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費倫茨·克勞斯

鎖定
費倫茨·克勞斯(Ferenc Krausz),1962年5月17日出生於匈牙利莫爾(Mór),匈牙利、奧地利雙重國籍,物理學奧地利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匈牙利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3]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主任、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 [4] 
費倫茨·克勞斯於1991年獲得維也納工業大學激光物理學博士學位;1991年—1993年在維也納工業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1996年—1998年任維也納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助理教授;1999年—2004年任維也納工業大學電氣工程教授;2003年當選為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3]  ;2004年任慕尼黑大學實驗物理學—激光物理學系主任、正教授 [8]  ;2006年任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2006年—2009年任德國慕尼黑高級光子學中心(MAP)聯合創始人、董事;2007年當選為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和匈牙利科學院院士;2007年—2009年任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執行主任;2010年—2019年任德國慕尼黑高級光子學中心主任;2011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2012年任德國慕尼黑極限光子實驗室(LEX Photonics)主任,同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2015年任德國慕尼黑大學高級激光應用中心創始主任;2016年當選為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2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 
費倫茨·克勞斯主要研究領域為超短脈衝激光技術、高場物理、阿秒物理等 [8] 
中文名
費倫茨·克勞斯
外文名
Ferenc Krausz
國    籍
匈牙利
奧地利
出生地
匈牙利莫爾
出生日期
1962年5月17日
畢業院校
維也納工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3年當選為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為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為匈牙利科學院院士
2011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展開
主要成就
2003年當選為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為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2007年當選為匈牙利科學院院士
2011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
2016年當選為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2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收起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費倫茨·克勞斯人物經歷

1962年5月17日,費倫茨·克勞斯出生於匈牙利莫爾(Mór)。
1981年—1985年,先後就讀於匈牙利羅蘭大學布達佩斯技術與經濟大學
1985年,畢業於布達佩斯技術與經濟大學電氣工程專業。
1985年—1987年,任布達佩斯技術與經濟大學研究助理。
1988年—1991年,任維也納工業大學(TU Wien)研究助理。
1991年,獲得維也納工業大學激光物理學博士學位。
1991年—1993年,在維也納工業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6年—1998年,任維也納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助理教授。
1999年—2004年,任維也納工業大學電氣工程教授。
2003年,當選為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3] 
2004年,任慕尼黑大學實驗物理學—激光物理學系主任、正教授。 [8] 
2006年—2009年,任德國慕尼黑高級光子學中心(MAP)聯合創始人、董事。
2007年,當選為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和匈牙利科學院院士。
2007年—2009年,任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執行主任。
2010年—2019年,任德國慕尼黑高級光子學中心主任。
2011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2012年,任德國慕尼黑極限光子實驗室(LEX Photonics)主任;同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
2015年,任德國慕尼黑大學高級激光應用中心創始主任。
2016年,當選為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9年,任匈牙利布達佩斯分子指紋分析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 

費倫茨·克勞斯主要成就

費倫茨·克勞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費倫茨·克勞斯主要從事非線性光學、原子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學、X射線物理學等領域的研究。 [7] 
2001年,費倫茨·克勞斯和其研究團隊產生並測量了第一個阿秒光脈衝,並用它來捕捉原子內部電子的運動,標誌着阿秒物理的誕生。費倫茨·克勞斯及其團隊對飛秒脈衝波形進行控制並由此產生的可重複的阿秒脈衝,從而建立阿秒測量技術,是實驗阿秒物理的技術基礎。費倫茨·克勞斯和其團隊使用飛秒激光技術,作為阿秒測量技術的基礎,進一步開發用於生物醫學應用的紅外光譜,用於檢測人類的健康和早期疾病篩查。 [2] 
  • 學術論著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2000年
Intense few-cycle laser fields: Frontiers of nonlinear optics
《現代物理學評論(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2003年
Attosecond control of electronic processes by intense light fields
《自然(Nature)》
2004年
Atomic transient recorder
《自然(Nature)》
2004年
Direct measurement of light waves
《科學(Science)》
2006年
Control of electron localization in molecular dissociation
《科學(Science)》
2007年
Attosecond real-time observation of electron tunnelling in atoms
《自然(Nature)》
2007年
Attosecond spectroscopy in condensed matter
《自然(Nature)》
2008年
Single-cycle nonlinear optics
《科學(Science)》
2009年
Attosecond physics
《現代物理學評論(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2010年
Delay in photoemission
《科學(Science)》
2010年
Real-time observation of valence electron motion
《自然(Nature)》
2011年
Synthesized light transients
《科學(Science)》
2013年
Controlling dielectrics with the electric field of light
《自然(Nature)》
2013年
Optical-field-induced current in dielectrics
《自然(Nature)》
2015年
Direct observation of electron propagation and dielectric screening on the atomic length scale
《自然(Nature)》
2016年
Optical attosecond pulses and tracking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bound electrons
《自然(Nature)》
2016年
Attosecond nonlinear polarization and light–matterenergy transfer in solids
《自然(Nature)》
2016年
All-optical control and metrology of electron pulses
《科學(Science)》
2020年
Field-resolv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biological systems
《自然(Nature)》
參考資料 [3] 
  • 平台建設
2006年,費倫茨·克勞斯指導並建立慕尼黑先進光子學中心 [1-2] 
  • 科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2008年—2013年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Chemistry: Control of Ultrafast EUV-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s [1] 
德國研究委員會(DFG)

費倫茨·克勞斯人才培養

  • 教育培訓
據2023年10月慕尼黑大學ATTOWorld實驗室網站數據,自2004年以來,費倫茨·克勞斯已協調和指導慕尼黑大學MPQ阿秒物理實驗室數百名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研究;自2006年以來,為來自世界各地的50餘名博士生提供培訓和教育計劃;自2010年以來,指導慕尼黑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9個系約40個小組在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領域的跨學科研究活動。 [3] 

費倫茨·克勞斯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4年
弗裏茨-科爾勞施獎(Fritz Kohlrausch Award) [3] 
奧地利物理學會
1996年
啓動獎(START Award) [3] 
奧地利聯邦科學與教育部
1998年
卡爾蔡司獎(Carl Zeiss Award) [3] 
德國恩斯特阿貝基金會
2002年
維特根斯坦獎(Wittgenstein Award) [3] 
奧地利聯邦科學和教育部
2003年
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3] 
2005年
布達佩斯理工學院榮譽博士 [3] 
2006年
量子電子學獎 [1]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等
2006年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進步獎章 [1] 
2006年
奧地利維也納自然和技術科學獎 [1] 
-
2006年
戈特弗裏德·威廉·萊布尼茨獎(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Award) [1] 
德國科學基金會(DFG)
2007年
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3] 
2007年
匈牙利科學院院士 [3] 
2009年
ERC高級研究員獎 [3] 
2009年
匈牙利莫爾市榮譽市民 [3] 
匈牙利莫爾市政府
2009年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 [1] 
美國光學學會
2011年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1] 
2011年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績十字勳章 [1] 
德國政府
2012年
2012年
歐洲科學院院士 [1] 
2012年
匈牙利騎士十字勳章 [1] 
匈牙利政府
2013年
費薩爾國王科學獎(King Faisal Prize for Science) [1] 
費薩爾國王基金會
2013年
奧托·哈恩獎(Otto Hahn Award) [1] 
德國物理學會、德國化學學會
2016年
2018年
傑諾斯·阿蘭尼(Janos Arany)傑出科學成就獎 [1] 
-
2019年
弗拉迪倫·萊託霍夫獎章(Vladilen Letokhov Medal) [1] 
歐洲物理學會、俄羅斯科學院
2022年
2023年
BBVA基礎科學知識前沿獎 [1] 
BBVA基金會
2023年
2023
2023年影響世界的國際面孔
[9] 

費倫茨·克勞斯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7年
慕尼黑大學戰略委員會委員 [1] 
2009年
2010年
沙特國王大學客座教授 [1] 
2010年
浦項科技大學傑出訪問教授 [3] 
2010年
2010年—2016年
浦項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1] 
2010年—2014年
匈牙利科學院戰略委員會委員 [1] 

費倫茨·克勞斯人物評價

“費倫茨·克勞斯、安妮·呂利耶保羅·科克姆是‘阿秒物理學’或‘阿物理學’的三位先驅,他們的工作使在科學捕捉到的最短時間尺度上觀察亞原子過程成為可能(The BBVA Foundation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 in Basic Sciences goes in this fifteenth edition to Anne L’Huillier, Paul Corkum and Ferenc Krausz, the three pioneers of “attosecond physics” or “attophysics” whose work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observe subatomic processes unfolding over the shortest time scale captured by science)。”(BBVA基金會評) [5] 
“費倫茨·克勞斯是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科學家,在物理學領域做了很多工作,可以説是超快激光的開拓者。”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志義評) [6] 
“費倫茨·克勞斯、皮埃爾·阿戈斯蒂尼安妮·呂利耶在‘為研究物質中的電子動力學而產生阿秒光脈衝的實驗方法’作出了貢獻。”(諾爾貝評獎委員會評) [6] 
“費倫茨·克勞斯是阿秒物理學之父(He is considered the father of attosecond physics)利奧波第那科學院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