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空艦導彈

鎖定
空艦導彈(air-to-ship missile)是指由飛機從空中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導彈。也可用於攻擊地面目標,是海軍航空兵的主要攻擊武器之一。部分空艦導彈可與艦艦導彈、岸艦導彈通用。 [1] 
中文名
空艦導彈
外文名
air-to-ship missile
時間服役
20世紀80年代
飛行速度
多為亞音速
飛行彈道
低彈道

空艦導彈組成

空艦導彈通常由彈體、彈翼、戰鬥部、制導系統、動力裝置等構成。戰鬥部有普通裝藥或核裝藥。制導系統,常用尋的制導或複合制導,多數為複合制導,其中以慣性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較普遍。動力裝置,有液體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渦輪噴氣發動機或衝壓噴氣發動機。

空艦導彈發射過程

空艦導彈的發射過程:
第一步。載機發射導彈前肯定要通過數據鏈得到敵艦隊的位置、航向、航速。這個數據可以是衞星提供,也可以是預警機潛艇提供,總之要先得到目標位置。
第二步。載機計算敵艦隊的航向航速、還有導彈的飛行距離和時間得到一個提前量,將數據發送至導彈。這個提前量就是末段導彈雷達開機的位置。
第三步。發射導彈。導彈按照GPS、慣性制導飛行,直奔預設的雷達開機點。這個飛行過程導彈雷達不開機。在這個過程中載機可以繼續通過數據鏈接收目標的新位置,不斷地修改導彈的雷達開機點,這樣可以提高命中率。
第四步,導彈到達預設的開機點,雷達開機搜索敵艦。假如敵艦在全過程沒有做太大的航向改變,這時候導彈雷達開機有很大概率捕獲敵艦,接下來降低高度進入掠海攻擊階段。

空艦導彈發展歷程

空艦導彈首枚空艦導彈

一、研發過程
世界首枚空艦導彈是二戰時期德國研製的Hs293A。其雛形是一枚口徑500公斤的普通高阻航彈,在其基礎上加裝蛋翼和控制系統的滑翔制導炸彈,即為Hs293A空艦導彈。實際上Hs293A的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只有10秒鐘,完全沒有通常意義上説的反艦導彈巡航段,該彈使用普通航彈改裝的設計思想十分先進,60年後的各先進國家依然採用這種思路研製最先進的空地彈藥,譬如美國傑達姆和中國雷神制導炸彈。
1940年德國亨舍爾公司開始研製,項目主持人是赫伯特.A.瓦格納博士。項目由改裝普通航空炸彈開始,將SC-500型普通航空炸彈裝上輕質合金的彈翼和尾翼,攻擊距離有所提高,成了滑翔炸彈,即HS293V2型滑翔炸彈,於1940年5月製成。
1940年7月Hs293V3可控滑翔炸彈研製成功,即在彈上和載機上分別安裝無線電指令接收和發射系統,使炸彈具有機動攻擊能力。12月又將液體火箭發動機加掛在Hs293V3腹下,克服了航程短的弱點,試製成Hs293AO。
1940年12月17日,Hs293AO在佩內明德試飛成功。
1943年7月,該彈在安裝了最新研製成功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後試驗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實戰化的空艦導彈Hs293A1。由He111,He117,Do217,Fw200攜帶。
二、實戰戰果
1、1943年8月25日在比斯開灣炸沉一艘英國護衞艦;三天後又炸沉護衞艦“白鷺”號,重創一艘驅逐艦;
2、1943年9月11日和13日,在意大利附近海面重創美國巡洋艦“薩瓦納”號和英國輕巡洋艦“烏干達”號(也有資料稱,系另一種滑翔炸彈Fritz-X炸傷);15日,炸沉醫院船“紐芬蘭”號;
3、1943年11月26日,在西地中海布日伊灣炸沉運輸船“羅赫納”號;
4、1944年1月23日在意大利安奇奧海岸附近擊傷驅逐艦“賈維斯”號,24日擊沉醫院船“聖.戴維斯”號,重創驅逐艦“普尤克特”號,29日擊沉英國巡洋艦“斯巴達人”號(有資料説系Fritz-X炸沉)和一艘運輸艦
三、規格參數
Hs293A1一共生產2300餘枚,擊沉盟軍艦船數十艘。在無干擾的情況下命中率約40%。最大射程18千米(10海里),重量:1045千克,彈長:3.82米,彈徑:0.47米,翼展:3.10米。

空艦導彈戰例

世界海戰史上最著名的用空艦導彈擊沉對方最現代化軍艦的戰例,發生在80年代初的英阿馬島之戰。英國的"山貓"直升機使用兩枚"海鷗"空艦導彈,擊沉擊傷阿根廷巡邏艇各一艘;阿根廷的"超軍旗"攻擊機使用"飛魚"空艦導彈,擊沉英國"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成為空艦導彈擊沉軍艦的成功戰例。當時,強大的英國海軍特混艦隊佔有絕對的海空優勢,阿根廷海軍最大的一艘巡洋艦被英海軍的核動力潛艇擊沉,阿根廷海空軍被壓制在港口和機場,無法行動。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空軍的法制超軍旗戰鬥機超低空飛行,接近英特混艦隊後發射兩枚法制 AM.39“飛魚”空艦導彈,一舉擊沉英海軍花費數億英鎊建造的剛下水的 HMS“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令英國朝野震驚,英海軍緊急向法國垂詢“飛魚”空艦導彈的性能、特徵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