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越豐村

鎖定
越豐村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高橋鎮東面,南鄰海寧市斜橋鎮交界,東接屠甸鎮匯豐村,北接該鎮新豐村,西與鎮樓下谷、範橋村相鄰。桐九公路與滬杭高速公路貫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
中文名
越豐村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所屬地區
中國浙江省
面    積
耕地面積3168畝
人口數量
人口2825人(1992年)

越豐村概括

地處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2米,河道交錯,水質良好,環境優美,是典型的江南水網地區. 總耕地面積3168畝,其中水田1685畝,旱地1483畝,人均耕地1.1畝,土壤有機豐富,土質疏鬆。
越豐村
越豐村行政埭屬高橋鎮,地域面積3平方公里,全村26個村民小組,756户,總人口2834人,2007年村民年人均收入8963元,村級可支配收入133。88萬元。
該村村完善農函大教室和閲覽室等科普場所,新增了科普刊物和科普圖書,還添置了一台電腦,開通了遠程教育和東方科普網,方便了電教化教育和培訓工作。累計總投入資金 1.85 萬多元。為全面深入地開展科普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兩年來,由於大力開展了科普宣傳活動,幹部羣眾科技意識的增強,科技素質的提高,該村的單季晚稻長勢良好,蠶桑獲的了豐收,引進豬,羊優質品種,形成10户養殖大户。發展了“榨菜基地”。榨菜龍頭企業簽定定單2410 畝,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經常性科普活動使村裏的封建迷信活動得到有效遏制,共有466 户成為五好家庭。該村也成為了桐鄉市級文明村,嘉興市級三無達標村。

越豐村發展歷史

送温曖到農户 送温曖到農户
20世紀50年代初為晏城鄉第七、八村,1953年組織互助組; 1954年辦起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屬南城鄉,同時七、八村合併成越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劃入萬歲橋、王介鬥、高地上3個自然村後改稱為越豐大隊,屬南日人民公社南日管理區;
1983年為南日鄉越豐村。現屬南日鎮。全村由王介頭、高地上、萬歲橋、趙介木橋、朱介門、扶國橋、陳介木橋、車坊上、張介牆門頭、李介木橋、顏介浜、塘上、轉向浜、陳介石橋、同和橋、朱介木橋、南沈門、安橋頭、錢介裏、旱浜頭、康介裏、周家角22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駐地南沈門。總面積3.3平方公里。
1992年,全村728户,2825人。

越豐村經濟規劃

越豐村完善醫療 越豐村完善醫療
越豐村是新崛起的皮革皮衣之村。1979年,村裏僅靠6500元貸款,購置幾口大缸,大隊會堂作廠房,辦起鞘皮作坊,由10多個農民,靠手工操作生產低檔的皮鞋襯裏革和帽子革,第一年只盈利3000元。1968年投資50萬元,擴大整飾車間,建起了二層樓房。是年底,產值52萬元,利税8.6萬元。 1987年產品市場飽和,難於推銷,嚴重積壓,資金短缺,採購不到原料羊皮和化工輔料,村辦廠面臨停產。面對現狀,廠長組織力量,分別南下北上,調查皮革市場狀況後,作出改變企業的經營方式,走出口創匯之路的決策。為解決資金、設備、技術、人才、客户等問題,廠長又奔波在橫向聯繫線上,一而再地到浙江省畜產品進出口公司“攀親”。在縣、鄉有關部門的大力促成下,終於與省畜產品進出口公司結為親家,雙方簽約,確認越豐製革廠作為浙江省畜產品進出口公司外銷皮革的定點加工廠,但要求保質、保量、保時完成公司所需要的出口產品任務。
企業有了外貿部門的出口靠山後,廠以“客户至上,信譽第一”的經營宗旨,以周到、規範、優質、及時的服務獲得了外商的讚譽。1987年10月,一位聯邦德國客商欲訂購棕色綿羊皮服裝革,要求在一週內拿出樣品。廠長立即趕到杭州,隨即回廠安排試製樣品。這個廠當時只能生產黑色羊皮,試製彩色羊皮還是頭一次。試製任務由生產技術科科長陳娟芬承擔。陳娟芬以前曾在整備、鞣製整飾車間當過工人,有豐富的生產經驗。她在試製室裏整整三晝夜,經過10多次的反覆試製,終於按客户要求試製成功了棕色羊皮,聯邦德國客商在登機前見到樣品,連聲稱好,一次訂貨5萬張。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廠長們深深感到產品的競爭就是技術的競爭,先進的技術裝備是企業佔領市場的條件。這個廠在省畜產品進出口公司的幫助和支持下,添置和更新了機器設備,特別是用外匯68.3萬美元,先後從聯邦德國、意大利引進了數台電腦控制的關鍵設備;投資1500萬元,引進國產配套設備;新建廠房2萬多平方米,從而改變了原來落後的手工操作,實現了自動化,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從根本上保證了產品質量和檔次。皮革色彩從單一的黑色增加到大紅、海藍、桔黃、棕色、仿古、石磨等30多種,皮革品種已達700多個,從單一的羊皮服裝革發展到能生產各類羊皮革、牛皮革豬皮革
1989年以來連續開發了蠟感綿羊服裝革、羊皮美花革、羊皮磨花革、防水羊皮服裝革、絲綢感綿羊服裝革、牛皮皺紋革、出口包袋革等8項省級新產品,其中拳頭創匯產品蠟感綿羊服裝革被省、市科委列入星火計劃項目,還被國家科委確認為1992年度國家級重點研製新產品。同時,廠領導重視人才的引進和開發,從外地聘請了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退休技師、工程師,常年擔任技術指導和顧問,為企業培養技術骨幹。他們還邀請有關科研人員和學者,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工藝技術進行考察,並講授現代化經營管理知識和文化科學知識,努力提高職工素質。該廠密切注視中國外製革技術的發展情況,多次到中國同行先進單位學習取經,並與美國羅門哈斯、荷蘭考曼夫公司、意大利蒙古斯塔集團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和拜耳公司等進行技術交流,引進和消化最新工藝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花色品種,贏得了外商的青睞。產品銷往德國、日本、香港等20個國家和地區。
越豐製革廠佔地面積3.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職工900餘人,其中科技人員45名,擁有各類製革縫紉機械設備314台(套),固定資產1900萬元,形成羊皮、牛皮及皮革服裝三大車間,年加工經營各類革皮210萬平方米,皮革服裝4萬件的生產能力,成為桐鄉縣大型企業、浙江省省級重點骨幹鄉鎮企業,中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匯大户,被中國國家農業部、對外經濟貿易部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匯先進單位。
1991年完成工業產值11974.32萬元,出口商品交貨值6616.92萬元,實現利潤724.91萬元;1992年工業產值144082.9萬元,出口交貨值5479萬元,實現利潤780.9萬元。

越豐村發展現狀

越豐製革廠的發展,帶動了全村經濟的興旺發達。工業因勢利導,快步發展。先後辦起了南日皮件廠、越豐皮件廠,生產各種男女皮革服裝。1992年投資300萬元,興建聯營企業--嘉豐電器廠。是年,全村工業總產值14232.9萬元,外貿銷售5479萬元,實現利税789.8萬元。
農業投入增加,產量不斷提高。越豐村長期來依靠傳統農業,以糧食蠶桑為主,兼畜牧,還有榨菜杭白菊大頭菜小黃瓜、小湖羊等土特產。重視農業基礎建設,用於新建修建機埠,修築暗渠道等水利設施資金計20.54萬元;全村年支付14217元,對農户實行免收農田灌溉費和脱粒用電費;為調動純農業户的生產積極性,村裏每年發放貼農金計53000元;對農户每年上交的“三上交”款(管理費、公積金、公益金)仍留給村民組使用,以壯大組的集體積累,全年計16658元。糧食一年三熟(春糧、早稻晚稻),年產量:1950年485.3噸;1956年605.4噸;1978年1570.4噸;1984年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的第一年,當年產量1956.5噸,為歷史最高水平。隨着農業結構調整,糧食複種面積適當減少,糧食產量相應下降,至1992年複種面積3382畝,年產量1179.8噸。蠶繭一年飼養五季(春蠶、夏蠶、早秋蠶、中秋蠶、晚秋蠶),年產量:1950年11.2噸、1956年14.3噸、1978年30.8噸、1992年86.6噸。
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1992年全村人均收入1887.54元(年終獎未計在內),比1978年增長10倍多,村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自1986年開始,佔全村85%的平房先後改建成了樓房。
公益事業發展較快,投資35萬元,接通南日汽車站至村的柏油路,全長3公里;投資67081元,村民組之間澆通水泥路面,計長9583平方米;投資3.6萬元,修建民橋6座;投資25萬元,新建村校教育大樓一幢;投資3萬元,新建村級衞生保健站樓房3間,添置衞生設備,配備醫生3名;投資30萬元,全村開挖自來水深井4口,100%的農户飲用上清潔衞生的自來水。還有各類養老保險家庭財產保險、年終老年人發放生活補助費等,全村支付共計10.087萬元;對貧困户安排有勞動能力的子女或本人進廠,使他們儘快脱貧致富。全村擁有固定資產2050萬元,程控電話通全國和世界各地,傳真電報直達通訊等現代化設備已進入越豐村。

越豐村所獲榮譽

2021年6月,越豐村黨委被授予“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