演
弟子高陽韓羆稚休

禮生安平王□宏道
禮生安平吳洪正翌
禮生穎川公孫替國安
禮生陽平樂宗國嗣
弟子安平崔柔士援
弟子東平曺尚次先
散生金城馬林伯儒
散生西平郭平叔直
弟子安平崔景令逸

禮生平原言輔宣世
禮生高平李初長始
禮生上黨李淵志元
禮生高陽韓徵休譽
弟子安平張隨士世
弟子平原榮深淵衝
散生金城淳于□顯□
散生西平馬達文伯
弟子平原邴頵康伯

禮生安樂孫汰初摧
禮生陳國戴祈恭先
禮生平原杜昊元夏
禮生穎川呂札穎季
弟子安平馬臨世長
弟子平原西門佩士容
散生金城竇震伯宗
弟子廣平王建宏基
弟子平原王述稚舒

禮生陳國陳博政平
禮生穎川湏奉正元
禮生任城唐乾叔元
禮生常山王璠長思
弟子安平趙烈靈基
弟子平原杜頎長旗
散生金城竇良脩伯
寄學樂𨹧崇翼長基
弟子平原榮琦士仲

禮生安平李軼泰宗
禮生濟北淳于榮長暉
禮生大原程瑤始宗
禮生遼西范進令機
弟子安平董超士營
弟子平原縣仁德光
散生金城毛祉偉道
弟子平原王忠初正
弟子平原西門開源膚

禮生鉅鹿董膺季龍
禮生中山王淮季休
禮生魏郡李璋延明
禮生平原張則叔行
弟子廣平竇衡叔淵
弟子平原王紹方伯
散生金城毛條偉達
禮生趙郡趙粲叔烈
弟子河內樂邵長玄

禮生高平代綽處仲
禮生鉅鹿房元苐伯
禮生樂𨹧閭𠀌邦休基
禮生廣平閻義令叔
弟子廣平張誠叔休
弟子平原孟胤玄嗣
散生金城□稱宣衡
弟子平原王嘉士賓
弟子濟陰華徵子獻

禮生江夏王甫季和
禮生濟南□宏君休
禮生中山張輦國舉
禮生汲郡梁琦彥思
弟子廣平高愷巨□
弟子東萊唐陽令春
散生金城張立子木
弟子濟南宋宗長南
弟子河間張鸞元鳳

禮生樂安董閎泰機
禮生濟南李訓洪休
右鄭大射禮生
禮生趙郡苗謐公𠐁
國子主事廣平高盛巨謀
弟子濟南彭祈叔謀
散生金城淳于文顯□
弟子勃海歐陽□益茂
弟子河間東鄉亨令□

禮生義陽韓儉彥恭
禮生平□馮怡洪弈
都講平原韓格始儒
禮生代郡董奭叔開
國子司成廣平眼隨玄時
弟子濟南梁少熊□
散生敦煌馬訓子道
弟子平原範宣伯海
弟子東莞王乂叔康

禮生高平李始長蘭
禮生陳留史肈季初
主事樂安王穎延武
禮生中山張蘭季時
弟子鉅鹿霍□友林
弟子濟南用紹世
散生敦煌蓋壺思文
弟子平原許盛長休
弟子魏郡王亢延寶

禮生中山孫潛仲龍
禮生沛國劉烈公休
禮生高平鄭岐士伯
禮生扶風段敦文厚
弟子鉅鹿賈餘允桓
弟子北海後爽世高
散生敦煌竇蟠鴻舉
弟子平原劉旂萬能
寄學濟陰董原休安

禮生廣平趙整文脩
禮生東䒹徐輿長權
禮生高陽劉沈彥靜
禮生樂安廉𠐁令遠
弟子中山張遵德舉
弟子北海吳選乾儁
散生敦煌田絢□蘭
弟子平原楊淮稚叔
禮生高平費眀孝開

禮生范陽酈夏□仁
禮生趙郡解肈長倫
禮生濟北丁洪靜元
禮生汝南黃景伯龍
弟子中山趙卓初季
弟子樂安國悝廣兄
散生敦煌馬斌世義
弟子平原孫琩禮才
弟子河南推翌令孫

禮生陽平毛林甫
禮生勃海孫𨹧七幹
禮生平原楊儁允叔
禮生河東姚雲叔龍
弟子高陽王絲世綸
弟子樂安王紹成叔
散生敦煌孟祈長休
弟子清河聶淶偉重
弟子清河單種長□

禮生平原王□道元
禮生清河孫鋒穎伯
禮生中山楊曾宗元
禮生梁國夏侯珎元初
弟子高陽齊遊偉龍
弟子樂安車度世文
散生西平田通元奡
弟子平原言坦傳世
弟子趙國李遊令之

禮生頓𠀌吳霄道明
禮生東海周震子彥
禮生汝陰陳正士宏
禮生高平尹□季璋
弟子高陽劉開宗明
弟子樂安接禮
散生西平鞠□
弟子勃海□□□□
弟□□□□□□□ [3]  [4] 


……
禮生范陽高權宗元
禮生□□□□□□
□□□□□□□玉
弟子樂安王輿世林



(説明:□,表示一個無法確認的字;加粗,表示碑作異體;……,表示若干個無法確認的字;┘,表示分行。)

辟雍碑創作背景

曹魏末年,皇室衰微,大權完全落入司馬昭之手。曹魏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繼任相國、晉王,不久代魏稱帝,史稱晉武帝。在篡奪帝位後,為了籠絡人心,鞏固自己的統治,司馬炎在加強門閥制度、大封宗室的同時,又竭力拉攏文人士子,以使他們為自己效力。 [5]  據碑文記載,西晉泰始三年(267年)至西晉咸寧四年(278年)間共舉辦了五次與學制有關的禮儀活動,依次是:①西晉泰始三年(267年)十月,行鄉飲酒、鄉射禮;②西晉泰始六年(270年)正月,奏行大射禮;③西晉泰始六年(270年)十月,行鄉飲酒禮;④西晉咸寧三年(277年)十一月,行鄉飲酒禮;⑤西晉咸寧四年(278年)二月,行大射禮。西晉泰始年間舉行的三次中,司馬炎參加了西晉泰始六年(270年)十月舉行的第三次;西晉咸寧年間舉行的兩次中,皇太子司馬衷參加了西晉咸寧四年(278年)二月第二次。 [6]  司馬炎的關懷,使一些趨炎附勢的文人學子備受感動。儘管西晉繼承了曹魏的碑禁之令,但是那些趨炎附勢者還是獲得司馬炎的首肯,為頌揚皇帝崇尚儒學的盛德而於西晉咸寧四年(278年)十月刻立了《辟雍碑》。 [5]  [7] 

辟雍碑藝術鑑賞

書法上,《辟雍碑》的法度較為嚴整而統一。其筆畫起收多方筆,橫畫平正為主,時有斜畫,波磔分明而略有變化,捺畫及波鈎秀逸而近楷書,撇筆轉鋒而出顯靈動,點筆多形態並出鋒,總體上極講求提按結合之法,一字之中,一行之內,筆畫的精細變化、動靜變化錯落有致,如第二行“豪”字最上一橫畫起筆落筆處都在強調、加重用筆的力度,很有一波三折的起伏感,而中間部分的長橫畫末端向下折時,先輕輕提起,再向下折去,有一種筆斷意連的感覺。其結體端莊,布白勻稱,略呈扁形,筆畫間求呼應,部首間求緊湊,部分字結體別緻,如第十五行“騰”字特別誇大了“馬”部的體形,同時加重了“月”旁的用筆重量,因而無失衡感;第二十三行“羲”字的寫法是“義”字下加一“𠔃”字,而“𠔃”字下部的豎彎勾書寫得很大,增加了許多疏朗感。但部分字結體不成熟,既無隸書的古樸沉穩,又無楷書的秀美靈動,如“累”字、“綱”字、“帝”字、“經”字、“風”字等。其章法齊整,近一般漢碑。 [8-9] 

辟雍碑作品評價

近代考古學家羅振玉:此碑出,遂為傳世晉碑之冠。(《石交錄·卷二》) [4] 
近代古文獻學家餘嘉錫:其字畫挺勁朴茂,有《上尊號奏》《受禪表》遺意,與《曹真》《王基》等碑尤為相近而稍遜共厚重,唐人分體即從此出。(《中國書法篆刻鑑賞辭典》) [10]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玉池:其字沉着飄逸,氣勢寬博雄偉,雖也帶有—般魏晉碑刻整嚴的特點,但比那些碑刻結體更加活潑,用筆也更富於變化。羅振玉稱此碑為晉碑第一,不是沒有道理的。(《中國書畫鑑賞辭典》) [11] 
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葛鴻楨:此碑字體結構方正,比漢隸在結構上更向楷書走近。但用筆大體上保留了漢隸的特點;尤其是左波右挑,長橫仍作波磔,“八”腳仍作分勢等等。起筆方法漸改隸書的“逆入”法,而變成橫劃直落筆,豎筆斜落。這一改革較漢隸寫法更為便利,並將經此導向楷書。這種糅雜楷法的正方形隸書,成為“唐隸”的先導。(《中國書法篆刻鑑賞辭典》) [10] 
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員湯淑君:碑文用晉隸書寫,其特點是比較靈活,似用一種扁筆書寫,這對探討書法藝術極有參考價值。(《西晉辟雍碑》) [7] 

辟雍碑歷史傳承

民國二十年(1931年),《辟雍碑》出土於今河南洛陽伊濱區佃莊鎮東大郊村。 [2]  1963年6月20日,《辟雍碑》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7]  [12]  1971年,碑座被發現。之後,村民在村南筑室圍牆進行全面封閉性保護。 [2]  1996年11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將《辟雍碑》歸入漢魏洛陽故城(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參考資料
  • 1.    沈維進.中國石刻簡介(十)[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14(10):34-35.
  • 2.    文化佃莊——辟雍碑篇 - 工作動態  .洛陽市文物局.2020-05-28[引用日期2021-01-30]
  • 3.    毛遠明 編著.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二冊)[M].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12月第1版:267-274.
  • 4.    羅振玉 著;羅繼祖 主編.雪堂所藏古器物圖説(外九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227-258.
  • 5.    金其楨 著.中國碑文化[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201-202.
  • 6.    李檣 著.杞芳堂讀碑記[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01月第1版:181-183.
  • 7.    湯淑君.西晉辟雍碑[J].中原文物,1993(3):114.
  • 8.    張又棟 編著.書法創作大典·隸書卷[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137.
  • 9.    宗鳴安 著.碑帖收藏與研究[M].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241-244.
  • 10.    王玉池 主編.中國書法篆刻鑑賞辭典[M].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214-215.
  • 11.    郎紹君,蔡星儀,王玉池,水天中,王瀧 主編.中國書畫鑑賞辭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1322-1323.
  • 12.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河南省文物局.2006-11-14[引用日期2021-01-30]
  • 13.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2014-07-21[引用日期2021-01-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