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資中木偶戲

鎖定
資中木偶是以中型杖頭木偶為主的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間藝術。
據《資州志》記載,資中(資州)中型杖頭木偶戲源於清光緒年間(1877年)。早年間,資中就有“木偶之鄉”之稱,杖頭木偶戲非常活躍。 [3] 
中文名
資中木偶戲
所屬年代
清代光緒年間
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包括資中在內的四川地區流傳的杖頭木偶戲最大的不同在於,是用左手託舉木偶,講究手腕的運用和木偶水平線的平和穩;右手搓釺,操縱木偶手釺子,講究“穩、準、活”。
資中縣木偶劇團成立於1953年,演員來自曾經活躍於全縣鄉鎮以及周邊地區的民間木偶隊藝人。與許多民間傳統文化藝術一樣,隨着社會環境的極速變化,資中木偶戲也經歷過從繁榮走向衰落的過程。 [2] 
據悉,清代光緒年間,資州木偶戲頗為興盛。當時的資中木偶有大木偶和精木偶(小木偶),木偶的劇目以川劇為主。
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集川中、南地區諸多木偶戲班技藝之長,採用瓷泥造型,然後石膏脱型,再用草紙、牛皮紙和皮紙逐個糊貼,最後打磨化妝。再經過科學的安裝設計,一個形體上優美逼真、操縱上輕便靈活、表現上形神兼備、特技上變幻多端,成為風格獨具的木偶。
2015年,劇團生產製作出600多個不同類型的木偶,促進了資中木偶藝術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並多次受邀請參加國內外比賽和展演,受到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鳳凰衞視美洲和歐洲台等國內外眾多媒體關注。
資中木偶的唱腔和劇目亦以地方戲曲川劇為主,其木偶頭像按照生、旦、淨、末、醜的行當進行雕塑,注重與川劇臉譜相結合,呈現出神形兼備、造型逼真、變化多端、操縱靈活的藝術特色。成功上演大型木偶劇《鬥妖記》、《金霞配》;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片段;木偶絕技《變臉吐火》、《書法》、《木偶雜技》;情景劇《七仙舒袖》、《化蝶》等節目。2014年,資中中型杖頭木偶戲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