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贈項斯

鎖定
《贈項斯》是唐代詩人楊敬之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先寫作者賞識項斯之詩,更驚歎項斯“標格過於詩”。接着寫詩人對於項斯的美好標格,由內心的誠意讚賞發展到行動上的樂意揄揚,反映了詩人“不藏人善”“獎掖後進”的寬廣胸懷和美好品性。全詩語言樸實無華,所表現的感情高尚美好,難得的、可貴的詩情,使之廣泛流傳,成為贈友詩中的上品。
作品名稱
贈項斯
作    者
楊敬之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贈項斯作品原文

贈項斯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於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説項斯。 [1] 

贈項斯註釋譯文

贈項斯詞句註釋

⑴項斯:字子遷,晚唐詩人,台州府樂安縣(今浙江仙居)人。
⑵度:次。
⑶標格:風采,指一個人的言語、行動和氣度等幾方面的綜合表現。晉葛洪抱朴子·重言》:“吾特收遠名於萬代,求知己於將來,豈能競見知於今日,標格於一時乎?”
⑷不解:不會。善:這裏指品質、言行、文學方面的優點。 [2]  [3] 

贈項斯白話譯文

多次讀到了你的詩總是覺得很好,看見你後覺得氣度品格更高於詩。
我一生也不願意藏匿人家的長處,無論到哪裏見人就會推薦你項斯。 [2]  [3] 

贈項斯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詩人之間的贈答詩,當作於唐武宗會昌四年(844)項斯進士及第之前。據《唐詩紀事》載,項斯曾築草廬於朝陽峯前,枕石飲泉,讀書吟詩,長達三十年。項斯聽説楊敬之最喜提攜後輩,便帶着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謁這位前輩。楊敬之讀了他的詩後大加讚賞,寫下了這首詩。《全唐詩》收項斯詩一卷,此外也未見有何突出成就,只是因為楊敬之的這首詩,他才為後人所知。 [4]  [5] 

贈項斯作品鑑賞

贈項斯文學賞析

楊敬之的詩,《全唐詩》僅存二首,其中這一首極為後世傳誦,並且因為眾口爭傳,逐漸形成人們常用的“逢人説項”這個典故。楊敬之在當時是一個有地位的人,而這首詩卻真心實意地推薦了一個“未為聞人”的才識之士。他虛懷若谷,善於發掘人才;得知之後,既“不藏人善”,且又“到處”“逢人”為之揄揚,完滿地表現出了一種高尚的品德。
首句“幾度見詩詩總好”,是襯墊之筆,也點出作者之知道項斯,是從得見其詩開始的;賞識項斯,又是從覺得其詩之好開始的。次句進一步寫見到了本人以後,驚歎他“標格過於詩”,心中更為悦服。對項斯標格之好,詩不直寫,卻先提一句“詩好”,然後説“標格過於詩”,則其標格之好自不待言。“標格”包括外美與內美,即儀容氣度、才能品德的統一。品評人應重在才德,古今皆然。下文便寫到詩人對於項斯的美好標格,由內心的誠意讚賞發展到行動上的樂意揄揚。
“平生不解藏人善”,這句話很占身分。世間自有見人之善而不以為善的,也有見人之善而匿之於心,緘口不言,唯恐己名為其所掩的;詩人於此則都“不解”,即不會那樣做,其胸襟度量之超出常人可見。他不只“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直以高屋建瓴之勢,震動世間一切持枉道、懷忌心的小人。詩人對於“揚人之善”,只是怎麼想便怎麼做,不曾絲毫顧慮到因此會被人譏為“互相標榜”;怎麼做便又怎麼説,也不曾絲毫顧慮到因此會被人譏為“自我標榜”。其古道熱腸,令人欽敬。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説出,更見得直率可愛。本來獎掖後進,揄揚人善,一向傳為美談,詩人自為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勸導世人之意。
此詩語言樸實無華,所表現的感情高尚美好。正因為這種難得的、可貴的詩情,它才能廣泛流傳,成為贈友詩中的上品。 [4]  [6] 

贈項斯名家點評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劉禹錫《嘉話錄》載楊祭酒《贈項斯》詩,······斯集中絕少佳句。如《晚春花》雲:“疏與香風會,細將泉影移。”《別張籍》雲:“子城西並宅,御水北同渠。”拙惡有餘,宜祭酒公謂“標格勝於詩”也。祭酒乃敬之也。其贈斯詩鄙俗如此,與斯亦奚遠哉! [7] 

贈項斯作者簡介

楊敬之,字茂孝。唐憲宗元和二年(807)登進士第,累遷屯田、户部二郎中。後因事貶連州刺史。文宗時為國子祭酒,兼太常少卿。《全唐詩》存錄其詩二首。 [8]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214頁
  • 2.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575
  • 3.    聶巧平註譯.唐詩三百首.北京:崇文書局,2015:297
  • 4.    陳長明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60
  • 5.    徐尚衡.中國詩詞故事.江蘇: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204
  • 6.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81
  • 7.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357
  • 8.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