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

鎖定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開頭道出儒學興則國家興,儒學敗則國家廢的道理,強調“師古”“尚儒”的重要性;接着以典故和直接論述相結合的方式描述自秦至隋儒學衰微的狀況;然後寫唐王朝儒學的興衰史;最後勸慰劉五經,讚揚王茂元愛才如命的品質,劉五經憑藉其才能,自然能獲得善待,同時勸告劉五經要警惕小人。全詩理正詞直,情感深摯,語言真誠。
作品名稱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字    數
340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作品原文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1
建國宜師古2,興邦屬上庠3
從來以儒戲4,安得振朝綱。
叔世何多難5,茲基遂已亡6
泣麟猶委吏7,歌鳳更佯狂8
屋壁餘無幾9,焚坑逮可傷10
挾書秦二世11,壞宅漢諸王12
草草臨盟誓,區區務富強13
微茫金馬署14,狼藉鬥雞場15
盡欲心無竅,皆如面正牆16
驚疑豹文鼠,貪竊虎皮羊17
南渡宜終否,西遷冀小康18
策非方正士,貢絕孝廉郎19
海鳥悲鐘鼓,狙公畏服裳20
多歧空擾擾,幽室竟倀倀21
凝邈為時範,虛空作士常22
何由羞五霸?直自訾三皇23
別派驅楊墨,他鑣並老莊24
詩書資破冢,法制困探囊25
周禮仍存魯,隋師果禪唐26
鼎新麾一舉,革故法三章27
星宿森文雅,風雷起退藏28
縲囚為學切,掌故受經忙29
夫子時之彥,先生跡未荒30
褐衣終不召31,白首興難忘。
感激誅非聖,棲遲到異粻32
片辭褒有德,一字貶無良33
燕地尊鄒衍,西河重卜商34
式閭真道在,擁篲信謙光35
獲預青衿列36,叨來絳帳旁。
雖從各言志,還要大為防37
勿謂孤寒棄,深憂訐直妨38
叔孫讒易得,盜蹠暴難當39
雁下秦雲黑,蟬休隴葉黃40
莫渝巾屨念,容許後升堂41 [1]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註釋譯文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詞句註釋

1.前劉五經映:劉映明經及第,而五十猶未入仕,故稱前劉五經。
2.師古:《尚書》:“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説攸聞。”
3.上庠(xiáng):大學。《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4.儒戲:以儒為戲,輕視儒學。
5.叔世:衰世。
6.茲基:根本。儒學為國家根本。
7.泣麟:魯哀公十四年,孔子聞西獲狩麟而“反袂拭面,涕沾袍”,嘆曰:“吾道窮矣!”委吏:掌管儲藏糧食之下級官吏。《孟子》:“孔子嘗為委吏矣。”
8.歌鳳:孔子適楚,楚之狂士接輿過其門而歌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
9.屋壁:孔安國《尚書序》:“我先人藏家書於屋壁。”
10.焚坑:指秦始皇焚書坑儒。逮:即遞,交替,順次更迭。
11.挾書:私藏書籍。
12.壞宅:《漢書·藝文志》:“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共王住入其宅,聞鼓琴瑟鐘磬之音,於是懼,乃止不壞。”
13.草草:憂勞、辛苦。區區:勞苦。
14.金兵署:漢代接待才人的宦署,門旁有銅馬,宦署門曰金馬門。
15.狼藉:散亂不整貌。
16.面正牆:面牆而立的泥塑木雕。
17.豹文鼠:鼮鼠,身上的紋理像豹子。虎皮羊:羊質而虎皮,見草而悦,見狼而顫。
18.南渡:晉元帝渡江,建都建康。西遷:陳後主歸隋。隋文帝統一天下,厚賞諸儒,儒術大興,及至暮年,不喜儒術,遂廢天下之學。
19.方正士:《漢書·文帝紀》:“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上親策之。”孝廉郎:漢代的官吏選舉制度,推舉孝子和廉潔之士。
20.海鳥:《莊子·至樂》:“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炫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狙公:猿類。
21.多歧:《列子·説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楊子曰:‘亡一羊,何追者之眾?’曰:‘多歧路。’既反,曰:‘亡之矣!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也。’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倀倀:無所適從的樣子。
22.凝邈:不視不聽,思慮玄遠的樣子,指道家。虛空:指佛家。
23.何由:無由。訾:詆譭。
24.別派、他鑣:指除了儒家外的其他學派。鑣,馬嚼子。
25.破冢:發掘墳墓。探囊:偷東西。
26.二句的意思是周禮存在於東魯,並未滅絕。唐朝繼承隋朝的制度,推行科舉,儒學大興。
27.法三章:約法三章。
28.星宿:文星、才學之士。森:盛也。起:起用。
29.縲(léi)囚:漢代夏侯勝、黃霸曾繫於獄中,霸從勝受《尚書》,越兩冬,積三歲出獄。掌故:漢代晁錯以文學為太常掌故,漢文帝令他向濟南伏生學習《尚書》,學成,詔以為太子舍人。
30.夫子:此指劉五經。彥:優秀之士。先生:教學者。
31.褐衣:粗製的衣服,代指地位低下的人。
32.誅非聖:口誅筆伐不符合聖人推崇的言論。粻:糧食。
33.無良:不善。
34.鄒衍:齊國臨淄人,戰國末期陰陽家學派代表。卜商:孔子學生子夏的姓名,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
35.式閭(lǘ):車前橫木;閭:里門。車至里門,人立車中,俯憑車前橫木,用意表示敬意。後指登門拜訪。篲:笤帚。謙光:因謙讓而更加光輝。
36.青衿:青色衣領,周朝學子的服飾。
37.各言志:出自《論語》,謂各自言説自己的志向。大為防:出自《禮記》,意思是遵守禮制大防。
38.孤寒:指詩人自己。訐直:發人陰私而不殉情。
39.叔孫:《論語》:“叔孫武叔毀仲尼。”盜蹠(zhí):春秋末年的大盜。
40.此二句點明送行之地在秦、隴。時令為秋季。
41.巾屨(jù):又作“巾履”,頭巾和鞋履,指儒服。升堂:升堂入室,指成為登門弟子。 [1]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白話譯文

建立國家應該效仿古代的方法,國家強盛要重視學校教育。
一直以來,只要是輕視儒學,就不可能振興國家的法紀。
衰落的世道是多麼的艱難啊,儒學已經敗壞。
孔子屈為小吏,接輿只能假裝瘋狂。
孔子牆壁之中所藏的書已經所剩無幾了,都是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引發的禍事啊。
秦代禁止私人藏書,漢初破壞了孔子的宅第,發現的書籍已經不多了。
憂勞於締結盟約,因為富國強兵而勞苦。
儒者前途渺茫待詔金馬門,君臣上下痴迷於鬥雞。
都希望人心無竅,就像面對着牆的泥塑木雕。
文采如豹的鼮鼠,讓人驚訝疑惑,見狼都顫抖的虎皮羊以假亂真,貪腐盜竊。
晉王室南渡,儒學衰微至極,隋朝建立,儒學短暫復興,但只是曇花一現。
策問不是方正善諫之士,貢舉推薦的也不是孝順廉潔的人。
春秋以來,人們深畏禮法,就如同海鳥聽到鐘鼓之樂感到悲傷,猿猴害怕穿上週公之服。
分岔路很多徒然擾亂學者的選擇,處於幽室不見光亮,無所適從。
道家成為而今的時尚,佛家作為讀書人日常的準則。
不重視德行而強調力量,那麼以稱呼五霸為恥就沒有了根據,卻可以直接羞辱三皇五帝。
楊、墨、老、莊並列齊驅,別派之學,大為興盛。
儒學典籍淪為發掘墳墓的資財,法律只能捆縛小偷。
周禮存在於東魯,唐朝繼承發揚隋朝的考試之法,儒學得以興盛。
更新麾下推舉制度,革除過往弊病約法三章。
才學之士盛傳文雅之學,以風雷之勢起用隱居之士。
被關在獄中的文人急切地學習儒學,掌故忙着教習天子典籍。
劉五經是當世的優秀之士,一直教學,所學的佛家經典並未荒廢。
穿着粗糙的衣服一直都未入仕,頭髮白了也依然沒有忘記儒學。
劉五經感奮激發口誅筆伐非儒家聖人之語,而自己卻滯留到了暮年。
劉五經是非分明,在隻言片語中褒揚有德之士,一字一句都是對不善之人的貶斥。
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禮遇劉五經,就如同燕昭王對待鄒衍,魏文侯之於子夏。
王茂元以謙虛恭謹的態度,受經於劉五經。
我獲得跟劉五經學習的機會,經常在先生身旁叨擾。
雖然讓我們各自言志,但也讓我們遵守禮制大防。
希望劉五經先生不要因為我貧寒而放棄我,我也擔心先生因為做人太過耿介而有礙仕途。
小人的讒言容易招致,強暴的勢力甚為囂張。
大雁南飛秦雲昏黑,蟬停止了鳴叫,隴地的樹葉也枯黃了。
希望劉五經先生不要改變儒者的志向,容我他日再登門為弟子。 [1]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創作背景

劉映以明經及第,王茂元和李商隱都曾向他訪求經學。劉映因其耿直的性格,五十歲還未入仕。李商隱也是進士及第,本在博學宏詞科已被錄取,因中書長的故意破壞,抹去姓名,未授予官職。李商隱同情劉五經的經歷,感到同病相憐,寫下了這首詩。贈別之地在涇原。 [1]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作品鑑賞

此詩三分之二的篇幅皆在談及儒學的興衰消長,粗看會有喧賓奪主之嫌,細思之,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劉五經的悲劇命運皆繫於儒學的衰微。詩人論述儒學受重視程度的變遷,實際上也暗含着劉五經命運的必然。
詩歌的開篇四句,總領全詩。道出儒學興則國家興,儒學敗則國家廢的道理,強調“師古”“尚儒”的重要性。“叔世何多難,茲基遂已亡”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直接抒發處於困頓之世的哀婉情緒。
“叔世何多難”等三十二句是詩歌的第二層,以典故和直接論述相結合的方式描述自秦至隋儒學衰微的狀況。戰國崇力而不尚德,秦朝焚書坑儒、漢代黃老盛行、晉代南渡禮制盡廢,以致楊、墨、老、莊等別派繁盛,而儒學卻少人問津。“周禮仍存魯,隋師果禪唐”,詩意為之一轉,儒學自唐初而盛,國家也開啓了新的篇章,詩歌的情緒也隨之高揚。
“周禮仍存魯”等十六句是第三層,寫唐王朝儒學的興衰史。前八句敍述唐興重儒術,革故鼎新,文壇興盛,一片繁榮景象,遙應篇首“建國宜師古,興邦屬上庠”。後八句敍述劉五經學識淵博,品性高潔但棲遲不遇,以點帶面描述晚唐儒學式微的狀況,對統治者輕儒的做法予以批判,暗合“從來以儒戲,安得振朝綱”。以初唐重儒反襯晚唐輕儒。詩人自己與劉五經同病相憐,感慨劉五經的同時其實也是自憐。
“燕地尊鄒衍”至詩末是第四層,為詩人勸慰劉五經之詞。一方面,詩人讚揚王茂元愛才如命的品質,因而劉五經憑藉其才能,自然能獲得善待;另一方面,詩人勸告劉五經要警惕小人,説話不可失之過直,語言真誠,詩人對前輩的擔憂可見一斑。 [1]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2] 
參考資料
  • 1.    田秀麗解譯.李商隱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199-204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