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赫拉克利亞戰役

鎖定
赫拉克利亞戰役(英語:Battle of Heraclea)發生在前280年7月,是皮洛士戰爭(因戰象在戰爭中起了重要作用,故又被稱為“大象戰爭)的第一場戰役,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所率領的大希臘城邦和當地部族共有塔蘭託、梅塔蓬圖姆、圖利和赫拉克利亞的聯軍,在赫拉克里亞附近擊敗羅馬執政官普布利烏斯·瓦萊裏烏斯·拉埃維努斯所帶領的羅馬軍團
名    稱
赫拉克利亞戰役
發生時間
公元前 280年7月
地    點
意大利南部赫拉克利亞
參戰方
伊庇魯斯王國和大希臘城邦聯軍,羅馬共和國
結    果
羅馬共和國戰敗
參戰方兵力
羅馬 步兵39000人,騎兵6000人
伊庇魯斯 約30000人,戰象20頭
傷亡情況
羅馬 陣亡7000人,被俘1800人
伊庇魯斯 陣亡4000人
主要指揮官
皮洛士,布·瓦·拉埃維努斯

赫拉克利亞戰役背景介紹

公元前八世紀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人在意大利半島南部建立一系列殖民城邦稱之為大希臘,塔蘭託為其中最強大的,並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公元前290年,在第三次薩姆尼特戰爭(薩莫奈戰爭)結束後,獲勝的羅馬勢力擴展直到意大利半島南部,此前對宿敵埃特魯利亞人的征服和拉丁同盟的建議,讓共和國開始運用鬆散限制模式,逐步左右起幾大近鄰的涉外事務。羅馬意圖蠶食沿海的希臘城邦,使塔蘭託擔心會失去自身的獨立性。
塔蘭託試圖藉着羅馬的步步緊逼,構建控制整個半島南部城市羣的同盟,結果迫使圖利倒向羅馬陣營。塔林敦人很快發兵將那裏洗劫一空,卻也將遵守盟約的羅馬軍隊吸引過來。
大希臘城邦 大希臘城邦
公元前282年,羅馬元老院決定向圖裏前線派遣增援。但與以往的陸上行動不同,他們這次派剛剛當選執政官的普布利烏斯親自領兵,用匆匆蒐羅的10艘戰艦負責運送。當然,這也意味着羅馬人必須走半島最南側的墨西拿海峽,並在抵達目的地前通過塔蘭託灣。塔林敦方面雖無強大的直屬部隊,卻有用來對付海盜的常備艦隊。於是就搬出對方早年給出的不越界承諾,對羅馬船隻實施突襲。最後成功擊沉其中的4艘,並將另外1艘船及許多俘虜押解回城。
由於早期共和國不設常備軍機構,所以任何戰爭行為都仰仗對貴族與自耕農階層的動員徵召。恰逢剛剛被征服的薩莫奈人掀起暴動,便不願在消滅叛軍之前,再輕易開啓新的戰端。不想希臘人也抓住這個軟肋,故意在酒神節的慶典上接見元老院派來的外交人員。不僅嘲笑訪客的希臘語口音太重,還縱容宿醉的酒鬼朝對方的衣服撒尿。結果當然是徹底激怒了使團成員,促成羅馬正式向南方海岸上的希臘城市宣戰。
皮洛士和他的軍隊登陸南意大利 皮洛士和他的軍隊登陸南意大利
在塔蘭託的民主制度下,衝動的塔蘭託市民向羅馬開戰。尚未解決薩莫奈叛亂的羅馬人,在前281年初已經派遣幾支小規模部隊南下。他們在曠野中擊敗了匆匆趕來的塔林敦士兵,並大肆掃蕩那些分佈在主城周圍的農田。但很快又將俘虜悉數釋放,期望靠這些友善行為來阻止局勢的進一步惡化。但塔蘭託人不但沒有領會到羅馬的善意,反而請來了希臘的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相助。
前281年,羅馬執政官盧基烏斯·埃米利烏斯·巴爾布拉率領羅馬軍團入侵塔蘭託,並擊敗塔蘭託和薩姆奈特人的聯軍,直到皮洛士的援軍到來才撤離。

赫拉克利亞戰役準備

在皮洛士離開伊庇魯斯時,以兩年內不與繼業者中任何一方結盟為條件,向盟友馬其頓王國國王托勒密·克勞諾斯(托勒密二世)借了5000馬其頓方陣部隊和少量騎兵,並從希臘的安提柯二世和塞琉古帝國那獲得一些船艦和金錢,托勒密王朝更提供50頭戰象和9,000名防守伊庇魯斯的部隊,以及軍事顧問和大量軍餉。皮洛士同時也招募希臘部隊,包括富於盛名的色薩利騎兵、克里特弓箭手和羅德島的投石兵。皮洛士還扣留了塔蘭託人派來的整個求援使團,作為他發號施令的人質。
皮洛士來不及等禁航期結束,便急匆匆讓士兵登船出發。結果被肆虐冬季風暴所阻,釀成不少船毀人亡的慘劇。更多部隊則被強風吹離航線,最遠都能漂流至北非西西里島。到前281年底,皮洛士才得以登陸南意大利。由於座艦因風浪傾覆,皮洛士隻身靠游泳上岸,並將隨行的2000多名步騎兵和1頭大象帶往塔林敦。
到了公元前280年春季,更多走散的船隻開始慢慢雲集到塔蘭託灣。在經歷了非常慘痛的冬季航行後,這支遠征軍陣中依然保有20000名方陣步兵、2000名使用標槍和弓箭的輕步兵、500投石手、約3000人的騎兵和20頭非洲森林象。皮洛士馬上派他們佔領塔林敦的衞城,將這座堡壘充當自己的臨時指揮部。然後又下令封閉劇院與體育館,禁止人們舉辦宴會、節日慶典和飲酒狂歡。所有成年男性還要被集中起來,接受讓他們最深惡痛絕的軍事訓練。在遭到消極怠工的抵制後,又將部隊分批駐紮進居民區,以便監督所有人來及時參加培訓。最後更是發展到把守各個城門,謹防塔林敦人抱團逃往鄉間避難。
由於皮洛士的到來,一些生活在半島中部的拉丁人族羣也騷動起來,期望借伊庇魯斯軍隊來推翻羅馬霸權。
當知道皮洛士即將到來,羅馬立刻動員八個羅馬軍團和附屬部隊,總計達到80,000名士兵,並把他們分成四支軍隊。
第一支軍隊由巴爾布拉指揮,部署在韋諾薩,負責分散薩姆奈特人(薩莫奈人)和盧卡尼亞人的注意,所以不參與對皮洛士的戰爭。
第二支軍隊負責防衞羅馬城。
第三支軍隊由執政官提貝里烏斯·科倫卡尼烏斯指揮,命令進軍伊特魯里亞,防止他們與皮洛士結盟。
第四支軍隊由另一位執政官普布利烏斯·瓦萊裏烏斯·拉埃維努斯指揮,再度入侵塔蘭託和掠奪盧卡尼亞
在戰爭即將爆發的前夕,羅馬還不忘派人同塔林敦方面進行最後的外交努力。不少穩健派都傾向於先平定拉丁同盟的叛亂,再集中力量對付希臘威脅。但皮洛士聞訊派兵闖入和談會場,將元老院的特使驅逐出城。稍後更是寫信要求對方從薩莫奈人的聚居區撤退,由自己充當仲裁者來平叛區域爭端。此舉無疑是嚴重超越了羅馬人的底線,讓任何妥協嘗試都變得沒有必要。

赫拉克利亞戰役戰前

不後,拉埃維努斯所率領的第四支羅馬軍隊往塔蘭託的殖民城市赫拉克利亞進軍,意圖切斷大希臘城邦卡拉布里亞與皮洛士的聯繫,防止一同對付羅馬。皮洛士本來打算在聯軍尚未集結完成前,不想跟羅馬軍隊接觸,但皮洛士很快了解到羅馬是不會讓他有時間準備好的,決定在赫拉克里亞附近平原會戰,戰場附近有一條西里斯河,會戰開始前,皮洛士派出外交使節到羅馬執政官那,提議由皮洛士當作羅馬和大希臘城邦間的仲裁者,而他對兩方會公正判斷,但羅馬人斷然拒絕了,並回到西里斯河右岸的營帳。
始終被皮洛士放置在二線的 塔林敦軍隊 始終被皮洛士放置在二線的 塔林敦軍隊
對於皮洛士從塔蘭托出發時,到底帶出多少數量的部隊不是很清楚,可能人數在25,000-35,000間。皮洛士的營帳在西里斯河左岸,期望羅馬軍渡河時會拖延一點時間,讓他可以為攻擊多些準備,他先派出一些輕裝步兵靠近河岸,監視羅馬軍何時渡河,皮洛士打算在戰役開始時就投入戰象和騎兵。而拉埃維努斯所率領的羅馬軍大約4萬步兵,和較多的騎兵,這也可説是馬其頓方陣和羅馬軍團這兩種不同的戰法上第一次交手。
羅馬與希臘聯軍的隔河對峙 羅馬與希臘聯軍的隔河對峙
伊庇魯斯和塔蘭託聯軍
指揮官: 普布利烏斯·瓦萊裏烏斯·拉埃維努斯
20,000名羅馬軍團士兵
16,800名同盟軍團士兵
3,600名同盟騎兵
2,400名坎帕尼亞和布魯蒂伊的輕裝步兵
1,200名羅馬騎兵
1,200名南意大利同盟的輕裝騎兵
有少部分駐守大營,未參與戰鬥
指揮官: 皮洛士
20,000名伊庇魯斯人組成的馬其頓式方陣,其中包括5,000名馬其頓士兵
6,000名塔蘭託輕裝希臘步兵
4,000名騎兵,其中3,000名色薩利騎兵、1,000名塔蘭託輕裝標槍騎兵
3,000名持盾禁衞步兵
2,000名弓兵
500名羅德島投石兵
20頭戰象

赫拉克利亞戰役經過

黎明時分,勇武好鬥的羅馬人搶先開始偷襲。他們在出動大股輕步兵越過賽里斯河,還特意派騎兵迂迴到北側的上游位置,在對手的偵查視野之外安全完成迂迴機動。等到皮洛士部署在岸邊的輕裝部隊忙於應付正面交戰,便立即從側翼發起突襲衝鋒。後者很快抵擋不住,開始朝後方的營地位置退卻。而此時的大部分希臘重裝部隊,才剛剛開始從營內魚貫而出。
當皮洛士瞭解羅馬軍開始渡河後,命令色薩利騎兵與羅馬騎兵交戰,而步兵開始往河岸前進。皮洛士的希臘騎兵很多身披重甲還使用3米騎槍,攻擊力很強,成功擊退羅馬騎兵,使羅馬騎兵被趕離賽里斯河左岸,退回自身陣列,但已經為羅馬軍隊爭取到渡河時間,4萬羅馬軍完成渡河列陣,弓兵開始射擊,雙方步兵接戰。
羅馬人很快就意識到,自己面對的不是普通希臘盾牆戰術,而是擁有16排可怕厚度的堅固槍陣。每個士兵在自己的當面,都要遭遇數支4-5米長槍的協同壓迫,而對方負責領頭的前排老兵又都穿戴者厚重鎧甲。對於只用輕型投矛作戰,除盾牌和頭盔外都不再有什麼額外防護的羅馬青年兵而言,這樣的作戰環境無疑是非常要命的。
但後者並不會因暫時的前進而感到高興,因為很快就將遭遇裝備更好的羅馬2-3線步兵阻擊。不時從後排擲出的標槍,容易在要求密集的方陣中製造混亂。而羅馬人在每次被逼退後,都能有生力軍及時被替換上來繼續死戰。如此頑強且不接受失敗的對手,也是希臘人在東方戰場所沒有遇見過的。幾個方陣被迫停下來重新休整,才有體力扛着沉重的武器繼續交戰。
隨着時間推移,雙方軍隊在賽里斯河邊展開了7次大規模對沖。本應實力稍遜的意大利騎兵,也在兩頭頑強阻擊皮洛士的希臘菁英。雖然騎術技巧不若對手,卻經常在落馬後依舊步行禦敵,憑着數量優勢在正面衝鋒中毫不吃虧。希臘人則為避免過度損失,屢屢選擇先後撤再迂迴到側翼拍馬殺回,確保己方步兵的弱側不至於出現空檔。
皮洛士擔心如果他在戰場上受到重創,軍隊士氣將受到極大的打擊,為此他與身旁的侍衞互換盔甲。隨後不久,那位穿着皮洛士盔甲的侍衞被羅馬人當作敵主帥而被殺,瞬間皮洛士軍隊士氣浮動起來,以為皮洛士戰死了,皮洛士不得不脱下頭盔,告訴他的軍隊他還活着,並鼓舞士氣,使皮洛士軍攻勢更為猛烈。
久經沙場的皮洛士心裏非常清楚,當前的形勢對自己非常不利。雖然在其部隊的二線位置,還有數千名沒有上場的塔林敦步兵,卻很難靠他們彌補一線槍陣的戰力缺失。數量佔優的羅馬騎兵,更是嚴重威脅到他的側翼。
為了突破僵局,皮洛士下令將20頭戰象平均趕往兩翼,羅馬人第一次看到這種龐然巨物非常吃驚,戰馬也陷入慌亂,騎兵被重整旗鼓的希臘人快速逐出戰場。
籍貫印度的象夫也依照事先安排,轉而壓迫內側的敵方步兵陣列。先是讓戰力稍弱的意大利同盟軍調頭逃跑,隨後又和騎兵一起迫使羅馬公民兵也不得不返身渡河。
皮洛士立刻率領色薩利騎兵追擊,羅馬人倉皇逃出戰場,皮洛士獲得戰役勝利。 [1-2] 

赫拉克利亞戰役戰後

赫拉克利亞戰役・尾聲 赫拉克利亞戰役・尾聲
此戰,羅馬損失7,000人士兵,超過1,800名被俘,而皮洛士也付出4,000名陣亡的高額代價。戰後許多南意大利的希臘城邦加入皮洛士陣營,皮洛士果斷地揮軍北上,攻佔許多坎帕尼亞的城鎮,更進軍至阿納尼,僅至羅馬兩天路程,但皮洛士知道羅馬城尚有一支羅馬軍隊在那,擔心自身軍力不夠對付,何況還有兩支羅馬軍隊可能切斷退路,皮洛士只得撤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