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轉心瓶

鎖定
轉心瓶是中國陶瓷藝術的珍品。屬於清代創制的一種瓶式。在一個鏤孔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上繪各種紋樣。轉“轉心瓶”瓶體由內瓶、外瓶、底座分別燒製組成。內瓶上部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裝飾繪畫,有四季景物、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等。動內瓶時,通過外瓶的鏤孔,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猶如走馬燈
中文名
轉心瓶
創作年代
元清時期
產品性質
景泰藍產品
製作工藝
燒製
類    型
名貴藝術品

目錄

轉心瓶釋義

轉瓶,顧名思義為可以轉動的瓶子,即在一個瓶內,套裝另外一個瓶子,外瓶和內瓶均有畫面,外瓶一般鏤空,可以通過外瓶和內瓶的轉動看到不同的畫面。它分為轉心瓶和轉體瓶兩種形式,內瓶可以轉動的叫轉心瓶,外瓶可以轉動的,就叫轉體瓶。
許之衡在其名作《飲流齋説瓷》中記載,“瓶之腹玲瓏剔透,瓶內更有一瓶兼能轉動,若是者,名曰‘轉心’,乃內府珍裳殊品也”。2011年,一件乾隆時期的琺琅彩“吉慶有餘”轉心瓶曾經以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轉心瓶的價值可見一斑。
圖1 乾隆雕龍轉心瓶 圖1 乾隆雕龍轉心瓶
乾隆時期的黃釉爬花雕龍轉心瓶(如圖1),高44.35釐米、中徑5.5釐米、底徑13.5釐米。在黃釉的背景下,雕刻有層層纏枝花朵。在腹部花朵之上,有一條張牙舞爪、騰雲駕霧的龍,龍呈紅色,鱗片和條紋畢現。畫面繁複而不雜亂,瀰漫着花香,又透露出皇族的威嚴,簡直巧奪天工,美豔非常。這般的技藝,加上黃色以及騰飛的巨龍,可以判定是宮廷之物無疑,平常百姓人家是與之無緣的。瓶的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的字樣,説明該瓶製作於轉瓶的鼎盛時期———乾隆時期。只不過,本瓶外瓶不是鏤空雕刻,不能轉出畫面。

轉心瓶製作

轉瓶的製作難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製成雞心狀的鈕,把內瓶的底心做成雞心狀的槽,鈕和槽要絕對吻合。尤其是要考慮外瓶和內瓶的乾燥率,以及掌握好燒成後的收縮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鈕和槽不吻合的話,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費。所以,製作轉瓶的代價十分大,往往是“百裏挑一”。不過,“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都是供給宮廷的東西,取悦皇帝之用,自然是不計成本的。 [1] 

轉心瓶發展

轉心瓶是景泰藍產品中的一種,源於元清時期,是一種將各種顏色的琺琅附在銅胎或是紫銅胎上,燒製而成的瑰麗多彩的。元朝時期疆土遼闊,與阿拉伯地區交往頻繁,發明於西亞細亞的琺琅飾品便從當時傳入我國。明景泰年間,由於政府的重視,琺琅的製作工藝日趨成熟尤其是藍釉料有了新的突破。經過工匠的吸收和改進,成為獨具特色的琺琅藝術——景泰藍。
到了清朝,景泰藍的製作工藝和地位更是達到了頂峯。康熙十九年,武英殿、養心殿設立造辦處;康熙五十七年,武英殿“琺琅作”改歸養心殿專門製造宮廷專業器物,從此景泰藍的等級上升到了頂峯。
現代泰和坊景泰藍中國景泰藍私人定製品牌秉承傳統,守正出奇,如今景泰藍在中國的發展更加受人矚目。北京泰和正信工藝品有限公司作為立志打造中國景泰藍行業領軍企業,自建立伊始就以傳承中國傳統工藝,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傳統手工藝為已任,是業內經營理念先進、獨到,設計能力強,集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中國景泰藍私人定製企業。聚集了眾多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在京設立景泰藍生產基地,其產品系列包含了景泰藍行業大師精品、獲獎作品、典藏系列、故宮高仿等精品。
圖2 黃地粉彩鏤空干支字象耳轉心瓶 圖2 黃地粉彩鏤空干支字象耳轉心瓶

轉心瓶結構

轉心瓶是通過子母榫鉚結構把內外瓶結合在一起,且內瓶可以轉動的觀賞用瓶。乾隆時除生產有轉達心瓶外,還生產有轉體瓶,二者的差別是轉達心瓶以內瓶轉動為特徵,而轉體瓶則以套在外面的瓶轉動為特點。一般情況下外瓶或套瓶多有鏤孔,內瓶則繪有各種內容的開光圖案,在轉動時可以透過鏤孔看到內瓶上的內容。有的在以套瓶與外瓶壁上繪製可以搭配成組的分體圖案,也有書干支字相配記月日者。由於內外瓶分體,所以在燒造時採用分體單燒的辦法,內外瓶相接合的地方和榫鉚處為素胎。圖2為:黃地粉彩鏤空干支字象耳轉心瓶。(乾隆年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