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

鎖定
“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的規模和能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後備軍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勞動力同資本的膨脹力一樣,是由同一些原因發展起來的。因此,產業後備軍的相對量和財富的力量一同增長。但是同現役勞動軍相比,這種後備軍越大,常備的過剩人口也就越多,他們的貧困同他們所受的勞動折磨成反比。最後,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後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律”(《資本論》第1卷,第707頁)。
中文名
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
提出者
馬克思
應用學科
政治經濟學
修訂者
楊斌林

目錄

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錯誤

這條規律有一處錯誤即“他們的貧困同他們所受的勞動折磨成反比”,在法文版中改為“他們的貧困同勞動折磨成正比”,仍然沒表述清楚。一百多年來,人們對這處錯誤視而不見,見而不解。恩格斯的《<資本論>第一卷書評》、許滌新主編的《政治經濟學辭典》、南開辭書《<資本論>辭典》等權威著作,都把這一規律錯誤地理解為“無產階級的貧困同無產階級所受的勞動折磨成反比”。

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剖析

這條規律中有三個人物:產業後備軍、現役勞動軍、資產階級。三者之間的關係如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一樣。產業後備軍越多,越貧困,施加給現役勞動軍的就業壓力越大,迫使他們過度勞動,勞動折磨越深,並接受最低工資,資產階級越得利。資產階級借產業後備軍敲現役勞動軍的竹槓。
從整體上來看,這一規律包含着雙層對立。第一層對立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對立,在資產階級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在無產階級一極是貧困、勞動折磨的積累;第二層對立是產業後備軍與現役勞動軍的對立,在產業後備軍一極是失業和無事可做,在現役勞動軍一極是過度勞動。這雙層對立的局面如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一樣,資產階級處於有利地位。產業後備軍越貧困,施加給現役勞動軍的競爭壓力越大,迫使現役勞動軍越聽從於資本的擺佈,所受的勞動折磨越重,越有利於資本的積累。這是資本主義積累的內在機制。

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修訂

因此,對這條規律要作如下修訂:產業後備軍同現役勞動軍相比,他們的貧困同他們所受的勞動折磨成正比。 [1]  這一規律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參考資料
  • 1.    楊斌林,《產業後備軍的貧困與現役勞動軍所受的勞動折磨成正比》,載《西北第二民院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