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赤膀鴨指名亞種

鎖定
赤膀鴨指名亞種(學名:Anas strepera strepera)。分佈於除太平洋的萊恩羣島外與種同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東北、南抵哈爾濱青海內蒙古、華北、西藏雲南、江南等地,一般棲息於河流、小湖、水域的沿岸一帶。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
中文學名
赤膀鴨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
Anas strepera streper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雁形目
鴨科
[河]鴨屬
赤膀鴨
亞    種
赤膀鴨指名亞種
定名人及年代
Linnaeus,1758

赤膀鴨指名亞種外形特徵

形態
雄鳥(繁殖期):前額棕色;頭頂中部同色,而雜以黑褐斑紋;頭上餘部以及頭側均淺白色,滿布以褐色細點;自嘴基貫眼至耳域有暗褐色縱紋;後頸上部暗褐色;頦尖棕色,喉及前頸上部棕白色,密雜以褐色斑;頸部領圈棕色帶紅,亦雜以褐色斑,這領圈在後頸中部中斷。下頸、上背和兩肩均暗褐色,並具波狀白色細斑,較長的肩羽邊緣帶棕色;下背幾純暗褐色,各羽邊緣稍淺淡些;腰羽以及尾上、尾側和尾下覆羽均絨黑色;尾羽灰褐色,而鑲以白色狹邊。兩翅的小覆羽和初級覆羽淡褐色;中覆羽棕栗色;大覆羽在外側者亦棕栗色,向內轉為絨黑色;初級飛羽暗褐色,內羽片較淡,羽軸象牙色;次級飛羽灰褐色,外側數枚的外羽片絨黑色,內側數枚的外羽片純白色,組成黑白二色的翼鏡;三級飛羽淡灰褐色,邊緣和羽端較淡。前頸下部及胸部均暗褐色,密雜以新月形白斑,呈鱗片狀;腹白色,下腹微具褐色細斑;兩脅與上背略同,但褐色較淡;腋羽純白色。
雌性成鳥(繁殖羽):上體自額至尾大都暗褐色,各羽邊緣淺棕色,上背和腰的褐色特濃近黑色;兩翅的覆羽和飛羽大都暗灰褐色,覆羽具白色邊,飛羽棕色邊;翅上不具雄鴨的棕栗色塊斑或僅具遺蹟;翼鏡似雄鴨,但黑色不很濃著。頭和頸的兩側淺棕白色,密雜以褐色細的短紋;頦和喉亦棕白色,但無褐色細紋;下體自胸以下均白或棕白色,併除上腹外,滿具褐色斑,在胸和兩脅棕色較著而褐斑也較明顯。
幼鳥:羽色與雌性成鳥相似,但翅上覆羽不呈慄棕色,翼鏡的黑色轉為灰褐色,白色亦呈為灰棕色;腹部滿雜以褐色斑。
虹膜暗棕色;嘴黑(♂),或則除嘴峯為黑褐色外,呈橙黃色(♀);跗蹠棕黃或橙黃色,爪灰黑色。 [1] 

赤膀鴨指名亞種棲息環境

這種鴨在國內各地,數量也不多。在河北省見於3月中旬至4月底,及9月下旬至11月初,偶見於12月。遷徙過境時,成行疾飛於高空,併發出很高的哨聲。叫聲似綠頭鴨,而較響亮。大多出沒於叢生水生植物的河流、草原中的小湖以及各種類型水域的沿岸一帶;有時結成10-20只的小羣,或三三兩兩在碧波上游蕩。清晨和黃昏覓食于田野中。 [1] 

赤膀鴨指名亞種生活習性

食物以植物性物質為主,特別是在春季綠色植物竟佔90%以上,兼食穀物、漿果及雜草種子等。它對穀類的為害,是限於正值收劉的地區,為害不大,多半是啄食落於衣田的剩谷。 [1] 

赤膀鴨指名亞種分佈範圍

國內
新疆天山,東北北部、南抵哈爾濱(繁殖鳥);遷徙經新疆、青海內蒙古及華北一帶,而在西藏南部、雲南、江南地區等處越冬,罕見於福建廣東等省。
國外
在國外,繁殖在西伯利亞南部、日本北海道、歐洲中部、北美洲西部以及太平洋的萊恩羣島;越冬在繁殖區的南部,南至墨西哥南部、非洲埃及印度等的北部及日本南部。 [1] 

赤膀鴨指名亞種生物學分類

編號:1419
拉丁目名:ANSERIFORMES
中文目名:雁形目
中文科名:鴨科
拉丁科名:Anatidae
中文屬名:[河]鴨屬
拉丁屬名:Anas
拉丁種名:strepera
拉丁亞種:strepera
定名人:Linnaeus
年代:1758
中文名:赤膀鴨指名亞種
原始文獻:Syst. Nat., ed. 10, 1:125
模式產地:瑞典
生境:河流,小湖,水域的沿岸一帶
國內分佈:新疆(天山),東北(北部),南抵哈爾濱,青海,內蒙古,華北 ,西藏(南部),雲南,江南
國外分佈:除太平洋的萊恩羣島外與種同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二卷:雁形目, 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 (中國鳥類區系綱要)
[2] 
參考資料
  • 1.    鄭作新等.《中國動物志》鳥綱 第二卷 雁形目: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1-140
  • 2.    赤膀鴨指名亞種  .中國動物物種數據庫[引用日期201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