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贈別沈四逸人

鎖定
《贈別沈四逸人》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五言詩。此詩贈別之中有欣賞羨慕對方之意。
作品名稱
贈別沈四逸人
作品別名
贈別沈四逸士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高適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贈別沈四逸人詩詞正文

贈別沈四逸人
沈侯未可測,其況信浮沉。
十載常獨坐,幾人知此心。
乘舟蹈滄海,買劍投黃金。
世務不足煩,有田西山岑。
我來遇知己,遂得開清襟。
何意閫閾間,沛然江海深。
疾風掃秋樹,濮上多鳴砧。
耿耿尊酒前,聊雁飛愁音。
平生重離別,感激對孤琴。 [1] 

贈別沈四逸人註釋譯文

①此詩明活字本題作《贈別沈四逸士》。《全唐詩》“人”字下注:“一作士。”沈四逸人:即沈千運。吳興人,後遷居汝北。家貧,性行端直。《篋中集序》《書史會要》載其“工文,善八分”。元結《篋中集序》:“近世作者,更相沿襲拘限聲病,喜尚形似……吳興沈千運獨挺於流俗之中,強攘於已溺之後,窮老不惑,五十餘年,凡所為文,皆與時異,故朋友後生,稍見師效。能侶類者有五六人。嗚呼,自沈公及二三子,皆以正直而無祿位,皆以忠信而久貧賤皆以仁讓而至喪亡。”《唐詩匯評》:“沈千運,生幸年不詳,吳興(今屬浙江)人,居於汝北(約今河南臨汝).家貧,天寶中屢舉進士不第,遊襄、鄧間。又遊濮上,與高適交遊。年已五十,尚無寸祿,遂歸隱。人稱沈四山人’或沈四逸士’。肅宗時,備禮徵召,辭不應,卒。千運工舊體詩,氣格高古。乾元三年,元結編《篋中集》,以千運詩為首,贊其能“獨挺於流俗之中’。《全唐詩》存詩五首。”
②侯:古代人對士大夫的尊稱。未可測:敦煌集本作“不易測”。浮沉:比喻得意或失意。此指沈氏屢舉進士不第,歷盡沉浮。
③獨坐:《晉中興書》:“陶淡字處靜,年十五,便服食絕谷……設小牀獨坐,不與人共。”此指沈千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得世人理解。
④蹈滄海:隱逸逃世之舉。《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彼秦者,棄禮儀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田單)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於海上。”買劍:謂沈千運不惜重金買劍習武。
⑤我來:敦煌集本作“我行”。
⑥閫閾:門限,門户。
⑦鳴砧:即搗衣之聲。因秋季要備衣禦寒,故多搗衣聲。
⑧耿耿:心中掛懷,煩躁不安的樣子。愁音:教煌集本作“愁陰”,《全唐詩》“音”字下注:“一作陰。”
⑨孤琴:《唐文粹》作“孤吟”,《全唐詩》“琴”字下注:“一作吟。” [1] 

贈別沈四逸人創作背景

高適於天寶九載(750)秋到濮上拜訪沈千運,詩當作於此時。沈千運和高適是好友。天寶九載高適任封丘縣尉時,專程造訪沈;沈隱居汝北之後,又來看望高適,並有《山中作》詩送給高適:“棲隱非別事,所願離風塵。不辭城邑遊,禮樂拘束人。邇來歸山林,庶事皆吾身。何者為形骸,誰是智與仁。寂寞了閒事,而後知天真。咳唾矜崇華,遷俯相屈伸。如何巢與由,天子不知臣。”高適賦《還山吟》贈行,對他的隱居表示理解和支持。 [1] 

贈別沈四逸人作品鑑賞

此詩前八句寫沈千運與眾不同的修養,總括為“不可測”,其表現為獨坐靜居、乘舟蹈海、黃金買劍、耕田西山等,總之是我行我素,孤高自許,“獨挺於流俗之中”(元結語)。“我來”以下四句追憶ニ人交往情景オ一相見便成知己,開懷暢敍,越發親近,無意之間得一摯友,相處雖短,感情卻有如江海之深。“疾風”以下六句敍贈別,疾風、秋樹、鳴砧、雁聲皆為衰颯秋景,渲染別情,結尾二句直接抒情。沈氏獨特的行事作風為高適所欣賞,但自己終究不能如此灑脱,贈別之中有欣賞羨慕對方之意。 [1] 

贈別沈四逸人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2] 
參考資料
  • 1.    李 丹.高適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20:251-252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