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若敦

鎖定
賀若敦(517~565年),河南洛陽人。鮮卑族,西魏北周時期將領,隋朝名將賀若弼之父。
以勇武剛猛著稱。西魏大統二年(536),抓捕東魏穎州刺史,歸降宇文泰。北魏廢帝二年(553),率兵平定譙淹叛亂。武成元年(559),入為行軍司馬,領金州刺史。
保定五年(565年),口出怨言,得罪北周權臣宇文護,被逼自殺。
所處時代
北周
民族族羣
鮮卑族
出生日期
517年
逝世日期
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
主要成就
討伐蠻夷、對抗南陳
本    名
賀若敦

賀若敦人物生平

賀若敦家世背景

賀若敦(517-565),北周將領,祖籍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以武猛而聞名,父親賀若統,為東魏潁州長史。大統三年,賀若統擒獲刺史田迅以州投降西魏。賀若統到了長安,西魏文帝對賀若統説:"你自潁川投奔我,怎麼會忘記呢。"於是拜賀若統為右衞將軍、散騎常侍、兗州刺史,賜爵當亭縣公。不久又官拜北雍州刺史。賀若統去世後,朝廷贈他侍中、燕朔恆三州刺史、司空公,諡曰哀。

賀若敦勸父西投

賀若敦從小即有氣魄和才幹,善於騎射。當時賀若統正在謀劃擒拿刺史田迅以潁州投降西魏,但猶豫不決。賀若敦時年十七歲,勸告父親要果斷行事,賀若統這才定下決心擒拿刺史田迅並投降了西魏。
當時羣盜蜂起,各據山谷。大龜山賊張世顯襲擊賀若統,賀若敦挺身赴戰,手斬七八人,敵人於是退走。賀若統大喜,對左右僚屬説:"我少從軍旅,多次經歷戰陣,像他如此年少又有膽略者,還未見過。不是成為我家門户,也當是國之名將。"

賀若敦文帝賞識

明年,賀若敦跟從河內公獨孤信赴洛陽,被敵人包圍。賀若敦彎弓三石,箭不虛發。獨孤信感到奇異,於是告訴宇文泰。宇文泰驚異,召賀若敦置於麾下,授賀若敦都督,封安陵縣伯,邑四百户。賀若敦曾經跟從宇文泰在甘泉宮狩獵,當時圍守獵區的士兵不齊,野獸大多逃逸,宇文泰大怒,眾人都很恐懼。獵區內只有一頭鹿,也突圍而走。賀若敦躍馬追趕,鹿跑上東山,賀若敦棄馬步行登山,到半山腰把此鹿抓了回來。宇文泰大喜,諸將也因此得以免責。賀若敦累次升遷為太子庶子、撫軍將軍、通直散騎常侍、大都督、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儀同三司,進爵廣鄉縣侯。賀若敦既有武藝,宇文泰一直都想任命他為將軍。魏廢帝二年,賀若敦官拜右衞將軍,很快又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

賀若敦討伐蠻夷

當時岷蜀剛剛開發,民情還很粗俗。巴西人譙淹據南梁州,與南梁西江州刺史王開業互為依靠,扇動羣蠻。宇文泰令賀若敦率軍討伐。山路艱險,人跡罕至。賀若敦身先將士,攀木緣崖,倍道兼行,乘敵不意。賀若敦又派遣儀同扶猛白帝擊破敵軍別帥向鎮侯。譙淹於是與王開業及其黨羽帛玉成、侯造等率眾七千,家眷三萬,從墊江而下,投奔南梁將領王琳。賀若敦攔擊,擊破敵軍。譙淹又依山立柵,向南招引蠻帥向白彪為援兵。賀若敦設反間計,離間敵軍,趁敵軍懈怠,又擊破敵軍。斬殺譙淹,把他的部眾都俘虜了。賀若敦進爵武都公,增邑通前一千七百户,拜典祀中大夫。很快賀若敦又出任金州都督、七州諸軍事、金州刺史。向白彪又與蠻帥向五子等聚眾為寇,圍逼信州。朝廷詔令賀若敦與開府田弘赴救,賀若敦等未到而城已被攻陷。賀若敦與向白彪等交戰,擊破敵軍,俘斬二千人。賀若敦繼續進軍追討,於是平定信州。此年,荊州蠻帥文子榮自號仁州刺史,擁逼土人,佔據沮漳反叛。朝廷又令賀若敦與開府潘招討伐,擒獲文子榮,俘虜其部眾。

賀若敦湘州攻守

武成元年,賀若敦入為軍司馬。自從北周平定江陵後,巴、湘之地都歸於北周,朝廷每次都是派巴、湘故地的梁人來守衞此地。此時南陳將領侯瑱侯安都等率陳軍圍逼湘州,斷絕了湘州的糧道和援助。朝廷於是詔令賀若敦率北周軍隊步騎六千,渡江赴救湘州。侯瑱等認為賀若敦孤深入,謀求擊敗賀若敦。賀若敦每次都設下伏兵,連戰擊破侯瑱,乘勝直進,於是到達湘州。賀若敦因此輕敵,不以敵人為憂慮。不久天降大雨不止,秋水泛溢,陳軍渡江,江路於是隔斷。周軍的糧道和援軍都被斷絕,眾人都危懼。賀若敦於是分兵抄掠,用以補充軍需。賀若敦擔心侯瑱等知道自己缺糧,於是在營內堆起眾多土堆,再在土堆上覆蓋糧食,然後召集諸營軍士,每人各持一個袋子,假裝是在分發糧食。然後召喚附近的村民來軍營,表面上是有事詢問這些村民,實則是讓這些村民遠遠看見營內的偽造的糧食堆,然後就遣散這些村民。村民們將此事散佈出去,侯瑱等也聽説了此事,也認為賀若敦還有很多糧食。侯瑱於是據守險要,打算打持久戰以拖垮周軍。賀若敦見狀就增修營壘,建造廬舍,也向侯瑱表示自己也打持久戰。湘、羅之間,農業都荒廢了。侯瑱等無可奈何。
當初,土人屢次乘輕船,裝載米粟及雞鴨賑濟侯瑱軍。賀若敦於是派士兵偽裝成土人,埋伏在船中。侯瑱的士兵看見,以為又是來資助的船,於是向前迎接。然後船中伏兵驟起把這些迎接的士兵都擒獲。周軍裏數次有叛投者乘馬投奔侯瑱,侯瑱都接納。賀若敦選取一馬,牽着馬上船,然後用鞭抽打它。如是者再三,馬就不肯上船了。賀若敦在江岸埋下伏兵,然後派人向侯瑱軍詐稱要投降。侯瑱就派兵迎接,納降的陳軍來牽馬。馬不肯上船,此時賀若敦的伏兵驟起,將來納降的陳軍全部殺死。此後真的有饋餉及亡命投奔侯瑱的人或船隻,陳軍都認為是賀若敦的詐計,迎頭擊之,不再接納。兩軍相持歲餘,侯瑱等不能打敗賀若敦,於是請求借船給賀若敦,讓賀若敦渡江離去。賀若敦擔心是侯瑱的詐計,拒絕了。侯瑱又派遣使者對賀若敦説:"你在這裏很久了,現在我想給船你讓你回去,為何不離去?"賀若敦回答:"湘州是我國家之地,被你入侵。我來是為了殲滅敵人。既然還未決戰,所以我不離去。"侯瑱後日又派遣使者,賀若敦對使者説:"一定要我離去的話,就離開我百里,我就會離去。"侯瑱等把船留在江邊,率兵走水路離開了一百里。賀若敦得知侯瑱沒有欺騙,於是整頓船隻,率軍返回。此戰軍中病死者十有五六。晉公宇文護因賀若敦失地無功,將其除名為民。

賀若敦抱怨被殺

保定二年,賀若敦官拜工部中大夫。不久出任金州總管、七州諸軍事、金州刺史。三年,賀若敦跟從柱國楊忠引突厥攻破北齊長城,至幷州而還,大軍以賀若敦為殿後。朝廷別封賀若敦一子為順義縣公,邑一千户。五年,賀若敦官拜中州刺史,鎮守函谷。賀若敦自恃功勞負氣,看到與己同輩的都是大將軍,唯獨自己不是,又因為湘州之戰,自己率全軍而返,但沒有賞賜,反而被除名,心懷怨怒。此時剛好有朝廷使者來到,賀若敦就口出怨言。晉公宇文護得知後大怒,於是召賀若敦回朝,逼賀若敦自殺。賀若敦死時年四十九。建德初年,朝廷追贈賀若敦大將軍。諡曰烈。 [1] 

賀若敦軼事典故

賀若敦狩獵顯威

賀若敦曾經跟從宇文泰在甘泉宮狩獵,當時圍守獵區的士兵不齊,野獸大多逃逸,宇文泰大怒,眾人都很恐懼。獵區內只有一頭鹿,也突圍而走。賀若敦躍馬追趕,鹿跑上東山,賀若敦棄馬步行登山,到半山腰把此鹿抓了回來。宇文泰大喜,諸將也因此得以免責。

賀若敦偽裝有糧

湘州攻守期間,賀若敦擔心侯瑱等知道自己缺糧,於是在營內堆起眾多土堆,再在土堆上覆蓋糧食,然後召集諸營軍士,每人各持一個袋子,假裝是在分發糧食。然後召喚附近的村民來軍營,表面上是有事詢問這些村民,實則是讓這些村民遠遠看見營內的偽造的糧食堆,然後就遣散這些村民。村民們將此事散佈出去,侯瑱等也聽説了此事,也認為賀若敦還有很多糧食。

賀若敦斷敵資助

北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南朝陳太尉侯瑱等領兵進攻湘州(今湖南長沙),北周馬上派遣軍司馬賀若敦渡江援救。賀若敦出師告捷,連連打敗侯瑱,乘勝進駐湘川地區。不久,秋水暴漲,侯瑱乘勢佔據江面,截斷周軍退路,把賀若敦孤軍堵在江南,並想通過長期相持的策略,拖垮周軍。
北周佔領湘州,時日不長,當地百姓歸心未服,在賀若敦與侯瑱相持期間,百姓常常乘坐小船,送些糧食和雞鴨等家禽犒勞、接濟陳軍。兩軍相持,供應是最大的難題,而百姓主動接濟陳兵,這使賀若敦深感不安。於是他心生一計,叫部下軍士扮作百姓,也乘船划向陳軍,同時讓披甲戰士藏伏船中。陳兵望見船來,以為又是百姓前來饋贈,他們並不戒備,大搖大擺跑來接迎。這時船中戰士突然出擊,一舉將接迎陳兵全都擒獲。這樣進行了幾次,陳兵吃虧不小,於是成了驚弓之鳥。後來,如果有人乘船而來,即使真是饋送食物的百姓,他們也不敢接納,而不准他們靠近。百姓見此情狀,漸漸地也就不再前往饋送了。

賀若敦巧治叛投

還是兩軍對峙期間,賀若敦部下兵士,常常有人反叛投敵,侯瑱十分高興,派船接迎,並優待他們。為了遏制逃兵,賀若敦叫人挑出一匹戰馬,牽往船上。待馬接近船隻,則令船上兵士用鞭子狠狠抽打,於是將馬牽回岸上。接着又趕它上船,等它剛要上船,船上兵士又抽鞭猛打。如此牽上趕下,猛拍猛打,反覆多次,那馬便漸漸地怕上船隻,即使驅趕,也畏縮不前。隨後,賀若敦預先在江岸埋伏一隊軍士,再指派一名士兵騎上那匹通過訓練而畏船的戰馬,奔往江邊,聲稱投降陳軍。陳兵象先前一樣,馬上派船接迎。船至岸邊,陳兵上岸牽馬,誰知那馬卻無論如何也不願上船,於是,船上陳兵紛紛上岸,各逞其能,驅趕那匹戰馬。就在他們折騰戰馬的時候,江岸伏兵突然躍起,一陣擊殺,上岸陳兵被殺得片甲無存。這樣,陳兵又上了大當,不得不接受教訓。從此之後,他們再也不敢接迎逃兵,非但不敢接迎,相反派人掩殺。由於沒有接迎而且有殺身的危險,北周軍士再也不敢背叛投敵了。

賀若敦錐舌誡子

賀若敦臨死前,曾囑咐賀若弼説“我想要平定江南,然而現在看來已經不能實現了,你應該繼承我的遺志。還有我是因為嚼舌根而遭致殺身之禍的,你不能不好好想想啊。”並用錐子把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告誡他要慎言。

賀若敦人物成就

賀若敦在蜀地時,平定譙淹、向白彪、文字榮等人的叛亂,又在湘州之役中與陳軍名將侯瑱較量,全師而還。

賀若敦史籍記載

《周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 [1] 
《北史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2] 

賀若敦親屬成員

父親:賀若統
弟弟:賀若誼,隋朝靈州刺史,封海陵公。
兒子:賀若弼,隋朝右武候大將軍,封宋國公;
賀若隆,隋朝武都郡公;
賀若東,隋朝萬榮郡公。
孫子:賀若懷亮賀若弼之子,官至儀同三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