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賞瓶

鎖定
賞瓶,中國陶瓷藝術的珍品。為雍正一朝最新出現的一種造型,作賞賜之用。其器型來源於玉壺春瓶,傳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細長頸,肩部裝飾凸弦紋,圓腹,圈足。賞瓶一般採用這樣固定模式的紋飾,頸部裝飾青花蕉葉紋,腹部裝飾纏枝蓮紋。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蓮”代表“廉”,“青”“蓮”合在一起,包含着清中晚期社會的意願,希望時政“清廉”。
中文名
賞瓶
產    地
中國
分    類
瓷器

賞瓶物品簡介

賞瓶
賞瓶(20張)
賞瓶因其外形俊秀、線條柔美、比例協調,深得清朝歷代君王的喜愛。其器形為雍正督窯官唐英“參古今之式,動以新意,備儲巧妙”而奉旨審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專用於賞賜功臣。賞瓶成了玉堂春瓶的專指代稱。乾隆後每朝相襲,名稱、器形及用途從未改變。
賞瓶創燒以後,很快就成為了清代瓷器生產中的一個傳統器型。其中,尤以乾隆時期賞瓶的生產與使用最為盛行。有專家認為,賞瓶是清中期以後,陶瓷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賞瓶的器型優美,適合於在器上繪製紋飾,賞瓶賜於功臣之後,此器將被放置於較為明顯的地方,便於臣子觀賞,感受皇恩。
賞瓶更適合於觀賞者用手握持欣賞。而賞瓶腹部凸起的兩道弦紋,則更加加強了賞瓶的曲線美。賞瓶的紋飾不僅只侷限於青花纏枝蓮瓶,在乾隆時期賞瓶上的紋飾出現了粉彩賞瓶。早期粉彩賞瓶的紋飾種類很多,清晚期時粉彩賞瓶的紋飾常見的有粉彩百蝠賞瓶、粉彩百蝶賞瓶和粉彩皮球花紋賞瓶。
此外,還有霽藍釉賞瓶和霽藍釉描金賞瓶,在光緒朝還曾出現了吹藍雲龍紋賞瓶,在2005年的中國嘉德9月份的拍賣中,曾有一件清光緒吹藍雲龍紋賞瓶以20.9萬元拍出

賞瓶發展歷史

嘉慶時期
清嘉慶時期的賞瓶紋飾也多以二方連續纏枝蓮紋為主,此紋飾也多延續乾隆時期的紋飾,構圖較為繁縟,纏枝也走向清晰,但花的畫法則具有本朝的特點。嘉慶一朝的纏枝蓮紋賞瓶的市場雖較乾隆一朝低一些,但在清中晚期是最好的,嘉慶一朝的賞瓶數量瓶不是很多,因此嘉慶賞瓶的市場地位很高。
即使一些品相差一點的,甚至是殘損器仍可以高價位賣出。在2006年的中國嘉德3月份的拍賣中,一件清嘉慶青花纏枝蓮賞瓶雖口部殘損,但仍以2.75萬元拍出。
道光時期
道光時期的纏枝蓮紋賞瓶的器型與嘉慶時相近,但頸部較嘉慶器稍粗,在紋飾上留白較多,釉色相對較白。道光時期的纏枝蓮紋賞瓶沒有什麼獨特之處,與嘉慶時的風格相近。咸豐時期的纏枝蓮紋賞瓶的質量相對較差一點,其紋飾的畫法與前幾朝截然不同,構圖亦較前朝疏朗。紋飾已不見有細碎的花葉,纏繞的線條清晰明快,花朵的畫法以渲染為主,並有濃重的青花點飾,花心留白,並有誇張的蓮蓬,青花呈色亦鮮豔。
同治時期的纏枝蓮紋賞瓶以異花同向較為常見,構圖也較疏朗花朵較為圓潤,沒有細碎的葉片,線條不暢,呆板。與前幾朝相比,層次不甚豐富,主花變形,畫法為色邊填色,纏枝的枝蔓纖弱無力。而且花心已少有留白,花心的紋飾有時就看得不太清楚。此三朝的賞瓶的器型較為纖瘦,與前期的賞瓶相比,腹部較向上提,下部收體較慢。這個時期的賞瓶最大特點就是瓷質下降,釉色較薄,也沒有雍正、乾隆朝的潤,總的來説此時期的質量下降,質量上雖不及前幾朝。但由於年份足,此時期的
賞瓶 賞瓶
賞瓶在市場上還是得到了認可。此三朝的纏枝蓮紋賞瓶品相好的都達到了50萬元左右,品相次一點的賞瓶,價位也在幾十萬元之間。
光緒時期
光緒一朝的纏枝蓮紋賞瓶燒製的數量眾多,其器型與同治時期大致相同,器腹主題紋飾與前朝相近,但具體紋飾的畫法不盡相同,花瓣邊緣的過尖與前朝的圓潤明顯不同,花朵的層次也明顯好於前朝。此時期的纏枝蓮紋構圖較為繁縟,花瓣的葉片肥潤重疊,繪工較為精湛。光緒朝的賞瓶的器型與前幾朝比,器身較為纖瘦,器體腹部上移,感覺沒有前幾朝的賞瓶豐滿。
光緒朝的纏枝蓮賞瓶總體上來看,畫工還算精細,器型也較規整,雖然某些器物的紋飾有些呆板,但其市場價位相對也較好,流通速度也較快。由於光緒朝的賞瓶產量大,品種多,因此,光緒朝的賞瓶品相較好的則在30-40萬元之間,次一些的在幾萬到十數萬元之間。宣統時期的纏枝蓮紋賞瓶並不多,此時的典型時代特徵是用重筆點染的手法表現紋飾的正面和側面,其餘的則多因襲前朝。宣統一朝的纏枝蓮紋賞瓶紋飾是最為呆板的,而且器型也大多較為纖瘦,因此市場價位不高,但也在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之間。

賞瓶物品特色

賞瓶-骨質瓷譚翃晶繪 賞瓶-骨質瓷譚翃晶繪 [1]
纏枝蓮紋賞瓶 內涵之美賞瓶的紋飾纏枝蓮紋為主,數量約佔清代賞瓶的80%以上。自雍正朝以後歷代繪紋飾大同小異。首先青花表示清廉,瓶子上畫的纏枝蓮也表示清廉,皇上用青花和蓮花,作為賞瓶,不僅是獎狀,而且也是一種警示,暗示為官要清廉。雍正時期的賞瓶,目前全國就一例,現存廣州文物商店,帶有雍正紀念款。 [2]  雍正、乾隆時期的賞瓶的紋飾以纏枝蓮紋為主,賞瓶主要是以官窯器為主,製作精細,紋飾畫法出於當時統一的“官樣”,因此許多賞瓶的紋飾都是一樣的。
賞瓶2-骨瓷狄少英繪 賞瓶2-骨瓷狄少英繪
乾隆時期的纏枝蓮紋賞瓶的紋飾多有仿永宣鐵鏽斑狀的觸點,這也是乾隆一朝青花的特點。以後各朝也有此類畫法,特別是光緒朝的纏枝蓮紋賞瓶,但這些仿鐵鏽斑狀的青花紋飾又多仿乾隆風格,而非真正的永宣風格,所以,乾隆以後各朝的此類賞瓶在藝術上與無法與乾隆一朝相比的。

賞瓶物品價值

賞瓶 賞瓶
目前市場上雍正一朝的賞瓶並不多見,常見的是乾隆時期的賞瓶,由於做工精細而受到藏家的鐘愛。在目前市場上,纏枝蓮紋賞瓶的市場價位最高者當屬乾隆時期的青花纏枝蓮紋賞瓶。在2005年的藝術品拍賣中,乾隆賞瓶可謂大出風頭。在春拍中,上海崇源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花卉賞瓶以92.4萬元拍出;在秋拍中,北京翰海的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花卉賞瓶以82.5萬元拍出;進入2006年後,乾隆賞瓶的市場價位不減,北京翰海迎春拍中,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花卉賞瓶以77萬元拍出;在2006年的中國嘉德3月份的季拍上,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花卉賞瓶以49.5萬元成交。
在2003年的時候,一件品相上等的清乾隆青花纏枝蓮花卉賞瓶的估價也只不過15-20萬元,兩年之後,賞瓶價格上漲了近四倍。乾隆朝的纏枝蓮紋並不都為青花紋飾的,在2003年的中國嘉德秋拍曾拍出一件清乾隆青花胭脂紅纏枝蓮紋賞瓶,釉上紅彩與釉下青花髮色都較為上等,而且品相完好,最終以162.8萬元成交,高出估價近8倍。

賞瓶物品分類

纏枝蓮紋賞瓶
纏枝蓮紋賞瓶並非是年代越早價位越高,此類賞瓶還要看具體的紋飾。在2005年的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上,曾有兩件同一時代的纏枝蓮紋賞瓶,品相都不錯,但一件估價在25-28萬元之間,而另一件估價僅十幾萬元,相差一倍多,最後成交價位也是如此。仔細看才發現,前者是品相較好的纏枝蓮紋,後者雖也是,但是卻是纏枝勾蓮紋,也即所繪紋飾中的葉子是捲曲的細葉,只勾線不填塗。因此藝術性上的差別就造成了市場價位的差別。
描金賞瓶
描金賞瓶主要是以祭藍釉金彩皮球花紋賞瓶為主,此種賞瓶興起的時代較晚,是在傳統賞瓶的基礎上燒製的,其器型與同時期的賞瓶器型類同,但器身通體施祭藍釉,釉上有金彩裝飾。頸部和腹部的主題紋飾皮球花紋,紋樣異常豐富:有龍、鳳、獅、鹿、團鶴、團福壽、蝠磬、八卦、鷺蓮、鵪鶉菊花、瑞果、松、竹、梅、金魚、月華、花蟲、花蝶、輪花和各種花卉,不一而足。金彩與祭藍釉上下互應,釉面勻淨亮麗,施上金彩紋樣,尤為醒目,別具富麗堂皇之感,更吸引人的目光。但也有隻是祭藍釉而無描金的賞瓶,雲南省博物館曾藏有一件。此外,雲南省博物館曾收藏有一件乾隆藍釉描金龍紋賞瓶,全器紋飾主要集中在頸部和腹部,描金裝飾雲紋和龍紋。描金裝飾在乾隆時期較為普遍,而藍地描金則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往往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此類描金的賞瓶主要流行於清代晚期,由於描金易被磨損,金彩易脱落,保存起來不易,因此品相較好的較少。此類器物的市場價位不算太高,但流通性強。目前在市場中偽品不少,而且許多為後加彩瓷。在目前的賞瓶仿品中,最大的缺點是現仿的賞瓶在器型上掌握得不好,一般來説頸部、腹部和底足仿得不到位。而對於霽藍釉描金賞瓶來説,最難仿的還有釉和金彩的色調。但同時此類賞瓶也是最難鑑定的。
粉彩賞瓶
此類賞瓶從清中期開始出現,多以其他瓷器上的紋飾移植到賞瓶之上,所繪紋飾十分豐富,因為賞瓶的器型易於在腹部繪製紋飾,因此,粉彩賞瓶比較受到人們的喜愛,但這類賞瓶並不是都作為賞賜之用,更多的是用於欣賞。其中最常見到的是粉彩百蝠賞瓶、粉彩百蝶賞瓶和粉彩皮球花紋賞瓶,而這些賞瓶在光緒和宣統朝多見。這些紋飾佈滿全器,較為繁細,口沿飾變體蓮瓣,頸部與瓶身的主體紋飾基本相同。但此時也有一些粉彩賞瓶是以以上幾種紋飾為輔,器體顯要位置繪製龍紋、鳳紋等紋飾。此類賞瓶的市場價位還算可以,在今年的北京翰海迎春拍中,多件此時期的粉彩賞瓶估價都在8-12萬元之間,最終都拍出了不錯的價位。
總體來説,在各類賞瓶之中,市場價位較高者乃是纏枝蓮紋賞瓶,即使同時期的賞瓶價位也是如此。筆者對此也曾不解,後遇到原首博物館副館長張寧先生,在與其交流中其一語道破天機:“賞瓶原本作用即是用來告誡臣下‘清廉’為官,因此才用青花蓮紋,而其他體裁、其他種類的賞瓶都僅僅是用了賞瓶的器型,只可以作為觀賞器而代表不了賞瓶原有的文化內涵。因此只有纏枝蓮紋的賞瓶具有傳統內涵,所以其才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和市場價值。再加上粉彩類賞瓶、單色釉賞瓶和霽藍釉描金賞瓶易於仿製,更難於鑑定,而纏枝蓮紋賞瓶則可以從器型、紋飾、風格上進行鑑定,易於收藏者鑑定,當然纏枝蓮紋賞瓶的市場價位要高於其他賞瓶。”
紅瓷麥稈畫賞瓶
賞瓶 賞瓶
麥稈畫花瓶是近幾年紅瓷市場上的新寵,它結合中國最新制陶工藝,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創新,在紅瓷整體美觀度上進行突破,把原本深沉無光的陳舊暗淡,變得玲瓏剔透、色彩豔麗!賞瓶作為紅瓷中美觀、典雅的代表,更是受到了高度的關注和讚揚,使其迅速躥紅,一躍成為禮品界的明星!
參考資料
  • 1.    畫家百度圖片
  • 2.    馬未都.馬未都説收藏·陶瓷篇·二.北京:中華書局,2008-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