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赴東都別牡丹

鎖定
《赴東都別牡丹》是唐代詩人令狐楚的一首七言絕句。大和三年(829)三月,剛剛回到長安不足半年的令狐楚以户部尚書改任東都留守。因離別京師長安遠赴洛陽使其心中怏怏,故借牡丹為詩以抒此懷。詩作借離別牡丹側面描寫離家離京,以細膩的描寫表達依依不捨之情,道出了何時更得到京華的感慨。
中文名
赴東都別牡丹
寫作時代
中唐
詩詞作者
令狐楚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赴東都別牡丹作品原文

赴東都別牡丹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赴東都別牡丹註釋譯文

赴東都別牡丹作品註釋

①《舊唐書·文宗紀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書令狐楚為東都留守。” [1] 
東都:指洛陽。《新唐書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東都,隋置,武德四年廢。貞觀六年號洛陽宮,顯慶二年曰東都,光宅元年曰神都,神龍元年復曰東都,天寶元年曰東京,上元二年罷京,肅宗元年復為東都。中唐時東都任職便意味遠離中樞,東都留雖重臣所居,實為閒職。 [2]  [3] 
牡丹:是時賞玩牡丹之風亦特盛,故時人屢以為詩料。舒元輿《牡丹賦序》(《全唐文》七二七):“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嘗與焉。蓋遁於深山,自幽而芳,不為貴重所知,花則何遇焉。天后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寢盛。今則自禁闥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瀰漫如四瀆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遊之士如狂焉。亦上國繁華之一事也。” [2] 
②十年:令狐楚元和十五年被貶衡州,至大和三年整十年。而此時其回京尚不足半年,卻又遭遠調出京,故有此十年之嘆。 [4] 
③小庭花:令狐楚宅在唐長安城開化坊。《唐兩京城坊考》卷二,長安朱雀街東從北第二坊開化坊有“尚書左僕射令狐楚宅”,注引《酉陽雜俎》:“楚宅在開化坊,牡丹最盛。” [1] 
④紫萼:萼[è],原指鮮花盛開。此處紫萼指紫色的牡丹花。唐以紫為貴,初唐太宗皇帝就制定了紫、緋、綠、青的服色等級,故而唐人對紫色牡丹十分追捧。《裴給事宅白牡丹》中就描寫道:“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5] 
⑤更:又,再次。得:能夠,可以。更得:再次能夠。
⑥京華:指唐上都京師長安。唐人以京官為重,出京一步輒自謂有淪謫之憾。 [2] 

赴東都別牡丹白話譯文

十年沒有見到小院中的牡丹開花了,紫色花朵將要綻放我卻又要離家。
乘上了馬走出家門還頻頻回頭張望,此去一別何時才能再次回到長安。

赴東都別牡丹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唐文宗大和三年(829)三月。令狐楚元和十五年被貶衡州,大和二年剛剛被召回京師任户部尚書,不及半年又被調任為東都留守。唐人以京官為重,東都留守實是閒職,遠離京國使令狐楚怏怏作《赴東都別牡丹》。此詩一出,劉禹錫與之唱和作《和令狐相公別牡丹》,其中“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更是透徹的道出了遠離京國之感慨。是時京城賞玩牡丹之風特盛,而令狐楚家的牡丹於長安頗負盛名。 [2] 

赴東都別牡丹作品賞析

赴東都別牡丹文學賞析

詩作是以牡丹為題的離別詩。中唐長安賞牡丹一時風行,故而以牡丹為詩者甚多。有單是寫牡丹的姿態顏色之美的,也有以花言志表達志趣情操者,還有不以為然的説牡丹和蜀葵差不多的,更如樂天將賞牡丹上升到憂國憂民高度的,不一而足。以牡丹寫送別,也是其中一種典型詩作,劉禹錫就感嘆“其奈明年好春日,無人喚看牡丹花。”而令狐楚這篇作品與其他詩作不同的是,作者自己吟詠牡丹抒發別離之意,即使牡丹寄託了複雜的象徵意義在其中,也不妨看到令狐楚對家中牡丹的喜愛。令狐楚宅以牡丹聞名,長安以賞牡丹為盛,借別牡丹寫別家別京,立意貼切自然,視角獨特,使得整個詩作有種別樣的憂傷委婉。
詩作開篇言“十年不見小庭花”,點明背景,以不見牡丹花寫訴説十年離家今復回。隨後説牡丹臨開主人卻不在家,寫明歸京時間之短,而“臨到”二字深含遺憾之意。十年沒有回到京城,而歸京不足一年,牡丹將要開花就要再次離別,隱隱中亦含哪怕多留幾日看到牡丹開花也好之意,實則為依依不捨之拖延。句句圍繞牡丹,卻清楚的講述了一個離家十年剛剛回來卻又不得不離開的故事。牡丹花以寸尺之小卻意向為京國之大,以小寫大,寫作手法委婉,用筆精煉。出門上馬回首望,三個連貫動作用白描筆法勾勒看似平平流水賬,實則是精心提煉,無一字寫不捨,卻滿紙盡是不捨之意,用最少的文字表達出深深的不捨之情。汪曾祺有《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紀念沈從文先生,其中有“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兩有相似之處,都是用最平常的不經意的肢體,去表達情感。這樣寫作之優在於真實直觀,通過動作讓讀者自己體味情感,看似大拙實則大巧。最末作者道出心中所憂:“何時更得到京華”將詩中情感託付於京華,表明了自己為何而憂傷,此去一別歸期難料,故盡是惆悵。詩作與劉禹錫唱和詩相較無劉之悽楚淋漓,卻別有委婉含蓄。

赴東都別牡丹名家點評

現代文史大家瞿蜕園曰:令狐楚原作雲:“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其實唱和兩詩皆非惜花之意,唐人以京官為重,出京一步輒自謂有淪謫之憾。楚以大和二年(828)甫召入為户部尚書,固望再入中書。乃不及半年,復出為東都留守。東都留守雖重臣所居,實為閒職,宜其怏怏而禹錫亦為之不平也。 [2] 

赴東都別牡丹作者簡介

令狐楚(766—837)漢族,京兆咸陽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詩人。初唐名臣令狐德棻之後,先世居敦煌,後遷華原、咸陽。字殼士,自號白雲孺子。唐德宗貞元七年 (791年)登進士第。唐憲宗時,擢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出為華州刺史,拜河陽懷節度使。後為皇甫鎛推薦,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入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憲宗去世,為山陵使,因親吏贓污事貶衡州刺史。唐敬宗繼位後,又重新任用他為户部尚書、東都留守、天平軍節度使、吏部尚書,累升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封為彭陽郡公,開成元年以山南西道節度使致仕,不久病逝。追贈司空,諡文。 [6] 
參考資料
  • 1.    陶敏 陶紅雨. 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 .湖南長沙 :嶽麓書社 ,2003 :491
  • 2.    瞿蜕園.劉禹錫集箋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1177-1178
  • 3.    《新唐書·地理志一》
  • 4.    高志忠. 劉禹錫詩編年校注 .黑龍江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5:1712-1713
  • 5.    黃正建.唐代衣食住行.北京:中華書局,2013:33
  • 6.    尹楚兵.令狐楚年譜 令狐綯年譜.上海:上海古籍,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