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焞夫

鎖定
趙焞夫(1578—1668?),明末清初畫家。字裕子,一字意子。廣東番禺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著有《草亭稿》。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一有傳。 [1] 
中文名
趙焞夫
朝    代
明末清初
裕子
籍    貫
廣東番禺

趙焞夫生卒考證

趙焞夫生於明萬曆六年(1578年),卒年不詳。傳世的墨筆《竹石圖》軸有作者自題“乙巳中秋月,似家俊詞兄,八十八翁趙焞夫”,詩人王邦畿(1618—1668年)《耳鳴集》中《中秋社日喜趙裕子至》詩,有“九十高人未易逢”句,由此可知他當卒於清康熙四年(1665年)以後,年九十餘。 [2] 

趙焞夫繪畫成就

趙氏繪畫以花卉為主,尤其擅畫牡丹,當時稱為高手,與伍瑞隆齊名。從流傳下來的《牡丹圖》軸及《怪石花卉》冊(廣東省博物館藏)可看出他多以水墨之濃淡淺深表現花葉形狀、神態,絕無勾花點葉之跡,且墨色層次豐富,風格蒼勁濃潤。《牡丹圖》款署“八十一石仙趙焞夫”,鈐白文印“趙夫印”及“字裕子”。畫面一株牡丹在怪石堆中長出,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形神皆備;《怪石花卉》冊,分別畫怪石、花卉於兩頁,狀物寫神。作者自題詩曰:“誰測螭龍宅,崚嶒千尺峯。偶時煙雨曉,玉立開芙蓉”,署“八十七翁焞夫並題”,鈐“趙氏裕子”、“意子”等白文印。其畫亦水墨形成,不尚鉛華,花卉枝莖間筆斷意不斷,能脱盡習氣。跡刪和尚成鷲嘗言:“趙公取態妙傳神,濃淡淺深皆至理”,由此可見一斑。
趙氏兼能寫梅竹、鷹鳥。《廣東文物》載有他所作《梅花圖》軸。作者捉取梅樹下垂一截落筆,疏枝淡葉,梅花點點,且墨韻明淨,給人予古樸虯勁之感。他作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和康熙四年(1665年)的《墨竹圖》,筆法大類宋朝之文同,但終不及《牡丹圖》之深厚功力。廣州美術館所藏的《秋樹雙鷹圖》,筆勢接近林良。
趙焞夫也善畫山水、人物。其山水深受元人筆法影響,蕭散蒼秀,筆墨灑脱,境界高曠,惜傳世極少。他於康熙三年(1664年)所作之墨筆山水小品,作者自題“甲辰初秋八十七趙焞夫”,用淡墨點染而成。古松、小船、河水、舵公及隱約起伏之山巒構成一幅隱士山居圖。意境幽遠,別有懷抱。
趙焞夫傳世作品並不多,海內外公私藏家加起來不過十幾件。由於僻處嶺南,又長期隱居深山不為外人道,使其畫藝在當時及後世均未受到足夠重視,亦為百粵畫壇之憾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