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区

江西省赣州市辖区
收藏
0有用+1
0
同义词赣县(赣县)一般指赣县区
赣县区,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赣江上游,东邻于都县安远县,南接信丰县,西连章贡区南康区,北与兴国县、吉安市万安县接壤,总面积2993.09平方千米,占赣州市总面积的7.6%,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8% [21]。截至2022年10月,赣县区下辖12个镇、7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27]。截至2024年末,赣县区常住人口为57.59万人,城镇化率为57.24%。 [35]
赣县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18古县之一。境内保存有汉朝契真寺、晋朝储君庙、唐朝宝华寺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厦蓉高速、赣州内环快速、赣大高速、105国道、323国道等多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京九铁路纵贯南北,赣龙铁路(复线)横贯东西。 [2]
2024年,赣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7.28亿元。三次产业之比为9.62:40.04:50.34。 [34]
中文名
赣县区
外文名
Ganxian District
别    名
新饭店(梅林镇别称)
行政区划代码
360704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江西省赣州市
地理位置
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
面    积
2993.09 km²
下辖地区
12个镇、7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政府驻地
梅林镇灌婴路1号
电话区号
0797
邮政编码
341100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
57.59 万(2024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白鹭古村宝华寺、道士庄、桃花岛、赣县樱花公园杨仙岭
火车站
赣县北站赣州东站(货运)
车牌代码
赣B
地区生产总值
283.18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笑她希击她设纸乎仔趋先秦
东周前,属古扬州
春秋
处于吴、楚边域。
战国
前期处于越、楚边域,后期为楚地。
九江郡地。
朽誉趋西汉
高祖六年(前201年),建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赣县,属豫章郡,县治益浆溪。
新莽
东汉
建武元年(25年),改九江郡复豫章郡名。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分豫章置庐陵郡,赣县属之。
三国
孙吴嘉禾五年(236年),分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赣县属之。同年析赣县地置平阳县
西晋
太康三年(282年),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赣县属之。
太康末(289年),县治徙葛老故城(今赣州市章贡区水东一带)。
东晋
永和五年(349年),郡、县治徙章贡二水间(今赣州市区)。
南北朝
刘宋,改郡为国,赣县属南康国
,复南康郡。
因之。陈时,赣县与南康县互易名。
平陈废郡为州。
开皇九年(589年),因虔化水取名虔州。同年平固县归并赣县。
赣驼旬设县属虔州。
五代
杨吴百胜军。南唐,改昭信军
开宝八年(975年),复称州,赣县仍属虔州。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析赣县7个乡(原平固县地)置兴国县。
催备屑拜南宋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因“虔”字为虎头,含杀意,非佳名,奏准取章贡二水合流意改称赣州。
赣州路
赣州府
骗纸料沿明制,属赣州府。
中华民国
先后直隶省、赣南道、第十一行政区、赣南专区、第九行政区、第四行政区。
1949年8月14日,赣县解放,成立赣县人民政府。同时期赣州镇设立县级赣州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赣州分区、赣西南行政区、赣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州地区、地级赣州市
1969年7月,县城由赣州市徙梅林镇
2016年10月,江西省政府印发通知,按国务院有关批复精神,同意撤销赣县,设立赣州市赣县区,以原赣县的行政区域为赣州市赣县区的行政区域。 [4]
2016年12月28日,赣州市赣县区正式挂牌成立。 [5]
2020年4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赣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3]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赣县区内行政区划,自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至清末,行坊、乡、都、图制。城区设8个坊,即东坊、南坊、西坊、北坊、城东坊、城西坊、水东坊、水西坊。城外设6个乡,即四会乡、大由乡、章水乡、云泉乡、长兴乡、爱敬乡。坊、乡下均设图,乡、图之间置都。
同治年间设8坊、6乡、50都、109图。每图10甲,每甲10户。
赣县区地图
民国初,沿清制。民国3年(1914)改划全区为10个区团。至民国36年,全区共有43个乡(镇),辖485个保、5147个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区三分之二以上地域属中华苏维埃区域。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五月,赣县区苏维埃政府在江口成立。辖白鹭、田村、清溪、良口等区。
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扩大到18个区,120多个乡。现区辖的韩坊、王母渡、小坪和阳埠乡的部分地区,当时成立了牛岭区、南区和下南区,共17个乡,属信康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区、乡、村制。全区设韩坊、桃江、大埠、沙石、水西、沙地、湖江、水东、茅店、江口、南塘、龙口12个区。
1950年6月,全面划乡,设置11个区,116个乡、833个村。
1958年9月,全区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成立17个人民公社和1个垦殖场,区、乡全部撤销。
1984年5月,实行政社分设,建立乡人民政府,下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1986年,全区共设1个镇、20个乡、305个行政村、3190个村民小组。
1988年,田村、江口、王母渡乡撤乡建镇。
1989年,沙地乡撤乡建镇。
1989年12月,湖江乡分设湖江、湖新、古田3个乡。
1991年,沙地镇分设攸镇乡。
1994年起,南塘(1994年)、吉埠(1995年)、茅店(1996年)、五云(2000年)相继撤乡建镇。
2000年,全区有9个镇、15个乡,315个行政村,3224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社区。
2011年11月,储潭乡撤乡设镇。
2015年1月,韩坊乡撤乡设镇,全区设12镇(梅林、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王母渡、沙地、五云、湖江、储潭、韩坊),7乡(大埠、阳埠、大田、长洛、石芫、三溪、白鹭),276个行政村,3237个村民小组,27个居民社区。 [6]
2016年10月,撤销赣县,设立赣州市赣县区。以原赣县的行政区域为赣州市赣县区的行政区域。 [4]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赣县区下辖12个镇、7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27]。赣县区人民政府驻梅林镇梅林大街5号。 [23]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60704100000
360704101000
360704102000
360704103000
360704104000
360704105000
360704106000
360704107000
360704108000
360704109000
360704110000
360704111000
360704201000
360704202000
360704203000
360704204000
360704207000
360704208000
360704209000
360704400000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赣县区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东邻于都、安远,南接信丰,西连南康、赣州市章贡区,北与万安、兴国接壤。境域形似人耳状。县境最南为韩坊镇水口村,距县城78千米;最北为白鹭乡枧坑村,距县城69千米;最东为三溪乡古茂村,距区中心56千米;最西为沙地镇湖溪村,距区中心63千米。南北长约91千米,东西宽约34千米,总面积为2993.09平方千米,折合29.93万公顷,占赣州市总面积的7.6%,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8%。赣县区人民政府驻地梅林镇,处区境中部偏西,距赣州市中心城区7千米,距省会南昌市430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484千米。 [23]
赣县区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赣县区境域属丘陵山地。地势东南高,中、北部低,东部和南部重峦迭嶂,迂回起伏,其间夹有山间条带状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中部和北部多为丘陵,大小河流纵横其间,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盆地。境内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形。
不同岩性的抗风化及抗侵蚀能力的差异形成不同地形、地貌形态。变质岩区一般抗风化能力强,多为高山峻岭,植被条件好,无明显流失,全区约有1565.3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52.4%。花岗岩区易风化,风化层厚,多为山顶浑圆的低山丘陵,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全区约有1057.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35.4%。砂砾岩(页岩)区,不少页岩易于风化,一般地形较平缓,多为缓丘岗地。
岩性和构造奠定了赣县区地形地貌发生发展的基础。东南、东北边缘地势高峻,并逐渐向西北方向倾斜,群山重迭,迂回绕绻。境内有平江、桃江、贡水、赣江4大主流,错综其间,彼此切割成赣州盆地和桃江、韩坊、田村等大大小小的盆地和山间条带状谷地。境内主要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岗地5种。 [6-7]
中山地形
分布在赣县区东南面的长洛、大埠、小坪乡及北缘田村瑞峰山周围,及西缘与章贡区交界处,海拔在800米以上,相对高度500米,面积119.50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4%。其间8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最高峰为水鸡岽,达1185.2米,为县境最高点。
低山地形
海拔在500—800米之间,相对高度300—500米。主要分布在赣县区大埠、韩坊、长洛、大田、吉埠以及茅店、湖江、石芫、白石、田村等乡镇边缘地区。五云、沙地、阳埠、王母渡等乡镇也有小面积低山。面积878.2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9.4%。
高丘地形
海拔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50—100米,遍布全区各地。面积1389.06平方千米,占赣县区总面积的46.5%。
低丘地形
海拔在200—300米之间,相对高度20—50米。主要分布在平江、桃江、贡江、赣江沿河两岸。面积400.2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3.4%。
岗地和平原地形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在10—20米。主要分布在4大主流及其主要支流的丘间盆地,一般呈馒头状散布或垅状相间平列,坡度和缓,面积200.1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7%。湖江镇古田张屋村海拔82米,为区境最低点,也是赣南最低点。
山脉
赣县区境属南岭山系。东南与东北面,九连山、武夷山脉经南康、信丰、于都和兴国等县逶逦入境,两两成对地向桃江、平江和赣江倾斜;西北面,罗霄山经万安、南康等县蜿蜒入境,甸卧在赣江的西岸。区境内的山脉主要有5条。
九连山余脉:赣县区东南部2条山脉是龙南九连山的余脉,分别沿桃江的两岸向北延伸。东岸的一条经由韩坊、王母渡、小坪、大埠、长洛、大田,到江口的贡水南岸结束。这条山脉为区境内的主要山脉,全长55千米,宽约15千米。整条山脉中,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其主峰就是小坪乡的水鸡岽(海拔1185.2米)。沿桃江西岸的一条经由阳埠、王母渡、大埠,到大田乡的贡水南岸结束,全长约35千米,宽约3千米。这条山脉上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4座。
武夷山系于山余脉:赣县区东北部2条属武夷山系于山的余脉,分别沿平江两岸向西南延伸。东岸的一条经由三溪、南塘、吉埠,到江口贡水北岸结束,全长约20千米,宽大约5千米。这条山脉中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3座。西岸的一条经由白鹭、田村、南塘、吉埠、白石、石芫、湖江、储潭、江口,到茅店贡水北岸结束,全长约35千米,宽约6千米。这条脉上较高的山很少,只有田村与万安县交界处的瑞峰山海拔是823.3米。
罗霄山系诸广山余脉:赣县区西北部属罗霄山系诸广山余脉,在区丁北,自章贡区、南康市入境,沿赣江向北延伸,经由五云、沙地等乡镇,甸卧于赣江两岸,长约15千米,宽约5千米,有海拔600米以上山峰8座。 [6-7]

气候特征

赣县属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
气候特征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太阳辐射较弱,冷暖变化显著,降水变率大。也就是说,春早夏长,秋短冬暖,春夏之交多洪涝,秋冬两季雨量稀。
四季特征
春季气温渐升,雨日渐多,往往寒暖交替,气候多变,常有阴雨和低温天气出现,时有冰雹发生,春末夏初相对湿度最大,进入霉雨季节;夏季海洋季风强盛,天气高温高湿,形成大范围降雨或暴雨,为年降水量集中的时间,盛夏与伏秋季节天气炎热干旱,但有时受台风影响,出现台风雨或台风暴雨,有时也出现地区性的对流性不稳定的雷阵雨,历时短,范围不大;秋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受北方干燥冷空气控制,秋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湿度小,有小阳秋天气;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有时会出现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不大。 [6-7]

水系水文

赣县区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赣江上游区。境内有赣江、贡江、桃江和平江4大河系。把全区分成4个水域。平江、桃江注入贡江,贡江汇章江入赣江。境内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708条,总长度2383千米。其中集雨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102条,主流在县境内共长182.7千米。平均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为0.8千米。
桃江、平江、贡水、赣江,分别由居龙滩、翰林桥、峡山、棉津水文站监测记载这4条主要河流的水位、流量等各种水文资料数据。各站的年最高、最低水位变幅多数为5—10米,各站年最高水位大多出现于4—6月,最低水位多出现于11月至来年1月。各站全年最大、最小流量出现的月份与水流变幅月份相同。1986—2000年,全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398.3毫米,多年平均年降水天数为165天。2011年,年均降水量1870.3毫米,最多时6月,为285.6毫米,最少时10月,为10.7毫米。2014年,年均降水量1104.0毫米,最多时5月,为305.8毫米,最少时10月,为0.5毫米。河川径流量和降水量的变化规律相似,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每年4—9月为汛期,防汛任务艰巨。全区地表水资源量为20.88亿立方米(含农业灌溉用水还原量在内),人均和亩均水量分别为4910立方米和5153立方米。 [6-7]
赣江
赣江是赣县区境第一大河,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主流贡水,发源于赣闽交界的武夷山石寮岽(石城县南)。流经瑞金、会昌、于都、赣县,在章贡区北与章水汇合始称赣江。章贡区以上为赣江上游。章贡区以下到吴城河段为赣江干流。赣江在赣县区自储潭镇陈屋入境,北流经五云、湖江、古田、沙地、攸镇,在小良岽入万安县境。县境内河长45千米。有集雨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35条。
贡水
贡水又称贡江,是赣江河源。汉时称湖汉水。流经瑞金、会昌、于都,沿途纳湘水、濂水、梅江等支流。自江口徐屋入境,流经江口塘纳平江、茅店信丰江口纳桃江,于梅林镇章贡村入章贡区。县境内河长36千米,有集雨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4条。
桃江
桃江也称信丰江,是贡水一级支流。发源于赣粤交界九连山脉冬桃山东麓,流经全南、龙南、信丰,流经王母渡观音山下入境,经王母渡、大埠、大田、茅店信丰江口注入贡水。区境内河长67.7千米,有集雨面积10千米以上支流38条。
平江
平江又名潋江,是贡水一级支流。发源于兴国县和宁都县交界桂花山东麓。流经兴国,至南塘石院村入境,经南塘、三溪、吉埠、江口,于江口塘注入贡水。区境内河长34千米。平江是全国第二条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有集雨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24条。 [6-7]

土壤类型

赣县区土壤共有7个土类,15个亚类,51个土属,96个土种。主要土类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及水稻土。山地黄壤面积1939.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65%。红壤面积22.21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34%。是全县主要土类。紫色土面积1.33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6%。草甸土面积1202.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0%。石灰土面积228.3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8%。2014年全县总耕地面积28386.67公顷,其中水稻土面积2.48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07%,耕地总面积的87.36%,是全县主要耕作土壤。2014年,全县土地总面积29.93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79%,人平土地0.47公顷。其中山地面积为23.93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79.95%;水面1.57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5.25%;村庄道路22.39万公顷,占总面积74.81%。 [25]

自然灾害

赣县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水灾、旱灾、虫灾、风灾、冰雹灾和雷电灾。 [6]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赣县区水资源较丰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三个部分。地表水平均径流深650毫升,地面径流量19.3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可动量,据估算为4.49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量的23.1%。区内4大河流由外县入境,径流量年平均为270.7亿立方米。
2014年,赣县区山塘总计9765座,蓄水量180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987公顷。有水库65座,蓄水量6169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55座。 [6-7]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赣县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26636.59公顷(39.95万亩)
其中,水田23912.14公顷(35.87万亩),占89.77%;旱地2724.45公顷(4.09万亩),占10.23%。沙地镇、田村镇、韩坊镇、湖江镇等4个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区耕地的40.65%。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6448.69公顷(9.67万亩),占全区耕地的24.21%;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7252.32公顷(10.88万亩),占27.23%;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1427.77公顷(17.14万亩),占42.90%;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239.26公顷(1.86万亩),占4.65%;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68.55公顷(0.40万亩),占1.01%。
(二)种植园用地(园地)11667.31公顷(17.50万亩)
其中,果园10351.21公顷(15.53万亩),占88.72%;茶园148.81公顷(0.22万亩),占1.28%;其他园地1167.29公顷(1.75万亩),占10.00%。种植园用地(园地)主要分布在王母渡镇、阳埠乡、韩坊镇、南塘镇等4个乡镇,占全区种植园用地(园地)的56.69%。
(三)林地224396.50公顷(336.59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207954.19公顷(311.93万亩),占92.67%;竹林地8832.48公顷(13.25万亩),占3.94%;灌木林地2043.28公顷(3.06万亩),占0.91%;其他林地5566.55公顷(8.35万亩),占2.48%。韩坊镇、湖江镇、沙地镇、大埠乡等4个乡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区林地的37.51%。
(四)草地401.93公顷(0.60万亩)
其中,无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401.93公顷(0.60万亩)。
(五)湿地30.78公顷(0.05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二级地类全部为内陆滩涂,面积30.78公顷(0.05万亩)。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674.83公顷(23.51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1227.02公顷(1.84万亩),占7.83%;建制镇用地1551.08公顷(2.33万亩),占9.89%;村庄用地12006.28公顷(18.01万亩),占76.59%;采矿用地751.64公顷(1.13万亩),占4.80%;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38.81公顷(0.21万亩),占0.89%。
(七)交通运输用地5206.21公顷(7.81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488.65公顷(0.73万亩),占9.39%;公路用地1471.01公顷(2.21万亩),占28.25%;农村道路3246.55公顷(4.87万亩),占62.36%。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598.18公顷(18.90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7600.44公顷(11.40万亩),占60.33%;水库水面832.89公顷(1.25万亩),占6.61%;坑塘水面1952.9公顷(2.93万亩),占15.50%;沟渠2149.00公顷(3.22万亩),占17.06%;水工建筑用地62.95公顷(0.09万亩),占0.50%。湖江镇、沙地镇、大埠乡、江口镇等4个乡镇水域面积较大,占全区水域的47.88%。 [22]

生物资源

赣县区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野牛云豹穿山甲等23个品种。
珍稀植物有银杏野茶树竹柏红楠等350多种。 [6-7]

矿产资源

赣县区矿产资源有钨矿、铜矿、煤矿稀土石灰石金矿莹石等20多种,经地质堪查成型的矿床18处。尤以煤、稀土、钨储量丰富,品位较高,是赣南的主矿区。 [6-7]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23年末,赣县区户籍人口为66.0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7万人。 [36]
截至2024年末,赣县区户籍人口为66.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4万人。常住人口为57.59万人,城镇化率为57.24%。 [35]

政治

播报
编辑
赣县区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区长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区政协主席
参考资料
[31-33]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3年,赣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7.2%,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1.9、3.1个百分点,在全市居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40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5.57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71.22亿元,增长3.4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三次产业之比由上年的10:32.6:57.4 调整为9.3:30.2:60.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3.84亿元,增长5.9%,占GDP比重为64.9%。 [36]
2024年,赣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3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3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47.28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三次产业之比由2023年的9.3:30.2:60.5 调整为9.62:40.04:50.3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84.32亿元,增长6.7%,占GDP比重为63%。 [34]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赣县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1.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6%。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9.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3.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分重点项目看,全区亿元以上施工项目79个,完成投资增长18.7%,占全部投资的67.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1个百分点。 [34]
财税收支
2024年,赣县区财政总收入33.0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2元,增长4.5%。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1.3%。税收收入11.62亿元,增长1.8%。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79亿元,增长4.8%。其中,民生类支出50.75亿元,增长1.2%,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82.1%。 [34]
人民生活
2024年,赣县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39元,比上年增长5.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76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25元,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31缩小到2.26。2024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9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27%。 [34]

第一产业

农业
2024年,赣县区粮食播种面积57.12万亩,比2023年增加1.08万亩;烤烟面积0.38万亩,减少0.02万亩;蔬菜类(含菜用瓜)12.81万亩,增加0.28万亩;花生面积1.74万亩,减少0.06万亩。 [34]
2024年,赣县区粮食产量19.19万吨,比上年增长3.4%。油料产量0.67万吨,增长5.1%;其中花生产量0.37万吨,下降3.4%;蔬菜产量23.61万吨,增长4.83%;瓜果产量2.79万吨,增长5.4%;水果产量9.76万吨,增长2.3%;其中橙产量8.89吨,增长3.2%。 [34]
畜牧业
2024年,赣县区肉类总产量4.44万吨,比上年下降1.2%。其中猪肉产量3.80万吨,增长0.2%。禽蛋产量0.46万吨 增长18.3%。生猪年末存栏23.41万头,增长1.5%,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2.13万头,下降0.8%。生猪出栏45.1万头,下降2%。 [34]
渔业
2024年,赣县区水产品产量1.32万吨,增长1.4%。 [34]

第二产业

工业
2024年,赣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1%;工业用电量7.66亿千瓦时,增长38.1%;制造业用电量6.81亿千瓦时,增长44.9%。从三大门类看,规上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1.5%;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2%。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2.6%。 [34]
建筑业
2024年,赣县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80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 [34]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4年,赣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5亿元,比2023年增长5%。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批零住餐四大行业,批发业销售额72.05亿元,增长26.7%;零售业销售额89.2亿元,增长4.4%;住宿业营业额2.21亿元,增长19.7%;餐饮业营业额18.8亿元,增长11.3%。 [34]
对外经济
2024年,赣县区实现进出口总额为41.8亿元,下降2.9%。其中出口总额为11.7亿元,下降24.3%。 [34]
招商引资
2024年,赣县区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5位;实际利用外资186万美元,下降81.9%。 [34]
房地产业
2024年,赣县区房地产开发投资7.3亿元,比上年下降21.2%。房屋施工面积195.97万平方米,下降7%;房屋竣工面积22.98万平方米,增长37.8%;商品房销售面积24.09万平方米,下降19%,全市排名第18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81万平方米,下降39.4%。商品房销售额14.86亿元,下降33.6%。其中,住宅销售额12.02亿元,下降39.4%。 [34]
旅游业
2024年,赣县区接待旅游者总人数1156.5万人次,比2023年增长1.85%。旅游总收入92.58亿元,增长1.94%。 [34]
金融业
2024年末,赣县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8.64亿元,比年初增加14.89亿元,增长3.8%。各项贷款余额432.47亿元,比年初增加28.43亿元,增长7%。存贷比为106%,比2023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34]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赣县区处在赣州市区的“二环线”上,是闽南9市、赣州市东部8县(市)下赣州、上京九、达105国道的咽喉要道,更是大京九经济增长带和赣龙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交汇点,境内赣江通达长江至海外;105、323国道和赣粤高速公路纵横县境连接东南沿海开放城市。 [8]
2024年,赣县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5亿元,比2023年增长2.6%。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809万吨,下降1.9%;运输周转量442649万吨千米,下降3%。公路旅客运输量645万人次;运输周转量30929万人千米,下降7.3%。 [34]

公路

国省道方面,境内建成及规划有105国道(北京—澳门公路)、323国道(瑞金—清水河公路)、G238(南昌—惠来公路)、S219、S216、S452等。 [29]
高速公路方面,境内建成及规划G76厦蓉高速瑞赣段、G6011南韶高速(南昌—韶关高速公路)兴赣段、原S4503赣州绕城高速(已并入南韶高速),G3512寻乌—赣州高速公路 [28] [29]

铁路

京九铁路横贯赣县区境内48千米,并设有3个火车站,其中设在城区的赣州东站是京九线上四大货运编组站之一,赣龙铁路赣瑞龙铁路与京九铁路在此接轨。京港高铁昌赣段(昌赣客运专线)经过赣县区,并设赣县北站 [29]

航空

赣县区距赣州黄金机场约23千米。截至2019年12月,机场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昌、成都、昆明、海口、厦门、青岛、常州、南宁、济南、西安、珠海、宁波、哈尔滨、三亚、郑州、湛江、南京、贵阳、遵义、天津、桂林、温州、长沙、武汉、延安的国内航线以及泰国芭提雅国际航线 [4] [9-10]

公交

赣县区开通有城区线路(5、8、15、19、20、22等)、茅店、储潭方向出城线路(10、11、12、16、18等)、5条前往赣州市中心城区(100、101、127、129、139),1条前往南康区的城际普通公交线路(K001)、2条公交快线前往赣县北站(K1)及赣州西站(D11)。 [30]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科技事业

2024年,赣县区获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5家;获得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43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由上年度的68家增长至88家;获评瞪羚(潜在)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7家。 [34]

教育事业

2024年,赣县区普通高中招生6525人,在校学生18424人,毕业生6127人。普通初中招生9071人,在校学生27490人,毕业生9976人。普通小学招生6790人,在校学生45262人,毕业生8873人。 [34]

文化事业

2024年,赣县区有线电视用户10235户、覆盖率91%。2024年,赣县新闻共播出315期1200余条稿件;“赣县宣传”公众号推送信息1647条;赣县融媒APP发布信息30080条,“赣县融媒”抖音号发布作品1722条,赣县手机报发布资讯251期,“赣县宣传”发布微博近13000条。
2024年,赣县区外宣发稿2200余条,其中中央级媒体发稿75条,省级媒体发稿154条,市级媒体发稿2000余条,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上稿量均位居全市前列。学习强国总平台上稿14条,省平台上稿171条。 [34]

体育事业

2024年,赣县区推进体育工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红色·绿色·古色”三项文化教育活动,拓展以校园足球为主的“1+3+N”体教融合成效,实施体美劳“保课时”攻坚行动,举办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艺术节、篮球、足球及大课间等比赛。全区运动会中,共18人次打破区中小学生运动会9项纪录。 [34]

卫生事业

2024年,赣县区投入卫生健康支出2.88亿元,比上年下降16.1%。2024年全区共有区直医疗卫生单位5个,乡镇卫生院2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341张,卫生技术人员3573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1012人、299人。 [34]

社会保障

2024年,赣县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352人,新增城镇就业39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7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7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面建成75个“5+2就业之家”,着力构建赣县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15公里就业服务网。赣县区稀金产业智造学院投入使用,完成第一批招生43人。全区稀金工从业人员达3562人,赣县稀金工劳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五云镇乡村振兴创业孵化基地认定为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加盟企业、农户20家,辐射314人进入基地创业体系。拨付各类稳就业资金1402.62万元,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1878.83万元。 [34]

基础建设

2021年,赣县区完成21个片区41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近5000户、2万余人,实施了全省最大、标准最高、受益群众最多的井前家园集中连片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视频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完成棚户区改造499户,建成安置房1916套。梅林大街西延连接水东组团道路竣工通车,建成公共停车场6处,新建停车位810个,新增充电桩1200根;新购置新能源公交车36辆,新增100路、22路等公交线路;新建游园公园2处,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网格化管理”、“社区夜话”举措在全市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位列全市第三。引进海外仓等一批项目,南方金属贸易集散中心等8个项目竣工。实施“决战三年、畅通赣县”道路提升行动,启动G323江口至梅林大桥段、G105五云至石岩前段、X805义源至大田等项目建设,完成公路新改建96.8千米、修复提升64.9千米,改造危桥4座。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建成投运,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3.2万千瓦,建成梅林南、湖沙线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新建农村电网154.6千米,改造低压线路325.9千米。实施农村饮水“百日攻坚行动”项目12个,改造提升小型供水工程45处,受益人口2.75万人。完成南塘、吉埠圩镇、城区储潭段、茅店段防洪工程建设,5个水库除险加固进展顺利。实施5G网络覆盖提升工程,建成5G基站258个。完成稀金大数据中心一期建设。 [24]

环境保护

2021年,赣县区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4%,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空气质量全省排名前进21位。 [24]

平安建设

2021年,赣县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合考核列全市第四;全民反诈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全省公众安全感综合排名位列县级层面第19名。 [24]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赣县区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名“赣县”,境域形似人耳状,风景优美,景色宜人,被誉为“客家摇篮 [1]、“千里赣江第一县”、“中国板鸭之乡”;赣县区境内有白鹭官村商周遗址、南朝齐墓、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晋朝储君庙文昌阁客家文化城白鹭古村等人文景观和樱花锦绣公园、大小湖州、道士庄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 [2]
抢打桥
抢打桥,是赣县白鹭村独有的一种古老的习俗。正月初七迎彩灯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有一群赤膊短裤的彪悍后生,簇拥一个“井”字形的粗大的木架——打桥,窜到祖堂——世昌堂上,点烛焚香之后,礼炮轰鸣,鼓乐喧天,众手高擎打桥,三起三落,重重地击地三下,雷爆般怒哄三声:“发!发!发!”人潮便决堤山洪般地涌出祖祠来到祠外广场。参加争夺的勇士使出吃奶的力气,把打桥抢往各自的目标——事先拜托他们帮忙的,准备领打桥的那户人家。
打桥象征“打(大)发”,大家都以领到它为荣。尤其是那祈求添丁生子的家族,愿望更加迫切,企图领到打桥,带来好运、心想事成。想领打桥的人越多,抢打桥之战就越激烈。抢打桥常常通宵达旦,才见分晓。原先各为其主的勇士们,此时共同到唯一幸运的那户领“打桥”者家中,握手言欢,开杯畅饮。末了捎上东家慰劳的两筒麻饼,回家养精蓄锐去了。 [26]
放“添丁炮”
“添丁”寓意着人丁兴旺、家族繁荣。在赣南客家的老辈人习俗规矩里,过去一年里,谁家生了男孩,在来年的正月初二到元宵散灯的时段,家族中的长辈约定好日子,到村里的家族祠堂中请喝“添丁酒”、放“添丁炮”,为添丁接喜迎兴旺,也为过年增添了喜庆气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人们燃放“添丁炮”,更多要表达的是对国富民强、兴旺发达、迎春接福的喜悦之情。“添丁炮”,这一传统民俗,正在以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响彻赣南的村落,寄予着希望与幸福。 [26]
擂擂茶
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至今仍流传于闽、粤、赣客家居住区。 [26]
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26]
中秋佳节烧瓦塔
在赣县区梅林镇、白鹭乡、田村镇等一带,当地客家人在一古庙前举行了隆重的民俗表演烧瓦塔活动,以喜迎中秋佳节的到来。 [26]
手工造纸工艺
手工造纸又叫“土法”造纸,是指由发明造纸术经历代流传的,不用机械或仅用非常简单机械的手工造纸方法。 [26]
迎彩灯
“迎彩灯”作为赣南客家人的传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赣南客家人祈福的一种形式。 [26]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赣县史悠久,历史文化、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田村大宝光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鹭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湖江夏府戚氏宗祠保存完好。白鹭官村商周遗址、南朝齐墓、汉朝契真寺、唐朝宝华寺、西晋储君庙、后梁麂滩妙高寺、宋代夏府宗祠群、清初文昌阁等历史名胜,久负盛名。境内有狮子岩、丫机岽、菩提山、石林山、文峰山、金鸡洞、大湖洲、小湖洲、马口森林公园、赣南“小庐山”小坪宝莲山风景区、三溪寨九坳丹霞地貌景区等自然景观,并建有客家人民广场、客家文化城、赣南客家名人园、赣南客家名俗园等人文景观。 [6]
赣县境内红色旅游景点丰富。有“江口会议旧址”、江口贸易分局旧址、白鹭福神庙红军军团长以上会议旧址、田村“进士第”旧址、三十年代初国民军建的碉堡永固楼、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战斗发生地、长征路上渡过的第一条江——桃江、大埠暴动旧址等22处。 [6]
宝华寺
宝华寺
创建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原名西堂宝华禅院,明朝始称宝华寺,位于赣县田村镇东山村龚公山,距田村圩镇约8千米(15华里)。昔为隐士龚亮栖所,为当时的江南名寺。该寺建在群山环绕之中,清净幽雅,风景独特。今存三殿,雄伟庄严。寺内有十大宝:大宝光塔、出木井、古鼎锤、千人锅、龙泉井、千年杏、千年柏、千年松、四方竹、灵照女莲。 [11]
契真寺
契真寺
初名“弃假寺”,后名“契假寺”,复改“契真寺”。现契真寺罗汉殿佛座中有五言诗云“汉代弃假寺,唐代易契真”的记述;寺内藏古联“汉朝契假寺,秦代天丛山”亦可知寺名的沿革。弃假寺初建于田村村北的天丛山。建寺初期非常简陋,香火不旺。汉代有十八儒生投宿于寺,遗下十八真经,即现存的十八部《佛名经》,香火始转旺盛。至唐,迁建寺于田村街市中心的铜锣窝(即今址),始改名为“契真寺”。 [12]
储君庙
储君庙
位于赣县储潭乡圩上,历史悠久,素有“千里赣江第一庙”之美誉。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晋刺史朱瑞置储君于此,故而得名。古庙占地二千多平方米,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庙前刻有《广济古庙》、《唐朝勒封》等旨牌。储君庙不仅是道教圣地,而且是古建筑的杰出精髓。其庙有一角倒塌,后经多次修补都自动倒掉,无法修回原貌。储潭乡还有储山、天宫寺、储君阁、赣州八景之一的“储潭晓月”就在这里,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白鹭村
白鹭村
位于赣县区最北端,毗邻兴国和万安,有一脚踏三县之称。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赣南客家文化。白鹭村是江南保存最完好最集中的客家古村落,历经86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有大小不等一定规模的堂屋、祠宇共69座。2006年9月18日,湖南闭幕的中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上,赣县白鹭村被评为中国十大古村之一。 [13]
三溪寨九坳丹霞地貌生态园
三溪寨九坳丹霞地貌生态园
位于赣县区三溪乡北部的寨九坳村,也是三溪乡与南塘镇及兴国县龙口镇三地交界处。旅游区距离三溪圩镇7千米,至县城50千米,到赣州市城区57千米。寨九坳—定光山一带丹霞地貌面积约有3平方千米。在旅游区范围内,主要发育有以中立崩塌为主而形成的丹霞赤壁;有以地表水切割为主形成的一线天和沟谷(过水岩);有以物理风化为主形成的穿洞、额状洞(凉伞山);有以岩块乱石为主构成的景观,如“坐井观天”、“八卦阵”等;有以肖形地貌为主构成的景观,如象鼻石、酒坛山、马鞍山、神龟山、仙女靠背、金童石(神仙柱)、玉女岩等。 [14]
赣县文昌阁
赣县文昌阁
位于江西省赣江源头、贡江北岸、赣县县城南部、赣南客家名人公园西段,占地1032平方米,建筑面积2696.62平方米。阁楼外观三层,一层设副阶周匝,二层出檐设四出抱厦,三层为重檐十字脊,最高处为宝顶顶部,阁身高39米,台基高7.36米,阁楼总高46.36米。该阁为平面正方形设计,阁内共五层,其一至二层设有暗层。该阁于2009年10月2日动工兴建,整个工程采用仿古建筑材料,运用传统建筑工艺、结合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建设,内部为框架结构,外观为仿宋木结构,颇具宋阁韵味,唐楼遗风。 [15]
宝莲西湖
宝莲西湖
位于赣县大田乡、大埠乡境内,目前距赣州市区30千米,赣县县城23千米。湖区范围呈带状,位于赣江两大支流之一的贡江支流桃江下游。湖区内建有居龙滩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739平方千米。湖区总长29千米,总面积30平方千米,水面面积5.7平方千米,正常蓄水位122米,蓄水量7360万立方米。湖区位于大田和大埠两乡镇之间,景区的核心范围位于大埠乡境内。区域内有三种地貌类型,多为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 [16]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赣县区特产有:沙地板鸭阳埠腐竹、无则添鱼丝、赣南蜜饯、荸荠糕、吉埠贡芋、汶溪绿茶、甜菊糖、湖江蜜枣、田村温柑、南塘脐橙、茅店葡萄、储潭果荠、韩坊香菇、长洛蜜糖、赣县茶油、王母渡红瓜子等。还有黄元米果、倒菜、擂茶、烫皮、蝴蝶鱼、糯米酒等客家小吃,品种繁多。 [6]
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特产美食
特产美食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曾几(1085—1166年)南宋诗人。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
钟崇俨(1778—1858年)白鹭乡白鹭村人。与儿子钟谷同为为东河戏奠基人。
刘大煜(1906—1982年)田村镇,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赖传珠(1910—1965年)大埠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罗亦经(1911—1991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
廖容标(1912—1979年)韩坊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徐光华(1913—2010.6.6)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原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吴保山(1915—1972年)南塘镇清溪村人,总参谋部三部原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谢镗忠(1916—1989年)南塘镇人,武汉军区政治部原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游好扬(1916—1991年)沈阳军区原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钟登华(1963年—)梅林镇人,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任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2016年9月,任天津大学校长。 [17-18]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19年,赣县区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第一批)。 [6]
2020年3月,赣县区入选2019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区。 [19]
2020年6月,赣县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