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躄魚屬

鎖定
躄魚屬(學名:Antennarius)是鮟鱇目、躄魚科的一個屬,共有24種,通稱躄魚。體側扁,卵圓形,腹部膨大。尾柄有或無。頭較大,側扁。眼小。口裂較大,上位傾斜或直立狀,下頜突出。上下頜齒尖鋭。鰓耙退化。頭、體裸露無鱗,密被兩叉形的皮刺。頭、體上常具皮質突起。背鰭2個,第一背鰭3鰭棘。第一鰭棘為吻觸手,具擬餌體;第二鰭棘一般緊接在吻觸手後方,均位於吻部;第三鰭棘位於眼後頭部。第二背鰭較長大,具11-14鰭條。臀鰭6-10鰭條。胸鰭較寬大具假臂狀構造,具8-14鰭條。腹鰭喉位,較小,具1鰭棘、5鰭條。尾鰭圓形,具9分支鰭條。有假鰓和鰾。
躄魚屬為暖水性近岸底層小型魚類,體色花紋多樣,常與周圍環境混同,有些還能變色,便於偽裝隱藏。它們不大會游水,一般靜伏於海底或以臂狀的胸鰭和腹鰭緩慢爬行。分佈於温帶及熱帶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除地中海以外)珊瑚礁或海藻繁茂的海底。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躄魚屬
拉丁學名
Antennarius
別    名
跛腳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鮟鱇目
躄魚科
躄魚屬
24 [2]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躄魚亞目
亞    綱
輻鰭亞綱
亞    科
躄魚亞科
命名者及年代
Daudin, 1816

躄魚屬動物學史

  • 分類學
多斑躄魚最早由瓦倫西亞(Valenciennes)於1837年描述。種名multiocellatus的拉丁語意思是“許多類似眼睛的斑點”,指的是該物種的顏色圖案。 [3] 
斑條蹙魚最初由肖(Shaw)於1794年描述為Antennarius striatus。科和屬的名稱來源於拉丁語“antenna、antemna”,意為頭上的附屬物,指的是魚的誘餌。種名striatus是指該魚的條紋顏色圖案。 [4] 
躄(bì),在漢語中是“跛(bǒ)腳”的意思,故躄魚又名“跛腳魚”。 [5] 

躄魚屬形態特徵

躄魚屬
躄魚屬(5張)
體側扁,圓形,腹部膨大。尾柄有或無。頭較大,側扁。眼小。口裂較大,上位傾斜或直立狀,下頜突出。上下頜齒尖鋭,排列呈梳狀,犁骨、齶骨具齒。鰓孔小,圓孔狀,位於胸鰭基底下方或後方。鰓耙退化。頭、體裸露無鱗,密被兩叉形的皮刺。頭、體上常具皮質突起。
背鰭2個,第一背鰭3鰭棘。第一鰭棘為吻觸手,表面光滑無皮刺,或僅基部或前緣有少數皮刺,具擬餌體;第二鰭棘一般緊接在吻觸手後方,均位於吻部;第三鰭棘位於眼後頭部。第二背鰭較長大,具11-14鰭條。臀鰭6-10鰭條。胸鰭較寬大具假臂狀構造,具8-14鰭條。腹鰭喉位,較小,具1鰭棘、5鰭條。尾鰭圓形,具9分支鰭條。有假鰓和鰾。 [6] 

躄魚屬棲息環境

躄魚屬為暖水性近岸底層小型魚類,棲息於珊瑚礁或海藻繁茂的海底。 [5]  隨着暖流,有的個別品種會流到高緯度海域。 [7] 

躄魚屬生活習性

躄魚
躄魚(5張)
躄魚屬的胃富有彈性,能擴張,哪怕遇到體型較大的魚,也能把它裝進去。躄魚在遇到敵害時腹部就會充滿空氣漂浮於水面。 [7]  體色花紋多樣,常與周圍環境混同,有些還能變色,便於偽裝隱藏。它們不大會游水,一般靜伏於海底或以臂狀的胸鰭和腹鰭緩慢爬行。 [5] 
躄魚屬是海洋中一流的“釣魚天才”和偽裝高手。為提高捕食的成功率,躄魚會利用自身的外貌特質,將自己偽裝成珊瑚礁區的海綿、水生植物、珊瑚礁石或碎石沙礫等,不論是顏色、斑塊、須瓣或表面粗糙的程度都與它棲息的環境或生物的形態一模一樣,難以分辨。躄魚的第一根背鰭棘已特化成細長的“吻觸手”,頂端有一塊假餌皮膚。當看到可以一口吞下的魚兒遊過時,它會伸直觸手舞動餌球引誘獵物,舞動的方式則隨着餌球所模擬的生物游泳姿勢而有所不同,像是多毛類的蠕蟲、一片海藻或一小條魚;有時也會把觸手正好甩在口部上方,讓餌球靜止不動,只移動眼睛觀察,靜待獵物上門;當獵物遊進攻擊範圍時,會以閃電般的速度將獵物一口吞下。 [5] 

躄魚屬分佈範圍

分佈於温帶及熱帶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除地中海以外)。 [5]  [8] 

躄魚屬繁殖方式

躄魚屬的一個獨特特徵是,將擠出的卵包裹在帶狀浮力的粘液團中,稱為“卵筏”。這種結構可以作為在遠距離上運輸大量卵的一種手段。在產卵之前,雄性和雌性分別穿過底部,雌性在前,雄性在後部。雄性的鼻子通常與雌性的排氣口直接接觸。在此期間,雌性魚會因產卵而腫脹,通常會膨脹到正常大小的兩倍。兩魚衝向水面,卵塊從雌體中排出。在接下來的幾周裏,這種魚可能會產卵好幾次。 [9] 

躄魚屬下級分類

24種<br>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Antennarius analis
Schultz,1957
Antennarius avalonis
Jordan and Starks,1907
百慕大躄魚
Antennarius bermudensis
Schultz,1957
Antennarius biocellatus
Cuvier,1817
Antennarius coccineus
Lesson,1831
Antennarius commerson
Latreille,1804
Antennarius dorehensis
Bleeker,1859
臀斑躄魚
Antennarius duescus
Snyder,1904
Antennarius hispidus
Bloch and Schneider,1801
Antennarius indicus
Schultz,1964
Antennarius maculatus
Desjardins,1840
Antennarius multiocellatus
Valenciennes,1837
Antennarius nummifer
Cuvier,1817
Antennarius ocellatus
Bloch and Schneider,1801
Antennarius pardalis
Cuvier andValenciennes,1837
Antennarius pauciradiatus
Schultz,1957
Antennarius pictus
Shaw and Nodder,1794
單斑躄魚
Antennarius radiosus
Garman,1896
Antennarius randalli
Allen,1970
長杆躄魚
Antennarius rosaceus
Smith and Radcliffe,1912
加州躄魚
Antennarius sanguineus
Gill,1863
Antennarius scriptissimus
Jordan,1902
塞內加爾躄魚
Antennarius senegalensis
Cadenat,1959
Antennarius striatus
Shaw and Nodder,1794 [2] 

躄魚屬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珊瑚躄魚、巴哈馬躄魚、多斑躄魚、豹紋躄魚、斑條躄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3年 ver 3.1——無危(LC)。 [10] 

躄魚屬主要價值

躄魚屬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或有人將某些種類展示供人觀賞。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