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輪(拼音:lú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3]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古字形從車,侖聲。一説,侖兼表義。“輪”本義指車輪,是車輛上能轉動的圓形部件;引申泛指像輪子的東西。又引申指依次接替做事。作量詞時,用來修飾輪狀事物或循環的事物。 [13] 
中文名
拼    音
lún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LWXN [1] 
倉    頡
KQOP [1] 
鄭    碼
HEOR [1] 
筆    順
橫、撇折、豎、提、撇、捺、撇、豎彎鈎
字    級
一級(編號:1061) [3] 
平水韻
上平聲·十一真 [4] 
總筆畫
4+4
四角碼
4851₂ [1] 
統一碼
8F6E [1] 
注音字母
ㄌㄨㄣˊ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造字法
形聲字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輪”通常被認為是形聲字,其小篆字形作圖1,左“車(車)”右“侖(侖)”。其中“”字作形符,表示跟車子有關;“輪”字右邊的“侖”作聲旁指示讀音。 [13]  而清代學者段玉裁認為“侖”兼有表義作用。“侖”代表“條理、次第”之義。從構成上説,車輪子是一個大圓圈,為了支撐重壓,在大圈內用一根根直棍按次序排列,一端繞圓圈分部均勻地散開,另一端集中到車軸部位,這叫“車幅”,指由中心輻射出去。因車輻是按規律排列的,所以古人用“侖”字作“輪”字的聲符並會意。 [8] 
隸書(圖2、3、4)、楷書的字形由小篆演變而來,寫作“輪”,現簡化為“輪”。
“輪”的本義表示車輪。在後世的使用中,人們又根據車輪的形狀和功能賦予了“輪”字更豐富的意義。
“車輪”意義經過擴展,就成了各種輪子的泛稱,如:飛輪,滑輪,齒輪,等等。在現代社會,凡車輛或機械上能旋轉的圓形部件通常都可以稱為“輪子”。“輪”又常用來形容某些像輪子的東西,如:日輪、月輪、光輪、年輪,等等。日月的晝夜更替正如車輪一樣在不停地旋轉,每天東昇西落、週而復始,所以“輪”又有更替、輪流之意。
“輪”還可做量詞,取“輪”圓的外形和旋轉的性質,如一輪紅日,年齡比某人大一輪。還有次數、遍數的意思,如衝一輪茶、敬一輪酒等。
“江輪、客輪、貨輪、輪渡”中的“輪”是指“輪船”,凡以機器推進的船統稱為“輪船”。之所以叫“輪船”,是因為最初的輪船是利用明輪推動船體前進的。而現代船舶的動力裝置也還稱為“輪機”。 [13] 

漢字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lún
名詞
輪子,車輛或機械上能旋轉的圓形部件
wheel
《周禮‧考工記序》:“凡察車之道,必自載於地者始也,是故察車自輪始。”
漢·馮衍《車銘》:“乘車必護輪,治國必愛民。”
雁翼《白楊頌‧工程汽車隊》:“車隊的膠輪不停地滾動,伴隨着司機們滑稽的笑談。”
輪胎;車輪;齒輪
指車轂。車輪中心安裝輻條的部分
漢‧張衡《東京賦》:“重輪貳轄,疏轂飛軨。”
薛綜注:“然重輪即重轂也。”
代指車
carriage
宋·孫光憲《臨江仙·霜拍井梧乾葉墮》詞:“杳杳徵輪何處去,離愁別恨,千般不堪。”
形狀像輪子的東西
北周·庾信《望月》詩:“蓂新半壁上,桂滿獨輪斜。”
唐·杜甫《江月》:“玉露漙清影,銀河沒半輪。”
年輪;日輪;月輪;舵輪
邊緣;外圍
edge
《南史‧曹武傳》:“晚節在雍州,致見錢七千萬,皆厚輪大郭。”
輪廓;耳輪
製作車輪的工匠
《孟子‧滕文公下》:“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於子。”
《周禮‧考工記序》:“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
樹的橫枝
漢·淮南小山《招隱士》:“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骫。”
指人的頭與四肢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輪船的省稱
steamer
雁翼《白楊頌‧朝天門碼頭》:“拖輪成隊,木船成排。”
輪渡;輪埠;江輪;油輪;貨輪
南北的長度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島之地域廣輪之數。”
《禮記‧檀弓下》:“既葬而封,廣輪揜次,其高可隱也。”
(Lún)姓氏用字



形容詞
高大
《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 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鄭玄注:“輪,輪囷,高大也。”
動詞
迴轉;轉動
turn
《呂氏春秋‧大樂》:“天地車輪,終則復始,極則復反,莫不鹹當。”
魯迅《彷徨‧祝福》:“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依次接替(做事)
turn
晉·葛洪《神仙傳‧張道陵》:“使諸弟子隨事輪出米絹、器物、紙筆、樵薪什物等。”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前面三個女工考過了,現在輪到了她。”
輪流;輪班;輪作;輪番上陣
用力揮動。後作“掄”
《隋書‧五行志》:“長鎙侵半天,輪刀耀日光。”
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輪不動那鞭簡撾槌。”
《西遊記》第九回:“這龍王又輪起門板便打。”
量詞
用於車,相當於“輛”
《南史‧賊臣傳‧侯景》:“景造諸攻具及飛樓、橦車、登城車、鈎堞車、階道車、火車,並高數丈,車至二十輪,陳於闕前,百道攻城。”
用於形狀像輪子的東西,如日、月。
《水滸傳》第四二回:“少間風掃薄雲,現出那輪明月。”
丁玲《母親》三:“天上滿映着紅霞,預告着有一輪火似的紅日就要升起來了。”
用於循環的事物或動作。相當於“次、遍”
turn
郭沫若《鄭成功》第一章:“鄭請各位就座,阿瑜又衝了一輪茶。”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十四】【車部】力屯切(lún)
有輻曰輪,無輻曰輇。從車侖聲。 [7] 

説文解字注

“有輻曰輪”注:雲有輻者,對無輻而言也。輪之言倫也,從侖。侖,理也。三十輻兩兩相當而不迤,故曰輪。
“無輻曰輇”注:鄭注《周禮》“蜃車”雲:“《禮記》或作槫,或作輇。”注《士喪禮》曰:“載柩車,《周禮》謂之蜃車,《襍記》謂之團。或作輇,或作槫,聲讀皆相同耳,未聞其正。”注《襍記》“大夫載以輲車”雲:“輲讀為輇,或作槫。”注《喪大記》“士葬用國車”雲:“輇字或作團,是以又誤為國。輇車,柩車也。”又《士喪禮》注云:“其車之轝狀如牀,中央有轅前後出,設前後輅。轝上有四周,下則前後有軸,以輇為輪。”按鄭於《禮經》《襍記》兩引許叔重《説文解字》曰:“有輻曰輪,無輻曰輇”,而以輲、蜃、團、槫皆即輇字,但許不言喪車無輻也。戴先生曰:“輇者,輪之名;輲者,車之名。不宜溷而一之。注《喪大記》改輴為輇,亦誤。詳見《釋車》。”
“從車,侖聲”注:力屯切,十三部。 [8] 

廣韻

力迍切,平諄來 ‖ 侖聲文2部(lún)
輪,車輪。《周禮》曰:“軫之方以象地,蓋之圜以象天,輪輻三十以象日月。” [10] 

康熙字典

【酉集下】【車部】 輪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並音倫。《廣韻》:車輪也。《説文》:有輻曰輪,無輻曰輇。《釋名》:輪,綸也。言彌綸周匝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察車自輪始。
又輪人,車官名。《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為輪。
又廣輪,地形縱橫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注:東西為廣,南北為輪。
又大也。《禮·檀弓》:美哉輪焉。注:言輪囷高大也。
又《史記·鄒陽傳》:輪囷離佹。注:委曲盤戾也。
又輪轉,廻旋也。
又輪氏,地名。
又葉閭員切,音憐。陸機《羽扇賦》:夫創始者恆樸而飾,終者必姸。是故烹飪起於熱石,玉輅基於椎輪。
又葉良慎切,音吝。王濬《平吳詩》:馬怠其銜,車曳其輪。飛龍既造,天命有晉。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輪”筆順提示 “輪”筆順提示
【規範提示】“車”的第三筆橫改提,筆順改為先豎後提。
【寫法】“車”窄“侖”寬,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齊平。“車”,㇜(撇折)的橫段在橫中線。“侖”,首撇從豎中線上端右側起筆,撤尖伸向“車”側,捺腳落在橫中線,撇、捺罩住“匕”;“匕”,兩筆相接不相交,撇從橫中線起筆,乚(豎彎鈎)從田字格中心起筆,沿豎中線下行右彎鈎出。 [11]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l
i̯wən
王力系統
l
ǐwən
董同龢系統
l
juən
周法高系統
l
iwən
李方桂系統
l
jən
西漢



東漢




jiən


ji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真諄臻

jiwen
北魏後期北齊
真諄臻

jiwen
齊梁陳北周隋
真諄臻欣

jiwen
隋唐
高本漢系統

l
i̯uĕn
王力系統

l
ǐuěn
董同龢系統

l
juen
周法高系統

l
iuɪn
李方桂系統

l
juĕn
陳新雄系統
l
ǐuen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2]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八諄
合口呼
次濁
力迍切
ljuen
集韻
平聲
上平十八諄
合口呼
次濁
龍春切
liuen
禮部韻略

平聲




龍春切

增韻

平聲




龍春切

中原音韻

陽平
真文
合口呼

次濁

liuən
中州音韻

平聲
真文




馿敦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八真


次濁
龍春切
lyən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2] 

方音彙集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luən
35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lin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luẽ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luẽ
24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lyẽ
24
陽平
舊讀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nə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nən
213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lən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lən
24
陽平

晉語
太原
luŋ
11
平聲

晉語
太原
lyuŋ
11
平聲
舊讀
吳語
蘇州
lən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laŋ
31
陽平
文讀
吳語
温州
leŋ
31
陽平
白讀
湘語
長沙
lə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luan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lən
45
陰去
未註明異讀原因
贛語
南昌
lin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lun
11
陽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客家話
梅縣
lin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løn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lɐn
43
陽平

閩語(閩南語)
廈門
lun
24
陽平

閩語(閩南語)
潮州
luŋ
55
陽平

閩語(閩東語)
福州
lu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語)
建甌
lœyŋ
22
陰去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2]  、漢典 [2]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17]
  • 2.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2-07]
  • 3.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9-22]
  • 4.    平水韻 十一真 輪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9-22]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853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775-3776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079
  • 8.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5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393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227-1228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07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21
  • 12.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95
  • 13.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3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322-3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