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趾,漢語一級字 [4]  ,讀作趾(zhǐ),形聲。從足,止聲。古所謂趾,指足,不指腳趾。腳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後起字。本義指腳。 [3] 
中文名
拼    音
zhǐ
部    首
同本義
〖foot〗
總筆畫
11 [1] 
注    音
ㄓˇ [1]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趾zhǐ
⒈ 腳:趾高氣揚。
⒉ 腳指頭:趾骨。趾甲。
⒊ 蹤跡:“庶追芳趾”。
⒋ 古同“址”。 [3] 
基本詞義
◎ 趾 zhǐ
〈名〉
(1) (形聲。從足,止聲。古所謂趾,指足,不指腳趾。腳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後起字。本義:腳) [3] 
(2) 同本義 [foot]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詩·豳風·七月》
賁其趾。——《易·賁卦》
屨校滅趾。——《易·噬嗑卦》
麟之趾。——《詩·周南·麟之趾》
今君若步玉趾。——《左傳·昭公七年》
足趾之所不蹈。——左思《吳都賦》。 王力注:“足趾是同義詞連用,‘趾’不是足指。”
(3) 又如:趾股(腿腳);趾踵(腳);趾踵相接(形容人數之多);趾爪(腳爪)
(4) 腳指頭 [toe]
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明· 魏學洢《核舟記》
(5) 又如:腳趾(腳前端的分支);鵝鴨之類趾間有蹼;趾絆(本屐上的趾袢兒);趾趾(足尖輕輕着地行走的聲音)
(6) 支撐器物的腳 [leg]
鼎顛趾。——《易·鼎》
(7) 通“址”。基址[foundation]
略基趾。——《左傳·宣公十一年》
亭亭峻趾。——左思《魏都賦》
去上西山趾。——阮籍《詠懷》 [3] 

古籍釋義

廣韻》《集韻》《韻會》諸市切《正韻》諸氏切,𠀤音止。《爾雅·釋言》趾,足也。《釋名》趾,止也。言行一進一止也。《易·賁卦》賁其趾。《詩·豳風》四之日舉趾。《禮·曲禮》請袵何趾。
《左傳·宣十一年》略基趾。《注》趾,城足也。
《禮·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趾。《前漢·地理志》交趾郡,屬交州
通作止。《前漢·𠛬法志》當斬左止者,笞五百。《注》師古曰:止足也。 [1] 

方言音韻

贛語 dhêt5
◎客家話 [海陸腔] zhi3 [寶安腔] zi3 [台灣四縣腔] zih3 [客英字典] zhi3 [陸豐腔] zhi3 [東莞腔] zi3 [梅縣腔] tje3 [客語拼音字彙] zi3
粵語 zi2
潮州話 zi2
◎韓語 CI 지
越南語 nhảy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