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超軍旗攻擊機

鎖定
“超軍旗”戰鬥機是法國達索飛機公司生產的艦載攻擊機,是60年代“軍旗”IVM攻擊機的改進型,1978年開始裝備法國海軍。 [1] 
中文名
超軍旗攻擊機
服役部隊
法國海軍航空兵
類    型
攻擊機
所屬國家
法國
機    長
14.3米
機    高
3.86米

目錄

超軍旗攻擊機簡介

日前各國所使用的艦載機中,除了航速超過 2 馬赫的F-14 雄貓、多任務功能的 F/A-18 大黃蜂與獨樹一幟的海鷂外,還有一種在近幾年來常引為話題的跨音速、傳統起降式艦載海上攻擊戰鬥機--法國達索.佈雷蓋(DassauIt.Breguet)公司的超級軍旗(Super Etendard)機。就性能而言,超級軍旗與前述三種艦載機相較,實無突出之處,但它的實戰戰果確較另三種戰機的總和戰果還豐碩。特別是在 1982 年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共和國使用超級軍旗機發射飛魚(Exocet)導彈擊沉英國船艦,使得此種原本藉藉無名的戰機因而名噪一時。在隨後的波斯灣事件中,伊拉克共和國也以超級軍旗機擊傷或擊沉不少油輪,儘管外界對戰果不詳,但已足以確定超級軍旗機的性能絕不過於其他法制戰機。

超軍旗攻擊機性能數據

動力裝置裝一台法國斯奈克瑪公司的“阿塔”8K-50不加力渦噴發動機,額定靜推力49.03千牛(5000公斤)。機翼內有整體油箱,機身內裝有軟油箱,機內總燃油量為3200升。每個機翼下可掛一個1100升副油箱,機身腹下可帶一個600升副油箱。座艙風擋前裝有可伸縮的空中受油探頭。機載設備ENTA慣導/攻擊系統;“阿加芙”搜索/跟蹤/指示/遙測/導航雷達;湯姆遜-CSF公司的VE.120平視顯示器;克魯澤公司的67型航行顯示器;軍械控制板與選擇器;微型塔康系統;甚高頻全向信標器。機載武器兩門30毫米‘德發”機炮,位於發動機進氣口下方,每門備彈.125發。機身下設掛架一個,可帶250千克炸彈、600升可拋放式副油箱、可卸式空中加油設備吊艙或偵察吊艙。翼下掛架4個,每個可掛250千克或400千克炸彈,2枚馬特拉公司的“魔術”空―空導彈,或4個火箭發射巢(每個裝18枚68毫米火箭彈)。兩個內側翼下掛點可帶2個625升或1100升副油箱,或1枚AM39“飛魚”式反艦導彈和1個副油箱。典型的武器包括AN52核彈。計劃進行改進,以攜帶ASMP核導彈,備有攜帶箔條彈/紅外曳光彈吊艙的設備。
尺寸數據翼展9.60米(摺疊7.8米),機長14.30米,機高3.86米,機翼面積28.40平方米、展弦比3.23、後掠角(1/4絃線)45°、機翼相對厚度5%~6%,主輪距3.50米,前主輪距4.80米。
重量載荷空重645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2000千克,機內燃油3200升(外掛副油箱2800升)。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1000米)M1.0/1060公里/小時、(低空)1204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3700米,作戰半徑(帶2枚AM39空對艦導彈,高-低-高)720公里,着艦進場速度(總重7800千克)226公里/小時。70年代初,法國海軍考慮裝備新一代艦載多用途攻擊機,期間否決了採用“美洲虎”M輕型攻擊機的艦載改型或“幻影”F-1戰鬥機、A-4M、A-7E等來替代“軍旗”IV-M和美製F-8E(FN)“十字軍戰士”戰鬥機的方案。法國達索公司推出的“超軍旗”(SuperEtendard)方案則獲得了海軍的青睞,於1973年1月正式開始研製。1973年1月法國政府正是批准達索公司繼續發展“超軍旗”,法國海軍將該機作為“軍旗”IV-M後繼機計劃中優先考慮的飛機。實際上“超軍旗”就是“軍旗”IV-M的深入改型,有着相同的設計基礎。隨後在1973年3月選中“阿塔”8K-50發動機,放棄了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J52-P-408發動機。1973年8月簽訂了購買100架“超軍旗”的預訂合同。
“超軍旗”的兩架原型機是在標準的“軍旗”IV-M機體上改裝的。第一架於1974年10月首次試飛,截至1977年11月在520次飛行中共積累620飛行小時,試飛計劃包括髮動機的試驗發展工作,隨後在1978年進行了外掛能力試驗和AM-39“飛魚”空反艦導彈的發射試驗。第二架原型機在1975年3月首次飛,截至1977年11月共飛行390次,420飛行小時,其中包括導航系統試驗和轟炸能力試驗。隨後又在地中海以外的公海進行了艦載使用試驗。生產數量最初擬定為125架,後因財政困難逐次降為100、80與71架。第一架生產型於1977年11月出廠並首次試飛,1978年6月開始交付給法國海軍。第一支“超軍旗”作戰部隊於1979年1月進入法國海軍,在“克萊蒙梭”航空母艦上服役。後來“福熙”號航母和“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也先後裝備了“超軍旗”。到1983年,為法國海軍制造的71架和為阿根廷海軍制造的14架已生產完畢。“超軍旗”單價為1080~1200萬美元(1983年美元值)。具體生產中,機體有35%的工作量由達索公司轉包給其它公司:中機身轉包給赫來爾-杜布阿飛機制造公司;進氣道轉包給拉特克也航空工業公司;其它有些部件轉包給蘭斯航空公司。“超軍旗”氣動佈局的改進之處主要在於採用了改進的機翼和加裝了增升裝置,這些改進使得總重大大增加的“超軍旗”具有與“軍旗”相近的低速性能,從外觀上看顯得更為粗壯。“超軍旗”採用了SNECMA公司的“阿塔”8K-50無加力渦噴發動機,推力49千牛。
機翼為懸臂式中單翼。相對厚度在翼根處為6%,翼尖處為5%。上反角1°。1/4絃線後掠角45°。全金屬雙梁承扭翼盒結構和機械加工整體壁板受力蒙皮。在航空母艦上停放時,翼尖可向上摺疊。副翼為插入式,由不可逆複式液壓系統操縱,有人工感覺裝置。機翼上表面裝擾流片,它位於雙縫襟翼之前。前緣襟翼亦由液壓系統操縱。在外翼段翼弦向前延伸,形成前緣鋸齒形。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按面積律縮腰。中機身兩側下方有帶孔的減速板。尾翼為全金屬懸臂結構。平尾位於垂尾中部。各翼面都後掠。全動平尾(有電操縱的俯仰調整片)和方向舵均由複式液壓系統操縱。起落架採用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主、前起落架均為單輪。前輪向後收,主輪則向內收入機翼與機身。油-氣減震支柱。主輪胎與前輪胎的尺寸分別為76.2×19.56與48.26×15.88釐米。減速傘位於垂尾與平尾後緣連接處的整流罩內。
動力裝置為一台法國斯奈克瑪公司的“阿塔”8K-50不加力渦噴發動機,額定靜推力49.03千牛(5000公斤)。機翼內有整體油箱,機身內裝有軟油箱,機內總燃油量為3200升。每個機翼下可掛一個1100升副油箱,機身腹下可帶一個600升副油箱。座艙風擋前裝有可伸縮的空中受油探頭。單座增壓空調座艙內裝梅西埃-西班牙公司仿製的馬丁?貝克公司SEMMBCM-4輕型彈射座椅。座椅有裝甲保護。
飛行操縱面、起落架、剎車、減速板與機翼前緣襟翼皆由複式液壓系統操縱。機載設備包括ENTA慣導/攻擊系統,這是法國戰鬥機首次採用此係統;“阿加芙”搜索/跟蹤/指示/遙測/導航雷達,提高了對海對地攻擊能力;湯姆遜-CSF公司的VE-120平視顯示器;克魯澤公司的67型航行顯示器;軍械控制板與選擇器;微型塔康系統;甚高頻全向信標器。在上述火控系統的幫助下,“超軍旗”可在超低空發起對地對海攻擊,除反艦任務外,可執行反跑道等危險的對地任務。
有了新型電子設備的基礎,“超軍旗”裝備了多種威力強大的武器,包括兩門30毫米“德發”機炮,位於發動機進氣口下方,每門備彈125發。機身下設掛架一個,可帶250千克炸彈、600升可拋放式副油箱、可卸式空中加油設備吊艙或偵察吊艙。翼下掛架4個,每個可掛250千克或400千克炸彈,2枚馬特拉公司的“魔術”空空導彈,或4個火箭發射巢(每個裝18枚68毫米火箭彈)。兩個內側翼下掛點可帶2個625升或1100升副油箱,或1枚AM39“飛魚”式反艦導彈和1個副油箱。典型的武器包括AN52核彈、AS30空地激光制導導彈、激光制導炸彈。計劃進行改進,以攜帶核戰鬥部的ASMP空地中距導彈。機上備有箔條彈/紅外曳光彈吊艙。攻擊艦船時候,可在機翼右側內掛架掛一枚AM39“飛魚”空艦導彈。還可執行戰略任務,以往“超軍旗”裝備了AN-52核炸彈,後改為使用火力圈外發射的ASMP中程空地核導彈。阿根廷的“超軍旗”還可使用馬丁“佩斯卡多爾”空地導彈
伊拉克於80年代曾租借5架“超軍旗”攻擊機,在兩伊戰爭中多次使用“飛魚”攻擊油輪。1981年起,法國向阿根廷出售14架“超軍旗”,但因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只交付了5架。正是這5架“超軍旗”從陸地基地起飛,擊沉了“謝菲爾德”號,且“超軍旗”自身未受到任何損失。
儘管“超軍旗”已經不再先進,但是由於法國“陣風”戰鬥機海軍型尚未服役,新建成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上,唯有暫時繼續使用“超軍旗”了。1986年,法海軍與工廠簽訂合同,對剩餘的56架“超軍旗”進行設備更新和延壽改裝,使用壽命延長到6500飛行小時,以使其應用到2005年,屆時法國新的艦載戰鬥機“陣風”M將開始取代它。設備改裝主要包括:改裝搜索距離加大一倍的新雷達、新的慣導和UAT90計算機、湯姆遜-CSF廣角平顯、電子戰顯示屏幕,及駕駛員夜視鏡等。上述措施極大加強了夜間和惡劣氣象下的戰鬥力。
通過改裝平視顯示器和雷達下顯示器,以及全新的HOTAS(雙手不離杆)的油門杆和駕駛杆設計,飛行員的工作強度大大減低。
飛機結構也作了一些修改。第1架改裝原型機於1990年10月首次試飛,頭2架改裝飛機於1992年底交付使用。其餘由海軍工廠進行改裝。在1994年前改裝的“超軍旗”由於新雷達延遲交付,仍裝原來的“阿加芙”雷達。湯姆遜-CSF公司的TMVO11“塞洛克”雷達警戒接受機也將在晚些時候改裝。1991年的國防預算中訂購10架改裝型“超軍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