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超前教育

鎖定
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超前教育要求孩子學習較大齡孩子的知識來達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聰明”的狀態。這種教育目的集中體現在近年風傳的“少年大學生”身上,超前教育包含了許多父母的功利性心理因素。
中文名
超前教育
外文名
superior education
含    義
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
所屬領域
教育

目錄

超前教育簡介

超前教育 超前教育
危害幼兒心理健康發育,處於超前教育環境下的孩子往往有超人一等的優越感,輿論的作用也使孩子必然產生虛榮心。從此求知不再是為了滿足自己興趣,而是為了超越別人、贏得榮譽。這些“聰明絕頂”的孩子,日後躋身於“尖子”中一旦沒能繼續出類拔萃,或完成了輝煌的學業而在工作中無醒目的建樹,眼前的境遇和昔日的輝煌形成的強烈反差,必將引發出各種不良的心理反應。
限制孩子的全面發展,不少父母為了更早的看到成果,不惜忽略孩子能力的積累,而只求快些讓孩子接受知識。父母只注重孩子每天學了幾道兒歌、會寫了幾個字、學了多少算術題的時候,孩子也逐漸會只關心哪些大人們為他們安排的任務。少了探索的興趣,少了尋找問題和答案的動力,沒有這個年齡該有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這些能力與知識本身相比,對成長卻有更為重大的意義。
忽視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目前有些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以為人才=聰明(能力)=知識=有出息,於是把向孩子灌輸知識當成了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在生活上對其幼兒子女百般呵護,處處包辦代替,超標準滿足孩子物質生活需要,造成孩子獨立性差,勞動技能低懶惰、懦弱、自私、驕傲,不通情達理,難解人意,擺闊氣,浪費等。像這樣的孩子儘管聰明伶俐,有許多特長,卻也常常令人擔憂。
擾亂辦學教學秩序,由於各個幼兒園不同程度地提前進行辦學化教育,造成小學、入學校新生基礎參差不齊,這種情況常使小學教師無所適從,讓這些小學教師更為苦惱的是,因為幼兒園教師與教師與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上的種種不同,造成教學不到位。使一些孩子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如坐姿不正確,拼音教學不規範等,而這些習慣一旦形成就難以糾正,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超前教育政策指導

2023年8月28日,學前教育法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次會議初審。該草案明確,幼兒園應當根據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科學實施保育和教育活動,不得提前教授小學階段的課程內容、採用小學化的教育方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