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文津

鎖定
趙文津,男,漢族,1931年2月1日出生於天津市北京市人,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 [1-2] 
1952年,趙文津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52年—1954年,擔任安徽321物探隊隊長;1956年—1958年,擔任地質部西南物探大隊副主任工程師;1958年—1972年,擔任地質部物探礦研究所主任工程師;1972年—1977年,擔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生產辦公室兼科技組綜合組組長;1977年—1986年,擔任地質礦產部科技司副司長;1986年—1990年,擔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1990年,擔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  [3] 
趙文津主要從事礦產勘查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測工作。 [1] 
中文名
趙文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天津市
出生日期
1931年2月1日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籍    貫
北京市

趙文津人物經歷

趙文津院士
趙文津院士(6張)
1931年2月1日,趙文津出生於天津市,北京市人。 [4] 
1948年—1952年,在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 [3] 
1952年10月—1954年5月,擔任安徽321物探隊隊長。
1956年3月—1958年9月,擔任地質部西南物探大隊副主任工程師。
1958年9月—1972年5月,擔任地質部物探礦研究所主任工程師。
1972年5月—1977年11月,擔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生產辦公室兼科技組綜合組組長。
1977年—1986年,擔任地質礦產部科技司副司長。
1986年—1990年,擔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1990年,擔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礦業學部)。 [5] 

趙文津主要成就

趙文津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截至2015年9月,趙文津先後從事青藏高原深部探測研究長達35年,已完成一條橫穿青藏高原的地質地球物理大斷面。主要發現有:
①喜馬拉雅地塊20 km深處存在一個大的拆離層(原命名為主喜馬拉雅逆沖斷裂MHT,或拆離層),控制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與喜馬拉雅弧形地帶地震發生規律(如2015年4月25日發生的尼泊爾大地震),控制喜馬拉雅地殼增厚。
②查明瞭現代大陸碰撞帶的結構及其演化,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下面有洋殼殘片或下地殼物質,上地殼存在一巨大部分熔融層,寬達上百千米,厚達20 km,在殼/幔之間存在一中間層,相當於含榴輝岩層或殼/幔混合層,印度地塊在加厚地殼之下向北伸展,沒有發生斷離或缺失,還提出構造岩漿成礦有五階段。
③對羌塘盆地深部結構及找油氣前景提出全新的看法。
④對崑崙山造山與柴達木盆地的構造成因提出新的認識,造山是南北地塊在對擠中形成的,柴達木盆地則是弧後拉張形成的,柴達木盆地基底出現一裂谷帶,沿崑崙山前延伸,並與深部有連通。
⑤祁連地塊下面構造十分複雜,柴達木地塊莫霍層向北俯衝到祁連地塊之下,在南祁連與中祁連縫合帶都出現了殼/幔之間的中間速度層,南北地塊的岩石圈地幔在祁連地塊之下形成相對俯衝之勢。
⑥研發了一套綜合地質地球物理深部探測與研究方法,其中地球物理方法要深反射地震、廣角地震、天然地震陣列三者結合和相互利用,地震法要與重力、大地電磁測深結合等,地球物理要與地質構造研究、地球化學方法相結合作地質解釋等。
⑦提出從成礦空間和剝蝕保留角度評價成礦遠景,以及基於深部礦田研究與找礦方法相結合的深部找礦評價方法等。 [2] 
  • 學術論著
據2020年6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趙文津先後發表論文80多篇,研究報告及專著5本。 [1]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06年6月
《西藏羌塘盆地深部結構構造與含油氣前景預測》
趙文津
2011年1月
《探月與地學研究會文集 2009》
趙文津
地質出版社 [6] 
  • 科研獲獎
趙文津院士獲獎項目統計表
獲獎年份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獲獎人員
2000年
青藏高原南部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深部結構和構造研究(INDEPTH)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7] 
趙文津、徐中信、熊嘉育、陳樂壽、蔣忠惕 [16] 

趙文津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趙文津認為,老師引導學生關心社會問題、科技問題非常重要,學習不要脱離現實,對自己關心的問題要鑽研,弄清楚,到處都是你不清楚的問題,抓住一個小問題深入地研究下去,弄清楚它,然後寫一篇短文,就非常好,搞研究首先是要有興趣,願意去想,同時在研究過程當中還能發現興趣點,可能就能找到以後研究方向,發展方向, 培養人才不是千篇一律的,學校因材施教很重要,老師對培養人才有極大熱心很重要,當然作為學生一定要十分清楚,搞科研是艱難的,學校可以提供必要條件,老師,包括父母也可以提供必要幫助,但科研根本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要自己創,要自己奮鬥,要有抗壓能力,對逆境要有思想準備。 [8] 
趙文津認為,學生們要有戰略思想、新思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奮發圖強,抓住科學問題,勇攀科學高峯;不依賴於單一技術,利用多學科進行礦產勘查,用地球物理方法解決地質問題。還希望學生們珍惜當下時光,趁着年輕做一些對人類有意義的事情,不論面對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要堅定信念地走下去。 [9] 
  • 講座報告
2015年4月22日,趙文津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中樓七層第九會議室進行了地理科普講座,向同學們展示了地理的美麗與趣味。 [8] 
2017年11月25日上午,應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生會邀請,趙文津做客該院“院士講堂”,結合自己多年來生活以及工作的經歷以“新時代,新要求,任重而道遠”為題做了報告。 [10] 
2019年9月22日,趙文津應邀在長安大學北渭水校區北辰樓會議中心報告廳為該校師生作題為“從事地球物理工作67年的體會”報告。 [9] 

趙文津榮譽表彰

年份
榮譽稱號
2007年
全國地震科技工作先進個人(中國地震局、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五部委聯合頒發) [2] 
2006年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2003年
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1998年
首屆顧功敍地球物理科技發展獎(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頒發) [1] 
1980年
30年找礦功勳物探大隊(地礦部頒)
1954年
地質部模範物探隊隊長 [7] 

趙文津社會任職

趙文津擔任中國地震預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地震局-北京大學中國地震現代科技研究中心發展指導委員會委員,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顧問,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國土資源部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調局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土資源部探月科學家小組組長。 [11-12] 

趙文津人物評價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工作生涯中,趙文津先後為國家發現了多個巨型礦牀,為解決國家急需的資源問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趙文津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了中國地質事業上,無論從事理論研究還是實際礦產勘察,始終秉承着踏實勤勉的工作作風,數十年如一日,用無數的輝煌成績為中國地質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13] (《地球》 評)
趙文津同志是地質、物化探緊密配合找礦思路的積極倡導者和忠實的執行者,趙文津為傳播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 [14]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 評)
趙文津對礦產勘查和地殼深部探測的新技術新方法的發展及綜合運用解決實際與理論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 [15] 中國地質調查局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