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貴州省安龍縣第一中學

鎖定
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着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
中文名
貴州省安龍縣第一中學
辦學性質
中學
校    訓
厚德 勤學 創新
地    址
貴州省安龍縣新安文化路
學校概況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知府石延棟在文峯書院辦“新建中學堂”,為安龍第一所中學。聘府學教官張本謨主講。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知府李祖章將“新建中學堂”改為“興義中學堂”,聘李潤庵任校長,考選王憲章等36名學生入堂肄業。逾年,李祖章調離,學堂停辦。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知府陳鴻年在中學堂內創辦官立高等小學校。
1925年(民國十四年)冬,權坤、袁延泰、何興齋倡議創辦中學,縣長錢福萌大力支持,袁延泰、何興齋及廣商蘇發祥捐資鉅款,共獲銀洋2萬餘元,以舊書院為校舍,定名為“盤江中學”,亦稱“盤江第一中學”(安龍一中前身)。聘貴陽達德中學知名學者王從周先生為首任校長,並從貴陽、盤縣聘名師賈仲民、周杏村、張濟麓、王友蓮等前來執教
1926年(民國十五年)春,正式招生開學,安龍、興義、興仁、冊亨、貞豐及廣西西隆等鄰縣青年紛紛前來應考,錄取學生近百名,由於師資雄厚,盤江中學一時名聲大震。
1927年(民國十六年)省令改盤江中學為省立,但因經費由各縣分攤難以實現,縣呈請由安龍一縣承辦,獲批准,更名為“貴州省安龍縣立初級中學”。
1928年(民國十七年)第一期學生畢業,9月在校園內建立“安龍縣立中學校成立紀念標”石標一座,並刻序和錄一、二、三期學生名單于其上。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鍾雲樓、唐和聲等地方人士以縣立中學無高中,倡辦“盤八高中”,設籌備處,成立募捐委員會,因軍閥騷亂而落空。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改稱為“安龍縣立初級中學”,在學校舉辦簡易師範科,為農村培養小學教師。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縣臨時參議會議決議,學校添辦高中一個班,因省廳以未呈報為由令停辦設,第二年停辦。
1949年,肖定富(字復初)擔任解放前最後一任校長。
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學生人數在200人以內,教職工10人左右,到四十年代學生達到300餘人,教職工20多人。1945年學生增加到448人,是解放前學生最多的一年。安龍縣立初級中學自第一期至1949年共辦學二十五期,畢業學生834人,有不少從政、從軍、從教、經商等人員分佈在全國各地,成為行內的棟樑之材。
1950年3月安龍解放,對中學進行機制編改,學校正式命名為“貴州省安龍中學”(簡稱“安中”),奉省軍管會命令,安龍、冊亨、望謨、貞豐中學合併於安龍中學。由縣長杜良儉兼任校長。時有初中6個班,學生124人,高中救濟班2個班(第二年停辦)學生47人,教職員工17人。
1953年—1955年,由縣長陳照祥兼任校長。
1956年縣長不再兼任校長,由副校長吳同彬主持學校工作,學生髮展到402人。
1957年恢復高中,共招高中生56人。
1959年學校建立黨支部,祝良平任校長、黨支部書記,時有教職工48人,學生847人,其中高中174人。
六十年代初期,按照當時的有關政策,師生精簡下放,學校只有學生500餘人,教職工30多人。“文革”期間,由“革委會”管理學校工作,學生“造反”,教師被批鬥,學校處於停課、半停課狀態,教學秩序混亂,學校工作陷於癱瘓。
1970年恢復招生,正式復課,逐步走入正軌。
1971年,縣城建立第二中學,安龍中學更名為“貴州省安龍縣第一中學”(簡稱“安龍一中”),沿用至今。
1973年祝良平調興義師專,調晴隆中學陳震宇任校“革委會”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主持工作。機構設有教導處、總務處。
八十年代期間,每年初、高中學生人數均在1700人至1800人之間,班級30個左右,教職工(含退休人員)近200人。
1980年3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安龍一中為全省首批辦好的24所省級重點中學之一。
1983年被省確定為“貴州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84年5月,胡世全任校長、黨支部書記,機構不變。
1986年4月,校長王星光,黨支部書記胡世全。學校進行機構改革,設“一室三處”,即辦公室、教務處、政治處、總務處。
1988年10月,在北京與中央民族學院簽訂協議建立姊妹學校關係,促進兩校間的交流與發展。
1989年,吉承炳任校長,胡世全任黨支部書記。
1991年8月,王星光任安龍一中校長,羅茂德任安龍一中副校長,吉承炳任黨支部書記。
1992年8月,羅茂德任安龍一中副校長(主持工作),吉承炳任黨支部書記。
1993年8月至2007年2月,滕建統任校長、黨支部(總支)書記,機構不變。
1999年,縣人民政府進行辦學機構調整,決定集中力量辦好一所高中。安龍一中從秋季只招高中,停辦初中。
2000年,省教育廳批准安龍一中為全省15所普通高中“高中綜合實踐課實驗學校”之一;學校獲省教委表彰為“1999年度學校體育衞生工作先進單位”;獲州委州政府表彰為“98—99年度文明單位”。
2001年,秋季,學校最後一批初三學生畢業,實現初、高中剝離,發展成為一所普通高級中學。
2007年2月,黃顯碧任副校長主持工作,楊榮方任副校長,吉平任副校長;5月,劉振廣任副校長,霍繼雄任辦公室主任,餘繼鴻任辦公室副主任,趙煦任教務處主任,劉光書任教務處副主任,楊躍文任政教處主任,王力昭任政教處副主任,鍾遠達任教科處主任,滕昭勝任總務處主任、龍應寬任總務處副主任,高明貴任校長助理,羅翔星人團委副書記。
2008年4月,黃顯碧任校長、黨總支書記,高明貴任副校長。
2008年5月成功申辦為貴州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9年1月,王力昭任團委書記。羅翔星考調任普坪鎮副鎮長。
2010年通過複查驗收,成為黔西南州第三所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12年8月,羅華坤政協副主席兼任安龍一中校長,高明貴、劉振廣、王力昭、黃春燕為副校長。趙煦調任安龍縣第二中學任主持工作副校長。
2013年5月,餘繼鴻任辦公室主任,劉光書任教務處主任,潘登柱任教務處副主任,楊順任政教處副主任。王全忠任安全辦副主任。萬光林任總務處副主任。
2013年8月,高明貴任主持工作副校長。羅華坤政協副主席兼任教育局局長。
2013年成功申辦為“省級體育特色學校”,被評為“全國交通安全文明學校”。
2015年8月,西校區建成投入使用。西校區為高三年級,東校區為高一、高二年級。
2015年9月11日,趙煦任安龍一中校長,王力昭、黃春燕為副校長,高明貴調任安龍四中校長,劉振廣任教育局督學。蘭華兵高一年級主任,王發衞任高二年級主任,黃朝立任西校區校務辦主任
2016年5月,趙煦任黨總支書記、校長,王力昭任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
2017年9月,沈仕忠任高一年級主任,代鈞任高二年級主任,謝兆任高三年級主任,王力昭兼任九峯校區負責人,楊順兼任西校區負責人。
歷經116,安龍一中形成了以“誠 · 愛”的校魂,以“厚德 勤學 創新”為校訓,發揚“敢於擔當、辛勤耕耘、刻苦攻讀、勤學上進”的安龍一中精神,逐步建立起適合校情,科學有效的“傳接歷史文明 勤學務實育才”的辦學特色,全面實施了素質教育,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